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坦克就以戰場上的新式武器隆重登場,最先使用者不是德國,而是與歐洲大陸隔着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坦克最先被髮明的原因,是想利用這移動的碉堡,掩護陸軍的進攻,拔掉敵方的暗堡等戰場工事,不僅是當時,就算到了二戰初期,英法兩國也依舊沒能將坦克作爲能單獨承擔作戰任務的單位,作戰意識不算超前,這就給德國發展坦克,進行二戰前期的閃電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的坦克纔有機會肆虐歐洲大陸,將號稱是當時擁有世界上最強陸軍的法國佔領,那麼德國在二戰中到底有多少種坦克,它們在戰爭的不同時期又扮演了哪些角色呢?

德國在二戰中研發並投入使用的坦克有九種,按噸位我們可以把它們分爲四個層級,第一級是輕型坦克,在輕型坦克的領域中,德國有一號、二號和38T三種型號的坦克,第二級是中型坦克,德國在這一級別上有三號、四號和“黑豹”三種型號的坦克,第三級是重型坦克,德國在這一級中的坦克只有“虎”和“虎王”兩款坦克,最後一款是超重型坦克,德國唯一一款超重型坦克就是服役時間最晚且最短的“鼠”式,這四種等級的坦克,德國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充分利用它們各自的優勢,將戰爭推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首先,德國在二戰初期使用的戰術是“閃電戰”,閃電戰,顧名思義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進攻毫無準備的敵方,並以最快的速度結束戰鬥,毫無疑問在進攻波蘭、比利時、法國等德國周邊國家時,德國使用了這種戰術,結果這些國家紛紛在短時間內被德國佔領,以快著稱的閃電戰講究的是部隊的高機動性。

所以在二戰初期,德國的輕型坦克充當了急先鋒的角色,機動性能高也是因爲它們噸位小,犧牲了厚重裝甲的優勢,造成了坦克防護能力差,但是德軍此時面對的國家大部分毫無準備,並且在反坦克武器上並沒有太突出的作爲,例如德國閃擊波蘭時,波蘭最後的底牌竟然是一戰功勳卓著的騎兵旅,裝甲再薄打騎兵旅也是綽綽有餘的。

其二,二戰中期的德國中型坦克,德國在發動二戰之前,就已經把坦克的各種性能研究的是相當透徹了,他們深知輕型坦克只能作爲急先鋒的角色,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尚可,要是碰上了火炮轟擊,那麼輕型坦克毫無勝算,於是中型坦克的作用就發揮了出來,它們在機動性上稍遜輕型坦克一籌,然而在裝甲防護上還是能抵禦敵方小口徑火炮的轟擊的,當德國把英法聯軍趕進敦刻爾克之後,中型坦克在打掃戰場,清理抵抗時作用就比輕型坦克重要了,不得不說,德國的“黑豹”坦克幾乎碾遍了整個歐洲大陸。

其三,二戰中後期的重型坦克,其中“虎”式坦克在戰場上特別是在進攻蘇聯的戰爭中的優異表現直到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這是在與蘇聯的坦克對撞中佔盡優勢的坦克,當德國把英法聯軍趕回英國後,便騰出手來對強大的蘇聯動手了,蘇聯地域遼闊,絕非德國在戰爭初期閃擊之下便迅速滅國的小國可比,德國的閃電戰在進攻蘇聯的初期還有一定的優勢。

然而蘇聯戰場的大縱深着實讓德國人喫不消,就利用德國挺進蘇聯深處的時間段中,強大的蘇聯動員了一切力量,生產了大量的坦克,這些坦克與德國的坦克不相上下,德國的中型坦克在坦克對轟的戰鬥中也是喫盡了苦頭,那麼德國的重型坦克便隆重登場,據戰史記載,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擁有無與倫比的超厚裝甲和大口徑火炮,在剛剛投入戰場上的一段時間裏,一輛“虎”式坦克平均能擊毀幾十輛蘇軍坦克,然而蘇聯的軍工很快便研製出了剋制“虎”式坦克的大口徑火炮和與之相對的火力強橫、防護能力超強的坦克,“虎”式的優勢便被一步步削弱。

此時,二戰歐洲戰場已經進入了尾聲,德國雖然在坦克方面有了更好的思路,就是研製更具殺傷力的坦克,“鼠”式超重型坦克應運而生,這在當時乃至後來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噸位最大的坦克,裝備有128毫米的火炮一門,75毫米的火炮一門,以壓制蘇聯坦克部隊的反擊,然而此時由於戰場上的形勢對德國相當不利,德國的軍工產業也受到了盟軍的狂轟濫炸,最後“鼠”式超重型坦克只生產了兩輛,德國就已經在歐洲戰場上失去了主動,在建的9輛“鼠”式也被迫停工,直到戰爭的結束。

德國的坦克戰可謂是經驗豐富,也開創了近現代陸上作戰的新模式,從那以後,利用坦克的作戰理念開始不斷發展,再也不是英法當初只是掩護步兵進攻的盾牌了,德國二戰利用坦克作戰的模式對後來的戰爭史產生了深遠影響,更是給受德國侵略的各國造成了不可癒合的傷口,直到現在,強大的鄰國,在生產坦克時依然選擇大噸位、防護能力超強、機動性能稍弱的坦克,可以說是深受德國入侵的荼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