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孫燕

編輯:江 嶽

半年前你曬在朋友圈裏的下廚照片有多美,半年後你掛在閒魚上的轉讓價格就有多低。

是的,亞馬遜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兩週後德克薩斯州就掀起了龍捲風。同樣的,你在春天投身了全民下廚運動,大概率就會在秋天面對意料之外的碩果:暫時進階又退回原地的廚藝、腰間多出的脂肪,以及,可能堆滿廚房的閒置鍋具和原材料。

別擔心,你不是一個人——

“能不能答應我,別再往家裏買東西了?”

丸子,34歲,座標長沙

說出這句話時,老公的眉頭皺得很緊,滿臉不耐煩。

這是10月的一個尋常週日,我們給這天定下的KPI,是清理家中過期或沒用的物品——我只能把這個鍋甩給疫情,今年春天那場全民下廚熱潮,瘋狂採購的可不是我一人。

當然,一直購物一直爽,整理閒置火葬場。

比如書房,以前這裏是老公的領地,如今擠進了兩隻碩大的酒罈子、一大一小兩隻泡菜罈子,還有那隻拖着變壓器的、接近蒂芙尼藍的美貌KA料理機。

它們都是在我購物車裏躺過許久的東西,直到疫情把我們關在家裏,我終於有了充足理由,說服老公同意下單:料理機可以做麪包,解決一家人的早餐;泡菜和楊梅酒,都是我媽的手藝,等我練好了,給兒子創造獨一無二的味道。

你知道的,男人這種動物,對於老婆的需求可以輕易say no,只要事關兒子,一切都能讓步。

當然,它們也是派上過用場的。比如料理機,我用它做過北海道麪包、蛋糕卷,到後來還有接地氣的肉包子和饅頭;罈子裏的泡椒,撈出來炒過兩頓菜,除了辣度有點感人,其他都很完美。

那段時間,我成了朋友圈廚藝大賽的積極參與者。排骨豆角悶卷子、奶油蛋糕卷,還有很多已經在記憶中模糊的菜,都讓家裏蹲的日子變得不那麼無聊。

爲了方便採購,我甚至買了一臺豪華加固鋁合金買菜車,每週一次,全副武裝衝到超市,把買菜車堆滿的感覺,也是極好的。

線上採購也不能少。除了生鮮蔬菜,網上還能買到平時超市不好買的調料,比如,貴州的酸湯火鍋底料、廣式煲仔醬、日式豬骨拉麪湯等等——但很多道理,只有真正下廚的人才會知道。人類這種動物,很容易因爲好奇嘗試新鮮事物,又因爲慣性回到原樣。

於是,在嘗試各種稀奇古怪的菜式之後,我又迴歸到西紅柿炒雞蛋、小炒肉的世界裏。那些10袋裝、2斤裝的調料們,大多用過一次之後就退休了。

隨着疫情好轉,我回歸工作,退休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大功率絞肉機,用來做包子餡和餃子餡的,買入使用不超過3次;

美國鑄鐵牛排煎鍋,兩隻,分爲底部有紋和無紋兩款,前者使用1次,後者使用2次;

打蛋器,烘焙期間使用N次,復工後使用0次;

KA料理機同上;

真空封口機,原計劃製作小肉脯,沒來得及拆箱,復工了,使用0次。

儲物間裏的食材們也都進了冷宮。比如適合做筋道饅頭的新疆麪粉,做紅糖餈粑的寧波水磨糯米粉,做大米發糕的湖南梗米,以及各種鹹度的黃油。

我把它們放在了平時看不到的地方——我們這種熱愛生活的樂觀主義者,怎麼能因爲這點小事影響心情呢?

當然,扔掉過期食品時,心在流淚。

當了幾個月大廚,我發現還是外賣香

妮妮,25歲,座標北京

同事至今無法理解,我在超市採購一次要花六百多塊錢。

“而且還都是喫的!”說完,她捂着嘴哈哈大笑。

因爲疫情,從二月底返京後,連續兩個多月,我沒點過外賣,也沒在外面喫過一頓飯。最誇張的時候,連續三週沒出小區的門,就靠超市點的食物度日。我像以往那樣每頓搭配葷素,紅燒排骨配蘸醬菜,或者可樂雞翅搭配丸子湯。

後來,我太想喫烤肉和火鍋了,就置辦了一口性價比高的小熊兩用鍋,三百塊的價格讓我很滿足。因爲是一個人住,所以洗一次菜可以喫兩頓火鍋,烤肉同理,醃一次肉夠我喫兩頓。

但錢卻沒少花,一份羊羔卷53塊,火鍋底料21塊,每一餐還要搭配果汁和水果,每半個月採購一次食材就要花六百塊,以此往復。

也就喫了兩週,再加上擦洗鍋具麻煩,我很快便收起了新鍋,改用舊的電炒鍋做些簡單的料理,比如芝士泡菜炒飯、菜包飯、煎牛排等等。奈何身懶心不懶,在一個B站博主的vlog裏,我相中了它的鍋,類似砂鍋又有點像鑄鐵鍋,做湯和燉菜看着又方便又入眼,我心動了。

隨即我便在網上挑了一款宜家的鑄鐵鍋,買回來一看,鍋比我想象中的大、沉,聽說要用豬油開鍋,使用後還要注意清洗護理,再加上那段時間已臨近4月中旬,我對做飯這件事已經生了倦意。

我算了一筆賬,鍋什麼的開銷也就算了,單是食材,每個月我就要花兩千塊,這還不算每次我備餐花的時間——長時一個半小時,短些也要一個小時。那一瞬間,我領悟了外賣的划算和它的意義,之後的半年時間裏,我沒再踏進廚房半步。

做吐司失敗後,我失去了烘培的熱情

子君,36歲,座標杭州

二三月份,都是全天在家辦公,一天大把的時間,除了下午5點半開始杜撰一天的工作日誌交給領導外,基本上沒有任何工作可做。長日漫漫,長夜也漫漫,除了追劇和刷短視頻,也不想做別的。人有時候是越不動彈,就越不想動,每天都跟沙發黏在一起度過。

某天刷小紅書看到博主做麪包,就想到了學習烘焙。既是爲了打發時間,也算是增加一門技能。內心幾乎沒什麼掙扎,就在網上買了一臺40L的烤箱。

這裏面有一個小插曲,我3月份買的時候價格800多元,但是到618的時候,降價到599元,之後價格也沒有提起來。相當於,我是在它最貴的時候買的。

烤箱剛到家的時候,做過一次芋泥麪包。烘焙確實是很容易打發時間的方式,芋泥做起來也挺麻煩,又要洗,又要蒸,還得搗成泥的。和麪的過程就更繁瑣了,主要是做吐司,面要活成手套膜的形式,就是面在手裏可以被抻成薄膜,但是不會裂開或者斷掉。這是檢驗面彈性的一種形式。

我是一次都沒揉出過手套膜,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受過饅頭、烙餅派的薰陶,和麪的技法過於使勁,過於傳統。也是因爲面和的不行,烤出來的麪包非常的結實,沒有鬆軟的質感,感覺就是烤了一塊大饅頭。

總共做過兩次麪包,第一次勉強可以喫,第二次整個麪包更硬,感覺是整個面都沒有發起來。後來問精於烘焙的同事才知道,吐司是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是很難操作的麪包,和麪的過程太難。她說如果想要繼續做吐司,可以買個廚師機用來和麪,這樣比較容易出現手套膜。

後來我沒買,一方面太貴,另一方面,“解禁了”能去單位上班的時候,對烘焙也沒什麼興趣了。回到社會,能夠選擇的東西太多了,自己做的飯就顯得更難喫了。

現在烤箱就孤獨的待在櫥櫃裏,非常佔空間。如果放到閒魚上賣也賣不上價格,郵費也挺貴的。關鍵考慮到萬一,我是說萬一哪天重拾對烘焙的熱情,還能拿出來用用。

做蛋糕,確實是個體力勞動

長羽,27歲,座標南京

既然說到這個話題了,我現去淘寶上搜了一下我的同款打蛋器,69塊錢,比我在4月份買的便宜了30塊。

我很好:)

說實話,疫情期間打蛋器都不容易買到,我看京東上面還要提前預約搶購,價格也不算便宜,我看上的那款打蛋器,當時京東要賣109塊,一看底下的評論,去年有人買的是49塊錢,瞬間就嗷嗷叫奸商了。

和很多人一樣,疫情最嚴重的春天,我在北京的出租房裏窩着,基本沒怎麼出去過,除了居家辦公,剩下的時間裏最大的樂趣就是琢磨喫的。

當時電飯鍋蛋糕不是特別火嗎,我也想試試。不過作爲北漂青年,我的設備相對還奢華點——我自己有臺烤箱,這就有了更多的美食DIY想象空間。

蛋糕的必要條件是打蛋器,架不住對美食的探索慾望,貴點就貴點,狠狠心下了一單。

烤箱做蛋糕的過程是雞飛狗跳的,只記得廚房裏到處都是麪粉,一個小小的蛋糕費了我6個雞蛋,想想也是心疼。譜子是在下廚房查的,好在天賦還行,兩個小時的成果看起來不錯,可以媲美外面賣的那種生日蛋糕胚口感。

不過,自那一次之後,耗費巨資的打蛋器再也沒重出江湖,一個是慢慢正常復工了,精力不在研究這些喫的了,一個是比起美味,兩個小時的過程更折磨人啊。

其實不止打蛋器,那段時期,我還破天荒買了一袋5kg的麪粉,想的很美好,我可以自己烙雞蛋餅,炸丸子,做韭菜盒子,包包子。事實證明,雞蛋餅在連着自己做了兩頓之後就膩了,餘下的除了做了一次韭菜盒子,再也沒動過。

爲什麼不動?是個累人的活啊!

現在,我唯有祈禱麪粉不要生蟲,以及,既然提起了這茬,本着不能浪費的原則,我決定再研究幾樣麪食做法,好好喫完。

食肉動物不需要炸鍋,只想坐享其成

圓圓,26歲,座標北京

從老家回到北京後居家隔離的那半個月,我每天一睜眼想到的問題就是:今天喫什麼。晚上睡前想到的最後一個問題也是:明天喫什麼。

無聊到一種程度,我就開始進行大掃除,每天一次,從來沒有這麼真切地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直到全民做飯熱潮解救了我的無聊。

我愛喫肉,一天沒喫肉,心裏就感覺餓得慌,我從來不會覺得“兔兔這麼可愛,你怎麼可以喫兔兔”,有的只是【兔子/雞=肉,可以喫】的等式交換。

我買了一隻網紅空氣炸鍋,等待快遞的過程,我就開始研究食譜,網上資料很豐富:鹽酥雞塊、香酥魚排、空炸薯條、焦香土豆丸等,不過這都不在我的考慮範圍。對於我這種懶人,不需要操作太複雜的美食菜譜,烤紅薯、烤雞足矣。

解凍雞肉,調醬汁,醃製入味……萬萬沒想到菜譜上短短的幾個步驟操作起來這麼繁瑣,光醃製就要8小時(我當然等不了這麼久,就醃製了幾十分鐘),然後就是空氣炸鍋工作的時間了。

我呼出一口氣,終於可以休息一會了。就爲喫一口烤雞,一上午時間就過去了。

最後口感還算好,但實在太耗時間,後來我只用那隻鍋烤過一次紅薯,其實烤紅薯也存在問題:烤太多喫不了,放置的話就會影響口感,烤少不值得。

疫情慢慢緩解後,這隻鍋就被徹底閒置了。現在它就靜靜躺在櫥櫃裏,我也只有在打開櫥櫃找東西的時候纔會發現:哦,原來我還有一個空氣炸鍋呢。

也許正如這個炸鍋的網紅定位一樣,熱情過了,也就過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