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連續虧損兩年,志高或成首個倒下的空調企業。

收入6億元、虧損7億元,志高控股慘淡的半年成績單,讓老闆李興浩4年前許下的千億豪言化爲泡影。

李興浩曾從格力挖高管、挖代言人、單挑董明珠……如今,志高還有機會嗎?

01 業績大跌年報難產

4年前,李興浩重回一線執掌志高,許下的豪言壯語猶言在耳。

最近,志高控股(00449.HK)公佈未經審計的半年財務數據,再次給市場無情潑了一盆冷水。

今年前6個月,公司僅錄得營業總收入6.34億元,同比下滑67.91%;歸母淨利潤-7.22億元,虧損額進一步擴大。

誠然,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家電行業普遍受到衝擊,但對比同行,志高控股的抗風險能力顯然更弱。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營收下滑28.21%;美的集團因產品類型更爲豐富,上半年收入僅微降9.47%。

事實上,志高控股的這一次的業績暴降,只是過去幾年頹勢的延續。

2019年未經審計的財報數據顯示,全年公司錄得營業收入33.97億元,同比下滑62.96%;歸母淨利潤-14.08億元,虧損額創歷史新高。

原本,志高控股計劃於5月15日之前公佈經審計的財報,因年審會計師要求對部分存在疑問的事項進行調查,如今已5個月過去,年報遲遲未能公佈。

從5月15日起,志高控股在香港聯交所停牌,至今仍未復牌。

02 千億泡影

在空調行業,李興浩被稱爲“快刀手”。他出身在廣東省佛山市南海農村,祖輩世代務農。爲了擺脫自己的命運,他離開土地獨自闖蕩商海,開始了連續創業。

早年間,他賣過冰棍,開過酒樓、碎布廠、織帶廠……後來,看到了空調行業的前景,從空調維修入手,跨入到空調製造行業。

李興浩個子不高,與他接觸過的人都驚歎,他小小的身軀竟然蘊含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李興浩又被稱爲“經商發燒友”,只要看準了商機,他可以在各個行業之間快速切換。期間,他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也實現了從一個農民到企業管理者的蛻變。

踏入空調行業之後,他一頭扎入其中。

在志高初創之時,李興浩的“快”又發揮出了作用。他找到外商合資,不到兩年就建起了20多個配套廠,在巨頭林立的空調行業,作爲後來者,志高空調以低價策略,一度擠進了行業三強。

創業初期,志高空調遭遇危機,幾近倒閉。

1996年,合作伙伴突然撤資,帶走了技術、生產、營銷等關鍵崗位的骨幹,單方面宣佈志高空調破產。公司資金被抽空,面臨絕境。

在這危難之際,李興浩用一張800萬的“白條”在供應商之間週轉,把公司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創下了一段融資傳奇。

2009年,志高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兩年之後,李興浩隱身幕後,將公司交給職業經理人。

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虧損之後,2016年初,李興浩重新出山,放言要帶領志高空調重回行業前三、2020年實現千億銷售額的目標。

雖然這幾年,空調行業競爭激烈,行業寡頭已然形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李興浩仍然豪情不減,“不做到行業數一數二,不會改變主業。”

時至今日,格力、美的早已跨過千億,而志高控股僅在2017年闖過百億關口,之後持續下滑。

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家用空調銷量9258.7萬臺,同比增長4.32%,零售額突破2000億元。線下格力、美的、海爾穩居前三強,市場份額超過73%,且有進一步集中的趨勢。同年,志高控股家用空調銷量同比下滑21.0%,僅有433萬臺(含出口)。

03 與董小姐的恩怨結

在空調行業,董明珠是一個始終繞不開的人物。雖然李興浩不經常拋頭露面,但與董明珠也有過數次正面交鋒。

雙方首次交惡,是因爲人才。

2005年,曾在格力電器(000651.SZ)擔任技術顧問兼研究所所長的鄭祖義跳槽到志高控股,擔任副總裁兼志高空調董事長,讓志高空調在技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爲此,董明珠曾在公開場合表示,“志高用的人,都是格力不要的人。”

李興浩從來都不是軟柿子,對董明珠的相關言論針鋒相對,放言“董明珠不是神,格力的製造並不比志高的好,只是會營銷,天天打廣告。”

儘管,與格力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但李興浩沒有因此退縮。

他更狠的一招是,2014年從格力手中,搶走了代言人成龍,並一次簽下了十年代言合約。

後來,在對此進行回應時,李興浩表示,簽下成龍代言,並不是因爲和誰鬥氣。

如今,董明珠可能早已不把李興浩視作競爭對手,她也親自代言格力,把自己打造成了“網紅”。

成龍曾通過格力洗刷了代言魔咒,在志高身上或將又一次翻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