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會不會容易忘東忘西?一下子想不起來對方的名字?

你最近是否開始有這樣的體驗?假如你認爲「年紀大了,沒辦法」的話,那就得注意囉!

你的大腦說不定已經開始老化,持續放任不管的話,腦子會愈來愈老。

有些人在40多歲,已經提早出現大腦老化的徵兆!難道我們要死心斷念,放任大腦退化嗎?

不,不可以!從現在開始,已經進入「人生百歲」的時代,絕不能死心放棄。

日本九州大學醫學研究所腦研臨牀神經生理學教授飛松省三認爲,不需藥物或醫療器材,只要改變每天的行爲與習慣,就能抑制大腦老化,活化大腦!

怎麼做?

從刺激不常活動的大腦區域開始。

1.使用非慣用手玩手機

每個人都有慣用手。可能是小時候大人教我們「拿筷子時,哪隻手比較順,就是慣用手」的關係吧。

你可能也已察覺到,使用慣用手比非慣用手容易活動。

經過日本九州大學神經生理學教授飛松省三研究,發現非慣用手比慣用手缺乏自動性的運動,更需要讓運動皮質興奮,讓運動相關領域活化。

做完複雜的手指運動之後,經研究員檢查,發現不論以自我節奏或外在節奏運動,都可以使不同的運動神經迴路活絡。

也就是說,使用非慣用手,會增加大腦的血液流量。

「活化大腦」的基本做法,是儘可能多使用平常不太使用的大腦部位。這點非常重要。

由於使用非慣用手,能夠刺激大腦平常不用的部位,等於是在活化大腦。

還有,視覺資訊不只從眼睛傳遞到前運動區,也會傳送到頂葉後部。用簡單的操作手機,不只活化運動區,還可以活化感覺系統,真可謂一石二鳥。

爲了活化大腦,不只玩手機,建議大家平常也多多使用非慣用手(雙手一起用無效果),能夠刺激大腦平常很少使用的部位,達到活化的作用。

2.配合運動的節拍呼喊

運動的時候,搭配喊着「1、2」「1、2」(在心中默喊也可以),對於活化大腦有功效。

3.用拇指、食指以外的手指拿東西

身體部位與大腦區塊有所對應,刺激拇指和食指以外的其他指尖,可以活化大腦較少使用的區塊。

4.學習樂器

學樂器可以刺激指尖,隨着固定節奏運動,增強大腦的神經網絡。

5.手寫筆記

手寫的動作可以刺激指尖和大腦相關區域,更可以強化記憶,對於習慣使用電腦的現代人尤爲重要。

6.利用詩句鍛鍊「聯想記憶」

練習寫詩,可以運用聯想記憶,刺激大腦「銘記→維持→回憶」的記憶程序。

7.勤做手工改變大腦

養成「自己動手做」(DIY)的習慣,進行修繕、改造、製造等工作,可以同時鍛鍊程序記憶和工作記憶,活化大腦。

8.儘量避免義務感

帶着義務感做事情,容易產生壓力,引發焦躁、睡眠障礙等不良影響。

多曬太陽可促進血清素分泌,保持正面思考和愉快心情,對大腦很有幫助。

9.做有氧運動比伸展操有效

運動是預防認知症最有效的方法,可以刺激大腦血液循環,是除了藥物以外對認知症緩解有用的方法,其中以有氧運動效果最佳。

10.攝取充足的魚、蔬菜、水果、大豆

研究人員指出,阿爾茨海默病可以說是大腦的糖尿病,因此控制血糖,攝取充足的魚、蔬菜、水果、大豆,以及海藻、堅果,對於預防認知症、維持認知功能,非常重要。

11.提升工作效率

透過選擇和集中做事,提升工作效率,可節省大腦的能量消耗。

12.使用手機和熒幕要有時間限制

影像對大腦與自律神經影響甚巨,日本甚至發生觀看影響處理不佳的《神奇寶貝》動畫,致使觀衆集體引發癲癇的真實事件。

大腦受影響刺激的副作用不可不甚,無論光線是否明亮、觀看距離是否足夠,都必須限制觀看時間。

13.每天早上固定時間起牀

人體生理時鐘配合二十四小時運行,每天養成固定時間在晨光中甦醒,配合晝夜節律規律地生活,可維持大腦健康。

14.鍛鍊空間認知

鍛鍊空間認知就是鍛鍊大腦的空間想象能力,使大腦更靈活,預防認知症。因爲認知症的一個表現就是失去空間感,容易迷路。

所以,平時鍛鍊大腦空間認知能力可以進行3D遊戲或模擬駕駛、飛行等遊戲。

15.練習正念活化大腦

處於安靜狀態的大腦也在持續工作,因此練習正念,可以使處於基礎狀態的大腦更加靈活。

這些方法很簡單,任何人都做得到,只要堅持改變你每天的行爲和習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延緩大腦老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