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慢性胃炎已經成爲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且逐年呈年輕化趨勢。鑑於我們國家又是胃癌發病率非常高的國家,不免有人產生“慢性胃炎會不會發展成胃癌“的顧慮,,甚至也出現過“慢性胃炎一定會發展成胃癌”的謠言。實際上,慢性萎縮性胃炎和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比較常見的兩個類型,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相對而言更普遍一些,且危害性較小,而慢性萎縮性胃炎則是國際公認的胃癌前疾病,如不加控制和干預任其發展,將有 3%~7%的幾率轉變爲胃癌,因此,必須加以重視。

慢性淺表性胃炎還有另一種說法叫慢性非萎縮性胃炎,顧名思義是胃粘膜上出現了一些慢性的、淺表性的炎症,但是並沒有出現胃粘膜萎縮、腸化的問題。而慢性萎縮性胃炎則是胃黏膜腺體和上皮發生萎縮,同時可能伴有腸腺化生和幽門腺化生,也會出現其它不典型增生。這兩種慢性胃炎雖然表徵不同,但其主要的誘發原因大多是幽門螺桿菌感染,其他原因像精神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生活作息混亂、長期食用刺激性食物等也不少見。

萎縮性胃炎雖然是慢性胃炎的一種,但如果長期拖着不治,腸化生可能會逐漸演變成異型增生,最終可能發生癌變。然而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中有70%-80%在初期不會出現臨牀症狀,有症狀患者主要表現爲上腹反覆疼痛、燒心、噯氣、腹脹、噁心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消瘦、乏力的情況。所以當胃部長期出現不適症狀時,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通過胃鏡或胃黏膜活檢來進一步確認是否是萎縮性胃炎,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下藥。

西醫上對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首先是用鉍劑+PPI+2種抗生素來根除幽門螺桿菌,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四聯療法,療程一般是10~14天。接下來會根據病情或症狀嚴重程度,在四聯療法的基礎上,用抗酸劑等藥物進行抗酸或抑酸。如果萎縮性胃炎患者有胃粘膜糜爛、出血等比較嚴重的情況,則需要用帶滅菌作用的膠體鉍等藥物來保護胃黏膜,另外也會使用助消化藥物或胃腸動力藥物來緩解消化不良、飽脹等症狀。

西醫的方案看似針對性強,但實際在臨牀應用時容易出現反覆。因此,很多有經驗的老醫生會建議在應用西醫方案的同時搭配服用中成藥摩羅丹,摩羅丹藥性溫和,藥材中的澤瀉、茵陳、九節菖蒲等有清利溼熱的作用,可以改善胃部環境,減少幽門螺桿菌定植;地榆和雞內金可以保護胃黏膜並改善腺體萎縮;三七能夠阻止胃黏膜出血,減輕胃黏膜炎症。18味藥材共同作用能夠緩解多種胃部不適症狀,從而抑制腸化生進一步發展,或干預、控制輕中度的異型增生。需要注意的是,摩羅丹與其他西藥聯用時,應間隔30分鐘以上。

除了這些中西醫方案,慢性胃炎患者都應該注意及時調節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儘量少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空調的使用、以及少食雪糕、冰淇淋等偏涼性的食物,注意對胃的保護。如果得的是慢性萎縮性胃炎,也不用慌,遵照醫囑喫藥,定期做內鏡複查,可以有效監測病情並加以控制,從而大大降低癌變的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