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片韭黄铺满田间地头,一颗颗蜂糖李挂满枝头。山上有茶,林下有菇,地里有菜,水中有鱼……金秋时节,贵州省安顺市靛山村村民享受着丰收的喜悦。他们说:“ 这都应该感谢我们村的‘兵支书’!”

安顺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全市下辖6 个建制县(区)均为贫困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啃下贫困的“硬骨头”,离不开能力过硬的“领头雁”。近年来,安顺军分区逐步探索形成“ 帮‘ 建’支部、帮‘ 带’支书、帮‘ 配’支委”的工作方式。他们陆续推荐916 名素质全面的退役军人,到村“两委”任职。

“兵支书”的到来,给贫困村带来新气象。2016 年底,退役军人、党员肖正强,成为平坝区白云镇平元村新一任党支部书记。在军分区的指导帮扶下,肖正强带领支部,制定一系列管理条例,要求党员带头遵守执行。

“ 泥巴道路石板房,只栽苞谷愁断肠,自从有了杨守亮,韭黄村里大变样……”歌谣中的杨守亮,是普定县白岩镇韭黄村党委书记。

韭黄种植是该村的传统产业,村名也恰恰得于此。然而,以往由于种植分散、技术落后,韭黄产量上不去,销路打不开。在军分区和地方政府的帮助下,“ 兵支书”杨守亮组织全村74名退役军人,对全村韭黄进行统种统管统销。他们以老班长带新兵的“1 +9”模式,组成9 个班组,分别负责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

韭黄种植产业越来越红火,村党委牵头成立白旗绿色蔬菜发展协会,“ 白旗韭黄”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韭黄村的引领下,普定县将韭黄作为“ 一县一品”主导产业,大力推广种植。

在安顺军分区的帮扶下,916 名“兵支书”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一支善打硬仗、群众信任的“铁军”。截至目前,“兵支书”所在的519 个村寨,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 我们从部队回到家乡,就是想尽自己所能,让家乡变得越来越好,乡亲们生活越来越红火!”这是916 名“兵支书”的共同心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