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爲天。老祖宗總結的至理名言。糧食來之不易,有詩爲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城裏人不知道,土生土長農村人深有體會。

一日三餐,離不開糧食。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喫餓得慌。再好的西北風,也頂不上一碗熱湯麪。我們過去上學,還要幫父母下地勞動,頭頂烈日,腳踏黃土,面朝黃土背朝天,汗流浹背,搶種搶收,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過去上學,背一包鍋盔,掛在大通鋪宿舍的窗戶上面,掛的那麼高,照樣有老鼠喫。老鼠喫一個角,老鼠喫過的地方,掰去喂貓,剩下的沒有喫的,我們泡開水喫,就方便麪喫。

糧食來之不易,就算老鼠咬過的鍋盔,也不捨得扔掉。一餐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啊。我舅雖然是幹部,端的鐵飯碗,讓人羨慕,啥山珍海味沒喫過,每年春節,舅舅回來,當時的人都沒有手機,他拿着大哥大,看起來很牛。但是,爲了不浪費,喫飯的時候,碟子裏剩的,伸長舌頭舔乾淨。像二哈一樣。

這是美德啊。食物氾濫的年月,人沒有危機感。食物匱乏的時候,人又喫糠咽菜,喫觀音土,喫樹皮,面黃肌瘦,可憐的很。所以要珍惜糧食,不能浪費。我奶奶活着的時候,看見誰浪費糧食,雙手合十仰天閉目,唸叨阿彌陀佛。我爸看見有剩飯,也是要求大家喫完。

我現在看不慣有些小孩浪費糧食,比如我外甥,一大碗麪,明明自己喫不完,問能不能喫完,說可以。結果最後喫不完,服務員倒了。自己家喫飯,自己要很多面,挖很多菜,問能不能喫完,說能。喫不完給別人撥一點,不願意。結果最後剩了半碗。

這些孩子沒喫過苦,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在家裏作威作福慣了,所以糟蹋糧食。別的不說,我爸媽,我舅舅這一代人,他們就算條件好了,也是各種喫剩飯剩菜。我爸說,飯做少點,不夠喫的話,他喫饅頭。我媽飯做多了,剩下了,他經常不高興,批評。

糧食是農民辛苦勞動的收穫,雖然用錢可以買到麪包,麪粉,一切美食,但是珍惜糧食,是一件美德,是造福的事。每年浪費的糧食,可以讓多少喫不起飯的人溫飽,我們有飯喫,也讓別人有飯喫,這是多好的事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