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康德說:“真正的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即自由。”意思是:自由不是我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我們想不做什麼就可以不做什麼!

你能抵禦誘惑,並且管理人性的本能,你才能真正擁有自由!想要真正的自律,得從培養好習慣開始!

如何才能擁有好的習慣呢?這是很多人的期待與困惑。

比如,想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可看到熱門電影時,就將書本忘記了;想要養成健身的習慣,可天氣一冷,發現就不想動了;想要養成減肥的習慣,可看到美食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想要戒菸,可看到別人抽自己就抽起來了。

爲什麼我們的大腦意識想要改變,可身體一次一次的陷入現狀,屈服於自己的本能呢?無論你制定了多完美的計劃,可行動卻一次又一次的停留在紙上。難道如大家說的,是因爲懶惰、誘惑太多、還是你缺乏意志力呢?

要弄懂其中的祕密,我們先要理解人體大腦的工作方式!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兩本書就有講到,它們是來自美國著名習慣研究專家詹姆斯·克利爾的《掌控習慣》和加州大學醫學院教授肖恩·揚《如何想到又做到》。

肖恩·揚在《如何想到又做到》一書中告訴我們,阻礙我們養成好習慣的三個因素:

1、大腦傾向於做簡單的事情

大腦本能是趨向節省資源的,喜歡做簡單的事情,如果一件事情看起來很複雜,大腦就會規避或沒有興趣去做,如果大腦發現做一件事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就可能直接放棄!

2、神經記憶的改變始於行爲而不是認知

我們常說“有志者事競成”,都在強調立志,設立目標和做計劃的重要性。對於一些目標導向的人來講,更是沒有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更是無法行動!

一直認爲思想決定行爲,可是神經認知科學卻告訴我們,這是人類的認知誤區,能讓我們改變神經記憶的不是認知,而是行爲!想要改變某種習慣,我們需要先行動起來,持續的行動,讓行動改變大腦的認知,讓意識訓練成潛意識,養成習慣。

3、大腦喜歡被獎賞的行爲

爲什麼小孩子容易被遊戲吸引呢?爲什麼散戶投資者看到股票漲還會不斷買呢?那是因爲我們的大腦還是調皮鬼,像個小孩子一樣,喜歡被獎賞的行爲。在玩遊戲的過程中,開發者設計了很多小獎勵,讓大腦受到獎勵的刺激,產生多巴胺,人就會感到愉悅和興奮。

這種追求愉悅與興奮的行爲,正是人的一種本能。

知道了阻礙養成好習慣的因素,那我們要怎樣做才能養成好習慣呢?詹姆斯·克利爾在《掌控習慣》這本書裏面,他告訴我們養成好習慣的4個原則!分別是提示、渴望、反應和獎勵!

第一:提示自己,讓習慣顯而易見

將自己想要養成的習慣,要做的事情,清晰的寫下來,每天在什麼時間,地點做什麼事情,讓自己清晰的看到,記住一次不要有多個習慣;

先從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想要每天讀1小時書,可以先每天讀10分鐘,讓習慣逐步疊加,從易到難,容易讓自己慢慢的接受;

利用新的環境,比如:想要養成健身習慣,可以到健身館裏,讓新的氛圍帶動自己養成每天運動健身的習慣。

第二:內心渴望,讓自己無法抗拒

將自己要做的事情,想要養成的習慣與自己的興趣喜好綁定,做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事情,讓自己無法抗拒。

比如你喜歡喫零食和喝茶,想養成讀書寫作的習慣,可以在喫零食的時候讀書,可以在喝茶的時候寫作等等,通過這種喜好與行爲的綁定,強化你讀書寫作的習慣。

除了這些行爲之外,你也可以用內心潛在的情緒來推動自己習慣的養成,比如想象自己好的身材來推動自己每天的健身和動動等。

第三:反應,讓自己簡單易行

培養一個新的習慣,要從易到難,作者提出了“兩分鐘原則”,也就是先從簡單做起,先不要讓自己花太長的時間。

比如想要養成每天寫作30分鐘的習慣,我們可以先從寫5分鐘的筆記,甚至2分鐘感言做起,逐步增加寫作的時間。

另外,讓習慣行爲標準化,人腦習慣作簡單重複的工作,如果每次的行爲都不一樣,大腦會消耗過多的能量,習慣難以養成。因此,培養一項好的習慣,儘量標準化你的流程。

同時,創造儀式感和讓行爲自動化對培養好習慣都能起來促進作用。

第四:獎勵,讓自己愉悅

最後,獎勵自己,養成一個好行爲之後,可以給自己一些小的獎勵,微小的獎勵可以啓動良好習慣的養成。

比如:養成了每天讀書的習慣之後,可以給自己買件小禮物來獎勵自己,健身30天后,可以給自己獎勵一餐美食等等。

除了詹姆斯·克利爾在《掌控習慣》中所講到養成習慣的這4個原則之外,肖恩·揚在《如何想到又做到》也有詳細講了7個步驟,有志於改變自己的朋友都可以買來讀一讀!

海明讀書:80後連續創業者,喜歡閱讀與寫作,閒聊教育與商業原理,喜歡請關注收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