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第二階段第一場,申花0-0逼平了主力盡遣的上港。你當然可以說申花運氣極佳,也可以說球隊依靠門將和姆比亞的超常發揮才勉強獲得了一場勝利。但我們知道,用運氣來說一場比賽的結果,是沒有什麼意義的。

崔康熙賽後說,他原本希望第一場取勝的。那今天就從這個角度入手,聊聊申花在第一場中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

先聊聊做錯了什麼。

申花在第一回合的首發陣容,與我們賽前稿子裏的預測只有一個出入。賽前的分析裏,我們認爲畢津浩得到的支持一定很少,中場又會需要更多防守支援,加之莫雷諾回撤的話反擊會很難以提起速度,所以猜測崔康熙會讓朱辰傑首發打後腰保護後衛線,而讓莫雷諾前頂至鋒線。

不過最終,崔康熙還是選擇了畢津浩首發,與莫雷諾組成雙高:這其中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朱辰傑的小傷對比賽狀態的影響,但一定有更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爲崔康熙希望畢津浩的身高和爭頂高空球時的威懾能對後防線能夠起到一定牽制作用。

但結果最後在比賽中,畢津浩的功能實在是非常有限——曹贇定昨天腳下幾乎沒能拿到幾次球,而右邊的趙明劍則不得不高頻率回撤,協助這一側的張璐防守和出球。這當然不是畢津浩的問題,但是中後場出球上對中前場的支持實在是太少,使得他在場上的作用看起來的確是微乎其微。

他在場上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對回撤接應的奧斯卡形成一點壓力。

馮瀟霆和張璐這一側,曾多次獲得向前場直接長傳輸送炮彈的機會,但兩人長傳球的準確率實在不忍直視。如果能保持住第一階段末尾幾輪的長傳效率,以畢津浩的火熱狀態,一定能製造一些二點球拼搶的機會,從而給上港的後防線製造一些麻煩。這也毫無疑問是崔康熙選擇畢津浩首發的初衷,可惜事與願違。

全場比賽裏,畢津浩的進攻數據,就只有這一腳在比賽尾聲的回做球,讓楊旭打出了申花本場比賽第一腳射門。

崔康熙在賽後發佈會上說,原本希望第一回合能夠贏球。這或許正說明了,原本崔康熙寄望於長傳衝吊找畢津浩能夠打出一定成功率,但馮瀟霆和張璐這一側的長傳實在是無的放矢,讓前場隊友屢次無功而返。

甚至,曹贇定多次在反擊跑位時捕捉住了上港邊後衛大幅前插助攻時身後的空當,但球無法準確輸送到位了,他也只能無奈作罷。

不過,這可能是最無關緊要的錯誤了。

溫小將的發揮是險些釀成大禍的錯誤。不過老實說,崔康熙也別無選擇。

可以想象,崔康熙一定是千叮嚀萬囑咐,如何防住防住對手外援。2017年足協盃決賽的視頻,一定被拿出來播了一遍又一遍,但溫小將顯然是沒有學會如何防守胡爾克。

在柏佳駿狀態斷崖式下滑的本賽季,新援溫小將成爲了左邊後衛的首選。的確,他的進攻衝勁不錯,很多前插與跑動的選擇也非常靈動,這也是他能坐穩首發的一大原因:他有了柏佳駿在進攻時的活力,還將活力延續到了防守端。

但在第一回閤中,面對一個腦子沒有發懵的胡爾克,溫小將的辦法顯然不多。

在2017和2018賽季,我們各有一篇文章,詳細聊了聊爲什麼胡爾克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上港,其中有提到的是,胡爾克在身體狀態慢慢下滑的情況下,進攻選擇與一些處理球的選擇極其糟糕,斷送了許多進攻機會。

而第一回合的胡爾克,顯然有些不一樣了。

在賽前,我們有提到,如今的胡爾克最大的威脅是兩點,定位球(包括點球)的主罰,以及找到空間後的遠射。如何逼着胡爾克走向自己不舒服的進攻方式,讓他慢慢開始在場上胡來,是防守胡爾克的要訣。

而昨晚,溫小將顯然沒做到。甚至在左邊底線附近,甚至有曹贇定的回來協防,他還是多次讓胡爾克完成突破。他既沒有留出足夠的空間讓他有追上對手起速的機會,也沒有像2017賽季的柏佳駿一樣狗皮膏藥似的粘住對手。

不過好在,他不慫,也夠拼。加上一丁點運氣,讓第一回合的胡爾克沒有炸燬申花半邊防守。

此外,中路也留給了胡爾克太多機會。換上之後又因受傷被換下的朱辰傑,在60多分鐘的時候,讓胡爾克輕鬆扣過,打出一腳爆射,是本場比賽裏申花球員防守胡爾克的要點:有些過了的拼勁,有時能攔住對手,有時給了對方突破的機會。

當然,能拿到平局,申花還是有相當多做的好的地方。

按我們在賽前的預測梳理,做的最好的是犯規控制:除了比賽尾聲階段,孫世林和姆比亞送出的兩次犯規在禁區附近,本場比賽上港就沒有拿到過禁區附近的任意球。

除了犯規之外,大部分時間裏情緒控制得也不錯。裁判整場比賽表現不錯,但還是有兩次短時間內的連續判罰有點「拱火」的意思:一次是胡爾克明顯支肘頂倒了趙明劍未判罰,隨後錢傑給上來拉倒了胡爾克被吹犯規。

另一次是曹贇定明顯被阻擋犯規放倒未判罰,隨後溫小將上前放倒胡爾克被吹犯規。除了溫小將向前一步的頂牛之外,所有人都保持了極大限度的剋制。

唯一有些失控的是,莫雷諾和姆比亞滿心以爲對手禁區內手球,在上港推動快速反擊的時候依舊對裁判不依不饒,結果錄像卻顯示根本沒有發生手球。同時,彭欣力爲了阻止上港快攻,白喫了一張黃牌。

整體上來說,申花把握住了裁判尺度較松的原則,用一些並不大的動作遊走在了犯規邊緣,最終也並沒有在裁判身上喫多少虧。

而同時,姆比亞領銜的後防線注意力及其集中,除了一次張璐漏掉了王燊超的後點外,禁區內並沒有給對手多少機會。莫雷諾在中場儘管沒有多少串聯的職責(主要也沒有多少控球的機會),但在防守端貢獻良多,甚至還有兩次防守到禁區兩邊。

曾誠發揮出色,而身前馮瀟霆和姆比亞的中衛組合堅不可摧,幾次在後腰或是邊衛丟掉位置時,姆比亞都站到了空當裏保護,而馮瀟霆的一次回追的速度以及無數次解圍,都找回了原來巔峯的感覺。

最大的成功,自然是基本凍結了奧斯卡。除了兩次拉到邊路的傳中外,奧斯卡本場比賽幾無建樹。錢傑給與彭欣力的首發後腰搭檔功不可沒,尤其是位置相對甚至更靠後的彭欣力,在拖後位置上的數次攔截十分出色。

佩雷拉肯定在第二回合會做出改變,而崔康熙如何應對也值得期待:畢竟,申花手頭能用的人更多。

而防守上,除去這些可以量化的問題,申花在攻防兩端依舊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崔康熙指導在這四天一定忙得不可開交。

其一是兩個邊路的防守。溫小將如何防守胡爾克是一個大問題,前文中已經提到了。但另一邊的張璐也並不令人省心。在守轉攻時,張璐本場比賽的作用是負的。而在陣地防守時,時不時出現的注意力不集中顯得令人無比擔憂。尤其是趙明劍受傷的情況下,第二回合大概率還是張璐出任右邊後衛。或者,膽大的話艾迪來試一試?

其二是中前場的組合。本場比賽全面退守,但如此被動至極的場面一定不是崔康熙想要的。面對對手兩個邊後衛頻頻壓倒本方禁區的情況,崔康熙的佈置裏一定有使用兩人身後空間的內容:但是打不出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馮瀟霆和張璐(尤其是馮瀟霆)在後場隨意的長傳球,精度及其低下。數次前場三到四人拉開了空間,卻一腳傳球直接傳進禁區裏給到門將的場景,令人印象深刻。

其三是厄瓜多爾新援。第一回合,兩人沒有上場,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事情。尤其是場面全面被動的情況下,捨棄國內球員的防守積極性轉而讓從未上過場的新援來試試腳感,看起來不大可能。第二回合,兩人的機會可能依舊不多。如果崔康熙捨不得拿下畢津浩的話,那我們很可能在申花落後之後纔會看到這兩名新外援了。

第一回合拿下平局之後,第二回合對於申花來說難度只增不減——上港在沒能拿下第一場之後,第二場壓力一定更大,但也一定會在進攻端準備一些新鮮的武器。比如說,洛佩斯若是傷愈,他的速度對於後防線來說可能是一個噩夢。

都說進攻贏得球迷,防守贏得冠軍,但在這個特別的賽制裏,只靠防守贏不下冠軍。0-0之後,第二場比賽依舊充滿了無限的可能。

最後分享賽前上港新聞官的一條發言:「我們的主教練對對手進行了仔細的研究,制定了針對性的戰術,最後決定以不變應萬變。」

如果上港決定以不變應萬變,那麼申花的機會就來了。

在以下平臺找到我們,從文化、歷史到產業、技戰術,讓我們一起嚴肅活潑地聊聊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