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軒主演的新劇最近播了。

幾大播出平臺的熱度和收視率都還不錯,豆瓣開分7.8,大部分觀衆都給了四星五星。

沒怎麼宣傳的情況下,這樣一部偏冷門題材的國產劇,能收穫如此口碑,已經算不錯了。

但這劇新穎的,是題材;彈幕爭論的,是陳赫。

至於劇本身,略尷尬。

爲什麼會這樣呢?

《瞄準》

導演五百。

曾執導過現象級網劇《心理罪》、真人劇《畫江湖之不良人》以及探祕劇《古董局中局》。

以懸疑燒腦題材見長。

編劇黃暉,曾憑藉《恰同學少年》斬獲中國電視劇藝術成就最高獎——飛天獎優秀編劇,他編劇的“傳奇大片”《血色湘西》也在當年收視節節攀升。

這部《瞄準》是近期很受期待的一部新劇。

以狙擊題材爲切入點,融合了現代懸疑劇中高能反轉、細節鋪陳等手法,有人評價它的出現爲國產諜戰劇打出了一個新高度。

尤其,主演黃軒、陳赫,噱頭足。

但播出後,口碑兩級— —

喜歡的,衝黃軒,衝懸疑細節。

不喜歡的,演員出戏,前期鋪墊瑣碎冗長,有一條高贊評論甚至直言,“建議黃軒還是去拍電影,陳赫就綜藝見吧”。

跳不出舒適圈,只是四平八穩成不了黑馬。

當然並不是要說新劇一無是處。

廠長反而覺得,《瞄準》在設定上的確較以往的諜戰劇做出了很多突破。

比方說,狙擊手的題材,雙反派的對峙。

1949年春,上海剛剛解放,而看似平靜的松江碼頭卻悄然醞釀着大風暴。

根據截獲的敵電臺情報,潛伏特務葉冠英(王硯輝飾)在今天將與保密局派來的“客人”接頭,爲此,松江公安局預先設下埋伏。

大網布下,只待目標落網。

誰知,孩子無意點燃的炮仗,掉落的槍,驚動了獵物,葉冠英危急關頭抓來一孩子當人質,蜷縮在一死角,場面一時陷入僵局。

接頭失敗,葉冠英身份暴露,必須立刻除掉他以避免情報外泄。

保密局一號殺手“水母”池鐵城(陳赫飾)早已暗中就位,可就在子彈射出之前,一個突然飛來的木魚率先擊中目標,葉冠英重傷沒死。

出來攪局的神祕人又是誰?接下來這個“鬼”又要怎麼抓?

一個開場,帶出諸多懸念。

再比方說,細節。

至少對素來活躍的“槓中槓”,這部劇在道具、背景等諸多細節的設計上,事先確實是做了不少功課。

一個風車五百,一個木雕肖像兩千,一個蛋糕二十萬......編劇是不是把數搞錯了?

還真不是。

當時上海經濟正處於徹底崩潰的邊緣,通貨膨脹,貨幣貶值得厲害,人們拿着一口袋錢還買不到一口袋米。

包括劇中出現的傳真機、步話機、雙層蛋糕,這些道具的出現也都是合情合理的,並非異想天開。

還有鏡頭走位、場面調度以及整體呈現出電影質感。

從賣相上來看,它確實做到了精緻。

但是電視劇吸引人的關鍵,在於故事和演員。

黃軒飾演的狙擊高手蘇文謙,曾經是池鐵城的生死搭檔,兩人都是一等一的狙擊高手。

在一次暗殺行動後,兩人分道揚鑣,牧魚在松江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靠給鍋爐顧客雕刻人像謀生。

這樣一個隱世高手的人設,黃軒駕馭起來絲毫不費力。

警察局審問、逃脫那兩場戲,處變不驚的氣質,暗中謀劃逃跑的心理活動,黃軒的表現也都沒有問題。

雖然沒有問題,但也沒有驚喜,舒適圈內的一次正常發揮。

比較讓人出戏的是,陳赫。

作爲劇中一號反派,他飾演的“水母”要思想縝密、成熟穩重、不分黑白,身上要帶着爲達成目標不惜一切代價的狠厲。

考慮到陳赫身上“曾小賢”痕跡太重,喜劇濾鏡太深,出場便給他安排了一場殺人戲。

這番操作狠歸狠,可陳赫這個一號反派的角色到底也沒立起來。

一陣陳赫式的魔性笑聲,感覺曾小賢附體。

一個挑眉,立刻忘記他是在偵查環境的狙擊手。

沒有表情還算安全。

只要一笑立刻破功,分分鐘感覺接下來要演喜劇。

在手下面前,缺鎮得住的大反派氣場,反倒是手下們的眼神更透着銳利、機警。

而在故事鋪陳方面,前期鋪墊更顯得過於瑣碎冗長。

第一集一場“抓鬼”戲引正反兩派主要角色登場,一直到第四集蘇文謙策劃警局出逃,這中間沒有任何能夠吊住觀衆胃口的懸念。

光是蛋糕房夥計追一個闖禍小孩都能從第三集追到第四集。

該設計懸念的地方,像是蘇文謙射出木魚破壞“水母”行動的關鍵,如果給個不露臉鏡頭暗示觀衆神祕人的存在,必然會引發觀衆好奇。

但是這一點,反而是藉着一個小兵之口傳達出來的,活生生浪費了一個懸念。

一直到第10集,才真正進入爭取蘇文謙爲我黨所用的正題,反而有情節注水之嫌。

光是一個名叫小雪的女孩到底是誰的孩子,都能讓人猜上許多集。

開篇已是如此乏力,憑什麼吸引觀衆往後看呢?

最終,懸疑不懸疑,諜戰不諜戰。

除了導演一味動用視聽語言強行營造緊張感,劇情鋪展得太過平淡、沒有代入感,節奏更是稀碎。

與其說是諜戰劇,不如說是一部披着時代外衣的現代刑偵劇。

而它居然還長到60集之多。

真當我們時間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