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軍一級的編制一直是戰略層次的軍事編制,因爲是軍的編組是戰略層面的,所以軍一級編制並不是固定的,經常會出於戰略要求對部隊進行不同的組合,所以正常情況(和平年代)軍一級編制是不存在的。

清朝未年,全國開始編練新軍,清政府要求每一個省編練一鎮(師)新軍,同時直隸附近編練六鎮(師)新軍。整體軍事構架是:每個省有一個國防師的部隊駐防,清政府有六個國防師。武昌起義爆發,清政府調動直隸2個國防師組建成軍南下鎮壓起義軍,這是民國時期第一次採用軍一級編制的軍事行動。北洋時期,各地軍閥都是掌握1個國防師,同時自己組建幾個省防師,只有出現軍事行動才組建成軍。

1926年國民黨爲了進行北伐才組建國民革命軍,最初只有8個軍,戰爭的進行中擴展成40幾個軍,但隨着北伐戰爭的結束,國民黨軍隊開始裁軍組建國防師,所以纔出現30年代軍改師,比如:第一軍改編爲第一師,同時國軍部隊開始打造德械師。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軍爲了對日作戰開始組建成軍,比較有代表性的是74軍是由58師與51師在淞滬戰場上組建立而成了的,而三大德械師也是在淞滬戰場上升級成軍的。直至45年抗戰勝利國軍部隊又開始“軍改師”,例如:74軍改成了整編74師。

解放軍戰爭時期,最初解放軍的部隊主要也是以師(旅)一級存在的,隨後開始組建縱隊參加戰爭。48年部隊統一編制,縱隊改稱軍,其上設置兵團,一個兵團下轄2-3個軍,軍下轄3個師。

50-60年代,解放軍開始進行軍事改革,最先撤銷了兵團建制。70年代因爲解放軍的軍編制內只有3個步兵師,當時炮兵師和坦克師則歸屬於軍區之管轄,所以71年開始以軍“代管”坦克師的形式進行部隊合成化試點。直到1985年的裁軍和改革解放軍的36個軍合併爲24個集團軍,坦克師和炮兵師被加強到集團軍內軍這一編制形式在解放軍內已基本不存在了,但從習慣上大家還是將“集團軍”誤稱爲“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