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市大朗鎮蔡邊村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發展綜述

蔡邊村黨羣服務中心

(兩岸三地雜誌社:記者 張志斌 通訊員 鍾浩鋒)蔡邊村位於東莞市大朗鎮南部,東鄰楊湧村,南接洋烏村,毗鄰東莞市松山湖科技產業園區,距市中心區25公里,富華路、富民路從村中穿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轄區面積6.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4700多人,外來務工人員約2萬人。立村數百年以來,一代代厚道淳樸的蔡邊人秉承祖訓,奮發向上,興盛家園,用自己勤勞的雙手開創美好的明天。

近年來,大朗鎮蔡邊村着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修繕祠堂,打造仿古街,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爲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

老黨員鍾叔無盡追尋,講述紅色故事

歷史悠久的蔡邊,自然少不了古風猶存,別具韻味,見證着歷代蔡邊興盛的古建築。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具有濃郁的嶺南建築風格的蔡邊鍾氏宗祠,其建築形制嚴格遵循中國傳統“枕山、環水、面屏”的選址理念,坐西向東,由門廳、正廳、戲臺、左右廂房圍合而成,佔地1543.75平方米,建築面積870平方米。每年清明時節,爲懷念祖先、期望人丁興旺、長壽安康,分佈在外地的族人以及各支系族人,必會不約而同來到這裏參加祭祀活動。鍾氏家族的興旺和發達,由此可見一斑。

福德堂夜景絢麗多彩

蔡邊盤古廟歷史久遠,勤勞的蔡邊人爲祈福子孫、保平安而不斷修繕。傳說九月初九爲盤古生日,三月初三盤古歸天,於是盤古廟一年兩度廟會。每年春節一過,各地商賈雲集而來,搭棚、佔地、備貨、洽談,籌備三月廟會。接着又是九月初九廟會,屆時,善男信女,五行八作,泛舟騎馬,雲集而來,又是一番熱鬧景象。如今,經多次修葺的盤古廟依舊香火不斷。

福從善種,德自道生,2004年,蔡邊鍾氏宗祠經過一次徹底的大重修,舊貌換新顏,鍾氏宗祠修繕後,在左側原有地塊擴建了一個老人活動中心,使本村老人有一個安靜、舒適、健康的娛樂和安度晚年的場所,意爲“德澤後代,福廕子孫”,這便是福德堂的由來。福德堂是一座古式建築,建築外觀爲水磨青磚、灰瓦結構,有亭臺樓閣,高低錯落、古樸大方,蘊含着傳統建築的獨特魅力。福德堂是蔡邊村鍾氏宗祠經過改造擴建後的一處特色景點,現已成爲村民們休閒娛樂及開展文化活動的好去處,也是蔡邊村實施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生動縮影。

中國乃“禮儀之邦”,祠堂文化作爲中國特色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育後人,傳承忠孝仁義優秀品德的重要場所。近年來,大朗鎮在蔡邊福德堂開展了一系列紅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組織青年、學生、幹部等在福德堂聽老前輩講述紅色歷史,回憶曾經的艱苦歲月,憶苦思甜,激勵當代青年牢記歷史,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激發他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蔡邊村老黨員鍾叔表示,“紅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是爲了教育以後的青少年,讓青少年知道以前是怎麼耕田的,生活怎樣的,現在生活這麼好。就對比一下回憶一下,讓青少年懷舊一下,好好珍惜今日生活。”

蔡邊保安墟古街保存了較完整的古街風貌,已被列爲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蔡邊文化活動中心、文化廣場、健身室、籃球場等各類文體活動場所相繼建立,更體現出蔡邊村領導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視。大朗鎮以蔡邊荔香溼地公園爲依託,在公園內成功打造了首個紅色教育黨建文化主題公園,已經成爲各單位開展黨建活動主要場所。

承先啓後,蔡邊人依靠自身的歷史和智慧,在把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同時,更注重現代社區文化的發展。他們建立了麒麟隊、舞獅隊、籃球隊、婦女舞蹈隊、武術隊、曲藝隊等文體隊伍。常年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大力提倡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營造文化氛圍,致力給廣大羣衆創造和諧理想的精神家園。

接下來,蔡邊村將秉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服務羣衆的理念,把改善民生作爲所有工作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構建美麗鄉村、和諧社會。進一步以改善轄區環境推動鄉村振興建設,對仿古商業步行街燈飾進行全面升級改造,提升鍾氏祠堂、福德堂周邊環境治理,升級村內供水管網,加快推進政通路、天保停車場、漁苗停車場升級改造項目,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除基礎項目建設外,蔡邊村還將繼續發揚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加強村文化隊伍建設管理,推動助力文化振興,豐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和獲得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