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歷史九點半

1991年12月25日,強大的蘇聯一夜之間土崩瓦解,震撼世界。蘇聯解體後,並沒有如西方國家忽悠的那樣,走上富裕道路,相反貨幣貶值,物價飛漲,經濟陷入停滯,老百姓生活一落千丈。

作爲蘇聯最大加盟國的俄羅斯首當其衝,日子不好過,就容易人心思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沒閒着,境內的分離主義也日益抬頭,想要脫離俄羅斯,比如車臣共和國,就令俄羅斯如鯁在喉。

爲保全領土完整,俄羅斯與車臣先後爆發兩次戰爭,分別是1994年的第一次車臣戰爭,和1999年的第二次車臣戰爭。第一次車臣戰爭,由於蘇聯剛解體沒多久,軍隊混亂,加之經濟困局,俄羅斯實際上輸掉了這場戰爭。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雖說取得最終勝利,但依然付出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咱們今天要說的這個故事,就發生在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一箇中國戰地記者和俄羅斯特種兵的故事。中國戰地記者叫盧宇光,曾是鳳凰衛視駐俄首席記者。

盧宇光,杭州人,曾是一名海軍退役軍官,由於文筆極佳,在軍中被提拔爲新聞幹事,從此與文字工作結下不解之緣。盧宇光退役後,回到家鄉成爲一名記者。

盧宇光很快在行業內嶄露頭角,但他志不在此,爲了實現更高理想,1994年盧宇光辭掉工作,隻身闖蕩俄羅斯,在莫斯科創辦了《華人報》,開始了創業。《華人報》雖然經營的不太順利,但卻讓盧宇光獲得了成爲戰地記者的機會。

第二次車臣戰爭期間,鑑於盧宇光的身份及參軍經歷,他被邀請跟隨俄軍進入車臣,報道車臣戰爭。正是這次報道,讓盧宇光與一個俄羅斯特種兵結下不解之緣。

這位俄特種兵,當時負責保護盧宇光等戰地記者,在解放格羅茲尼戰役中,盧宇光所乘車輛被地雷炸了,俄特種兵不顧安危,第一反應撲倒在盧宇光身上,盧宇光僅受了點輕傷,而保護他的俄特種兵被彈片擊中,壯烈犧牲。

俄特種兵犧牲前,緊緊抓住盧宇光的手,請求盧宇光能幫他照顧自己的妻兒,臨終託孤。戰後盧宇光信守承諾,找到了這名俄特種兵的遺孀和剛滿1歲的兒子,承擔起了照顧孤兒寡母的責任。

爲了名正言順,在徵得對方同意後,盧宇光後娶了俄特種兵遺孀,並將他的兒子視如己出。盧宇光後又和妻子生下一個女兒,一家四口其樂融融。

不過這段婚姻並沒能維持太久,由於雙方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差異太大,加之俄籍妻子酗酒成癮,最終兩人和平分手。分手後盧宇光仍然承擔俄籍前妻和子女的撫養費用,從未間斷過,他也沒有再婚。

雖然兒子不是親生的,但盧宇光待他視如己出,全心培養,兒子和女兒都被送到中國上了大學,如今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

這樁現代版的“臨終託孤”讓人淚奔,雖然也有人會覺得娶了救命恩人的遺孀不妥,但是筆者認爲,信守承諾,敢作敢當,這纔是真正的爺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