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演员请就位第一季就因为郭敬明一期都没看。这一期没办法,里面实在出现太多想看的演员了,忍着来看,没想到真是被喂了,结论就以后大棚和郭导演编剧参演的影视剧就是避雷指南呗,国产影视剧乌烟瘴气的还不就是被这帮人搞的。你说你编剧不行,剧情逻辑不通毫无看点,才华有限,我再嫌弃再骂也不至于上升到你这个人品行上的问题,这张S卡发的真是让人三观尽毁,用网友的话说,摄影机前都光明正大把S卡当房卡发,这背后的事情指不定更狗血。

李诚儒老师肯定一万个支持啊,就喜欢这种敢说真话的,在竞技类比赛中不直言弊端,都是夸夸群那还有什么意思。尔冬升导演这节目看了两集粉上了!以前只听过名不认得人,现在真是被圈粉呀,哈哈,节目组也有些,每次一有些名场面就切尔导的表情,哈哈,真是形象生动代表了观众的内心。抛开节目效果和剪辑以及节目本身的争议话题。李成儒老师和郭敬明其实代表了目前市场的两大类型。一种是迎合年轻人口味。颜值话题流量、拍摄题材为清新甜剧的导演。

一种是对演技、台词功底和演员本身的理解境界有要求。更注重传播的信息这类导演。节目组特意邀请4位导演都有各自的风格和要求。郭敬明和李成儒的battle其实更是两种市场的碰撞。郭敬明让选手质疑的是s卡的重量级以及节目本身应该对演技比拼。而不是单纯的某位导演想要合作就给出s卡。所以引起大家争议的是每个人对这部节目的认知不同。

如果S卡发放的标准是导演的喜好,那你不必做成综艺,从观众的角度来讲。我看这个综艺,是为了看好演员的演技,是为了看导演的演技点评,是为了看看什么才能称之为演技。不是为了费心思去揣度导演的喜好。如果你要凭着自己喜好而不是演技标准选择,那你直接让演员试戏拍作品啊。我再根据预告评价考虑考虑要不要看。合着我本来一个高贵的消费者。

现在还得花时间精力来一个综艺看你凭自己喜好选角拍片。那凭什么,之所以尔冬升李成儒导演的评论让人舒服,是因为很久以来被人们抱怨的娱乐圈流量当道的乱想被赤裸裸地批评了,让我们对国内的影视仍抱有期望。之所以陈凯歌的评论让人舒服,是因为他总能指点得恰到好处。赵薇,我个人感觉点评上没有什么很突出的特点。不过谁让我有童年滤镜呢。

说白了这就是个综艺节目,你不乐意按照观众喜欢的路线走,那我咋还非要看呢。郭敬明选择自己喜欢的没有错,在这个节目上也没有违反规则。但是欣赏不来。郭敬明导演偏于商业化,善于包装华丽的外壳,其实里面很普通。李诚儒老师点评的很到位,其实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李老师把其他导演想说没说的话说出来了。

不仅仅是在这个平台,演艺圈生活中也不乏缺少这类现象。走后门,托关系。颜值,金钱。像正儿八经的靠努力拼搏演技来翻红或红的人太少了。红大多都是靠流量绯闻。但这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的确应该居安思危。希望电视综艺能多带给我们一些能量。让人付出就有收获。如果单凭外貌大家恐怕都会投机取巧,整容等。其实有争议也好,这样演员不会过于神话。本来就是取悦于大众的,凌驾于大众之上,高高在上,翻手为云…渐渐的可能不那么神奇了,而是像韩娱那样随处可见,不稀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