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不會突如其來。

但它也像暴風雨要到來時一樣有所預示。糟糕和痛苦就是一個預示,它寓意着成長。只要你不是放任自流,往更糟糕處扎個頭破血流,它就一定讓你有所收穫。

這篇文章雖然沒有什麼真理,但我覺得是最近這些年裏我所寫的最好的一篇,所以你要看完啊!有的人已經過了我此刻經歷的“頓悟”期,有的人遲早會明白我現在所說的一切。

我並沒有生活得不好,但我過得很糟糕。這是我對過去一段日子的總結。

也許很多人也在經歷着這樣的折磨。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你在正常的喫喫喝喝,該工作的工作,該玩的玩,一如既往地學習、看劇或者玩遊戲。但是你的生活沒有重心,沒有目的,你迷茫,你對生活失去了一些耐心和熱情。

你提不起對生活的多大興趣,愛情要麼若即若離要麼遙不可及,更別說談什麼詩和遠方了。

你覺得生活過得毫無意義,像死豬一頭。“人間不值得?”或許也有過這樣的感慨吧。

這是多麼無聊又多麼失望啊!

所以究竟怎麼了呢?生活,或者我,它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以下是我的答案:

我在隨波逐流。

如果這個答案放到你的身上,你開始一定會否認的,“我怎麼可能會是在隨波逐流呢?”那你慢慢聽我說吧。

你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過怎樣的一種生活嗎?你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成爲怎樣的一個人嗎?不管你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回答,如果你有着前面我所說的“糟糕”,那麼你就遠遠還沒有過上你想要過的生活,更沒有成爲你想要成爲的那種人。

是因爲這兩個沒有實現而導致的問題嗎?不是的。我們終其一生永遠都是在追尋“想要”的路上,而不可能真正完全達到,聖人也不能。

那麼爲什麼我的答案是“隨波逐流”呢?因爲所有這些痛苦的根源於我來說,就是我雖然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成爲什麼樣的人、知道自己想過怎樣一種生活,但依然沒有去真正實踐我所想要的一切,沒有真正走在這樣一條路上。

是我太沒有主見,還是因爲代價昂貴?

相比大多數人而言,我已經是獨立自主的代表了。我自己選擇了學校,自己選擇了專業,去了一個自己喜歡的城市,自己找的工作,過着看來“還不錯的生活”,一切看似全都是“自我選擇”,又怎麼可能是隨波逐流呢?

但其實呢?這些中間有沒有考慮過所謂社會的規則、現實的束縛、名利的誘惑、父母的期待等等?肯定有的。我想要“至少看起來還可以”的工資吧,我想要“至少體面”的工作吧,我想要“至少讓父母不會覺得太丟臉”“讓自己更顯貴”的職位吧……就算當時沒要,過程中你總會“想要”的。這不是什麼心理學,這是人性,慾望永無止境。但這又不僅僅是慾望膨脹的問題。

所有的這些,“現實的殘酷”和你內心“想要”的慾望,讓你現在痛苦的“自己”偏離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有些人甚至走上歧途。所以你被捲進了大家都往那裏走的“潮流”裏,又有什麼奇怪的呢?況且大流波濤洶湧、氣勢澎湃,又壯觀又磅礴,你不被捲進去也會被吸引進去。我雖然一直告誡自己不要隨波逐流,但我也防不勝防。

這些讓人糾結痛苦的問題我想了很多年才明白,所以你如果一時難以接受也是很正常的,或者你根本就沒有多想,也不曾考慮過這些問題,那也就白扯。

因爲我開始也是內心裏拒絕承認“我在隨波逐流。”我怎麼可能隨波逐流呢?我這麼特立獨行的一個人。

我也得給自己一個白眼了。還真的就是隨了波逐了流。我雖然沒有被現實抽一巴掌什麼的,但我就是在這樣的對“大波”的若即若離中痛苦着。“大波”雖然踩在上面很舒服,而且同你搖旗吶喊的人還很多,但並不一定適合你。

所以在想通這些的那天裏我就明白,我所要做的就是改變。從“潮流”中上岸,遠離痛苦的漩渦。

只有先做到這些,纔有可能去做每個人都會說的:“做你自己。”

“做你自己”誰不會說,喊一千遍一萬遍也沒用,該痛苦還是繼續痛苦,因爲你都沒有找到你自己痛苦的根源。那些說什麼你痛苦的根源是“你的才華配不上你現在的野心”的人,也是扯淡。把所有的痛苦都歸結爲“才華不夠”,這隻會更讓人痛苦,所以我想對他說一句,可去你的吧!我的原因不是這個,我相信你也不是這個,大多數人都不是。

如果你的“糟糕”和你的痛苦不是因爲與我同樣的原因——隨波逐流,那麼你也一定有你自己痛苦的根源。你可以這樣去理解,你感到痛苦的時候其實是你內心在給你傳遞一種信號,這個信號表示你現在所處的境況不是你想要的,那麼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呢?我相信你內心肯定有答案的。如果你願意爲內心的這個答案付出代價,去做出改變,我相信一切都會朝着不痛苦的方向前進。

如果在你明確了自己內心的答案後依然不願意,或者不樂意,或者不是那麼好說,種種原因讓你不想付出“昂貴的代價”去追尋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那麼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妥協。所以痛苦不是直接一刀兩斷,而是明確你內心的想法後的取捨,這個時候纔是“大智慧”中“舍與得”的問題。

有舍纔有得。你一方面想要“大波”的舒服與溫暖,另一方面又想嘗試“詩和遠方”的恬靜唯美,哦,你可真會挑食呢。“月亮”和“六便士”都有,還伸手可得,那是在我的夢裏。所以,請你自己做夢吧。

到這裏你應該明白了,第一步是在“糟糕的生活”中明確自己的內心,第二步是在不管猶豫還是決斷後做取捨,而後,就是我想要談的改變。當然我已經明確了自己的內心,也不需要多做取捨,我選的是果斷、決斷、義不容辭。

改變不會突如其來,也不是一朝一夕。我想和你說的是,我內心做了明確答覆後,心理上和觀念上的一些改變。

我首先變得沒有那麼痛苦了。因爲我知道了何爲真正的自己,我這一生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要以什麼爲自己終身事業,這些想了千萬遍的問題已經因爲“隨波逐流”這四個字讓我更加理性和清醒(對別人來說可能意味着奇怪和瘋狂。)不那麼痛苦就意味着不用再爲很多同樣的問題或小事煩惱,這會讓你糊塗地生活了許久的大腦變得更加敏銳、理性,也會讓你迴歸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上來,不計成敗得失。

其次,我想要活得更坦誠,對人想要更真誠。這也不是什麼突然的想法,而是一直有的,只是到這個時候會更加有“封印”解除之感,就是會比較痛快、爽快、暢快,總之舒適、舒心、舒服、舒舒服服(內心:哦?真的嗎?當然麼有麼有滴事~)我也很早就發現了那些真正快樂的人,他們都有一顆真誠的心。

再於觀念而言,我會更爲清晰地知道什麼是垃圾的觀念。你不要在錯誤的地方尋找幸福,找不到的。垃圾堆裏雖然東西多,也能讓你挑花眼,但,要挑到能讓你滿意又好用的東西,你真的得花不少時間。有那個時間還不如靜下心來好好地看一看書,“你的問題在於讀書不多而想的太多。”這個我是極爲贊同楊絳老先生的。

當然也不要急於求成。這個改變既然是往心的方向,那麼多花些時間也是值得的,十年磨一劍。

用我前些天寫的小詩《人生四季》來做結尾:

四季更迭

草木枯榮 花開花謝

他在他的季節燦爛

他在他的季節消亡

人生也有四季

他也許不在春天發芽

但我們也不要期待

他會在冬日的蕭瑟裏絢爛

他只是有他自己的四季

或許默默

或許無言

作者:南柯,白日夢想家,一個期待世界和平美好的人,願我的文字能予你溫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