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港股研究社,作者丨高卉卉

2020年全球經濟雖然遭遇了疫情黑天鵝,但不能否認,多個行業也因此攀上了新的高峯,電子籤便是其中之一。

這一背景下的騰訊又有了新動作。

據Tech星球獲悉,騰訊於近日在微信端上線了一款名爲"騰訊電子籤"的小程序,主要提供安全、便捷的線上簽署服務,目前處於測試階段,只有部分用戶能夠享受簽約的功能。市場觀點認爲,這是騰訊親自試水電子籤市場的標誌性動作。

事實上,騰訊於這一動作之前,便已經在這一市場有所涉獵。去年3月份,騰訊便參與了法大大的C輪融資,今年2月初,再次加深了與法大大的戰略合作。此外,包括阿里、字節跳動、京東在內的互聯網巨頭或採取戰略投資、或自推電子籤平臺的方式,進入了這一市場。但不能否認,目前國內的電子籤市場仍是一個以頭部玩家e籤寶、法大大、上上籤三分天下的局面。

那麼,騰訊自推電子籤小程序意欲何爲?隨着騰訊的正式入局,又能否對現有格局帶來一些衝擊?

"電子籤"被資本看好,騰訊野心越來越大

在今年多重因素的刺激下,原本站在幕後的電子簽名行業也加速走上了臺前,已在這一領域鋪有戰略抓手的騰訊,爲何會選擇此時推出自己的電籤平臺?

1、親自下場背後的生態焦慮

從國內市場來看,目前在信息流領域快速崛起的字節跳動已經完成對這一領域的佈局,今年上半年,字節跳動上線了名爲"電子籤"的在線合同平臺;此外,電商巨頭之一的京東也在今年上半年上線自研的電子籤業務;而阿里和e籤寶的戰略合作也在市場拿下了不少話語權。

雖說騰訊早與行業細分領域的頭部玩家法大大有合作,但隨着一種互聯網巨頭的相繼入局,尤其是在信息流領域對騰訊構成巨大壓力的字節跳動上線電籤平臺的動作,或許進一步加深了騰訊的焦慮。而和阿里在多個領域形成的對峙局面,也早已成爲二者不成文的規定。雖然二者目前所扶持的對象均處於行業老一、老二的位置,但若能搶先阿里一步培養自己的親兒子,勢必存在戰略上佈局的優勢,側面反映了騰訊在生態版圖上的野心。

2、DocuSign已提供"跑通資本路徑"的模板

參考美股市場上的電子簽名巨頭DocuSign,自2018年4月掛牌上市後,股價表現尤爲搶眼,截至目前,234.6美元的股價較38美元的發行價已上漲了6倍餘,正是股價的強勢表現助其拿下了取代美聯航空成爲納斯達克100指數成分股的入場券。這不僅對於美股市場科技股具有參考意義,對於國內的電子籤行業玩家來講一樣具有參考價值。

實際上,這也說明了電子籤行業具備被資本青睞的潛力,這背後隱藏的就是行業的巨大發展空間。目前國內的電子籤行業雖然市場集中度比較高,但卻還沒能誕生出真正的獨角獸。那麼,對於騰訊而言,親自試水無疑是最靠譜最直接獲得資本青睞的方式。

3、加速對B端的行業滲透

電子簽名涉及的行業非常廣泛,汽車、金融、人力資源服務、教育、保險、第三方支付、旅遊、醫療、物流、供應鏈等上百個垂直行業中,都缺少不了電子合同這道重要產品服務。

騰訊沒有TOB基因的說法由來已久,但騰訊也在不斷的試圖推翻這一說法,比如騰訊的雲計算、今年推出的電商直播小程序都是一些較好的證明。深入發掘電子籤市場實際上也是騰訊彌補企業服務能力,加速對B端行業滲透的舉措。

長遠來看,一旦騰訊能夠在電子簽名市場上找尋到新的突破口,這將有利於其在B端市場截取更多流量,打造更高效的流量循環。

綜上來看,不難看出騰訊已經具備足夠的理由親自下場去搶奪這一領域的更多蛋糕,於"騰訊電子籤"而言,這究竟會是一條怎樣的道路?

欲博上上籤,"騰訊電子籤"還存不少難關

於騰訊而言,在擁有騰訊雲的基礎上,做電子籤對它來講並不是什麼難事,資金、技術本身也不會存在很大的問題,但入局較晚卻是其需要面臨的事實。

1、市場馬太效應漸顯"後浪"騰訊處境究竟如何?

根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電子簽名市場的行業五強分別是上上籤、法大大、衆籤、e籤寶以及中國雲籤,其中上上籤以35.8%的市場佔有率穩居市場第一位。數據顯示,法大大截至2018年三季度,平臺日均簽署合同量超530萬份、累計簽署合同總數超8億份,平臺累計用戶超1.2億。

同年8月,上上籤平臺日簽署量已突破1100萬,服務超過50萬家企業客戶。公開數據顯示,e籤寶的企業用戶突破180萬家,個人用戶超過1.9億,累計簽章量超過61億次。

此外,在2018年第三方電子簽名服務平臺中,e籤寶營收過億、法大大、上上籤營收過千萬,營業收入在3千萬到4千萬之間。中國雲籤、安心籤、一簽通、存證雲等平臺的營業收入也接近千萬。另外,在百萬級別的第三方平臺有10家左右。

從數據上來看,不論是簽單量還是用戶人數上,頭部企業佔據了絕對的資源優勢。到了2020年,隨着市場多重因素的共同驅動,電子簽名市場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Analysys易觀在近期發佈了《中國電子簽約市場專題分析2020》顯示,電子簽約市場份額上e籤寶以36.36%佔據第一。值得注意的是,在易觀調研的電子簽名行業情況顯示,e籤寶繼去年獲得33.85%的市場份額第一後,市場份額得到進一步擴大。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後續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愈發完善以及市場的高速發展,e籤寶、上上籤等頭部廠商的客戶規模還會不斷增長。不難看出,行業呈現出了強者恆強的趨勢,馬太效應愈發明顯。

對於騰訊這位後來者而言,即便是出身豪門有互聯網巨頭的頭銜、手握超11億的用戶流量,但要想搶奪頭部平臺上早已建立商戶信任體系的用戶並不會那麼容易。

加之,字節跳動、京東等巨頭均推出了電子簽名業務,背靠阿里的e籤寶在本就擁有不少競爭優勢的前提下,依然擁有足夠的底氣來守住這個行業第一。

2、行業亂象叢生熱捧之下現"虛火"

不能否認,近年來電子簽名行業受市場熱捧的現象。從融資上來看,自2015年至2019年10月,電子簽名平臺共迎來20次左右的融資,有16次是聚焦在上上籤、法大大、e籤寶三家廠商上,其中上上籤至少融資5輪、法大大融資6輪,e籤寶融資4輪。雖然多數聚焦在頭部廠商,但不難看出,行業是備受追捧的。

過高的熱度,難免不出現虛火。

2019年3月,一篇《發現|e籤寶成爲中國電子簽名首家億元營收企業的武功祕籍!》的文章中,e籤寶投資人東方富海合夥人陳利偉表示,e籤寶2018年營收過億,成爲中國電子簽名首家億元營收企業。但經過市場調查發現,業內人士普遍表示,電子簽名行業至今都沒有一家真正營收破億的平臺。

此外,電子簽名只需在網上完成簽約流程的行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像之前爆雷的P2P網貸平臺就爆出過不少亂象,這一市場同樣逃避不了這一問題。

資料顯示,譬如線上充值部分刷單、直銷簽署部分左手倒右手、渠道簽署部分造假、回款造假、財務專業"兩本賬"造假等是業內存在的現象。

對於騰訊而言,如何繞開這些業內的通病,避開嚴重的同質化表現,實現差異化打法是尤爲關鍵一環。那麼,在未來這一趨勢不可阻擋的前提下,騰訊具備一些怎樣的想象力?插足這一市場對現有格局又將帶來怎樣的衝擊?

數字化浪潮下,巨頭插足能否打破現有行業格局?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擴張,佔GDP比重逐年上升,2019年數字經濟總體規模達到35.8萬億元,佔GDP比重36.2%,數字經濟已成爲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發展引擎。在數字經濟的拉動下,產業數字化有利於電子簽名在各產業的應用和滲透,給電子簽名行業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據艾媒資訊顯示,2019年中國電子合同簽署次數高達278.9億次,同比增速高達317.5%。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疫情助推下,信息化改革深入開展帶來的政策機遇加速推動電子簽名自上而下滲透,電子合同簽署次數有望持續高速增長,預計2020年將突破500億次。

此外,在這政策上迎來了行業的發展契機。在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政策驅動和政務部門的示範作用下,電子簽名的接受度不斷提升,電子簽名應用加速向非一線城市地區滲透的趨勢會加強。

那麼,基於偌大的市場空間,雖然行業馬太效應漸顯,但就目前國內電子簽名行業的滲透率來看依然處於早期。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這一市場的滲透率不足10%,另一組數據更爲悲觀,顯示不足2%,這也側面說明了,市場依然有利可圖,有羹可分。

伴隨着5G+AI時代的不斷迫近以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電子籤的應用場景勢必會越來越多,騰訊也有望依託其資源和用戶量來對這一市場進行深度發掘,在這一領域獲得更多的話語權。

另一側可以預見的是,騰訊的躬身入局也有可能引起電子籤市場格局的變化。爲什麼會這麼說呢?

一方面,騰訊本身投資了法大大,在推出騰訊電子籤之後,會與法大大會陷入左右互搏的尷尬局面。再者,騰訊的入局並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備而來。在偌大發展空間蘊藏的巨大商業價值的邏輯下,騰訊必會將流量和資金更加傾向於自身衍生的平臺,這本身已經存在格局改變的邏輯。

另一方面,在騰訊、字節跳動、京東等巨頭均孵化了電子籤平臺之後,參考阿里在本地生活服務、社區團購等一系列的戰略打法,難保阿里哪天不會另起爐竈。屆時,電子籤市場或又會成爲巨頭們之間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新戰場。

總之,瀰漫的硝煙下,市場可能正孕育着一場真槍實彈的戰爭。雖然今年上半年行業增長迅速,卻也有疫情這一因素在內,目前國內市場採用紙質合同的企業仍佔多數,不管怎麼說,電子簽名行業離樂觀預測的規模還有很長的一段路程要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