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戰史有一位頗有爭議的人物:乃木希典,這名日本將軍到底是軍神還是蠢材?當時日本國內可能爭得不可開交。乃木希典在日本長洲藩藩士出身,即是今天的山口縣,由於是藩士家庭,自幼接觸的就是儒家“忠君愛國,武士道”之類的教育。

乃木希典

因爲從小受到這些守舊思想的薰陶,乃木希典在戰場上的指揮被認爲一直是用沿日本戰國那老一套,戰績一直不佳。可奇怪的是,他卻一步步高昇,甚至被一些日本人尊稱爲“軍神”,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忠天皇”,仗打得再爛,只要天皇喜歡,那麼這模樣在日本人裏面還混得過去。

1871年,日本明治天皇從長洲藩,薩摩藩,土佐藩這幾個地方徵兵選將,22歲的乃木希典就成了天皇的親兵,開始了輔佐天皇,爲準備天皇“盡忠一生”。但是其指揮才能並不怎麼樣,甚至在1877年在鎮壓西鄉隆盛的西南戰爭中,乃木希典所指揮的聯隊軍旗都被叛軍奪走。

受傷的日軍

要知道,在舊日本,一名軍官如果丟了自己部隊的軍旗,那就等於番號都不存在了,也是很丟人的事!乃木希典自覺無顏面對天皇,想羞愧的要自殺(不知是不是真自殺),他的朋友最終攔下了他。最後天皇知道此事,也就赦免了乃木希典。

此後乃木希典一蹶不振,他經常用酒精麻醉自己,染上酒癮。後來他索性留學德國,當他看到當時德國軍隊的軍容軍貌,大爲震驚,於是戒掉了酒,又想變成一個嚴格律己的軍人。回到日本後的乃木希典,因爲天皇的原因被升到了近衛軍旅團長。

日軍和清軍(宣傳畫)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乃木希典出任第二軍第一旅團長,並作爲先頭部隊登陸。由於自幼接受儒家教育,精通漢學,能寫漢文詩,在進軍前寫了一首狂妄至極的漢詩。不過可惜的是,因爲當時清軍戰力已經十分低下,最後清軍戰敗,甲午戰爭戰爭檢驗不了這個水貨的成色。

戰後乃木希典官位更是一升再升,可是畢竟能力不足,難堪大用總會出事的。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希典故地重遊出任日軍第三軍司令,但他還是用對付清軍的戰術,人海戰術,結果在沙俄的完善的要塞前損失慘重,率領十幾萬人用了幾個月一直攻不下旅順。

日軍大炮

特別是在203高地爭奪戰,更是一將無能,累死千軍的典型案例。1904年8月16日,日軍向着203高地正式發起衝鋒,一波一波的敢死隊向前衝,但是高地的俄軍憑藉着堅固的堡壘,還有機關槍形成的火力網,日軍是一排排地倒下,甚至乃木希典的兩個兒子都死在衝鋒的路上,他竟然還是不爲所動。

激戰到23日晚,死了兒子並殺紅眼的乃木希典最後孤注一擲,在夜間發起大規模的“肉彈”式衝鋒,日軍組成一排排的人牆,瘋了一般向高地衝去。但在俄軍的探照燈、機槍掃射下,山坡上到處是倒下的日軍,乃木希典卻仍命令日軍仍然人牆衝鋒,後面的日軍踩着同伴的屍體,往前趴着向203高地進攻。

日俄戰爭(宣傳畫)

激戰到了24日,日軍傷亡2.79萬人,203高地還在俄軍手裏。一個月的僵持後,日本國內吵翻了天,日本國內紛紛指責乃木希典,乃木希典收到了2400封讓他自殺的信件,其中很多都是戰死日軍家人發來的。

兩個兒子的陣亡,同僚和民衆的指責,使得乃木希典的精神幾近崩潰,他已經多少有些不想活想死了。他已經調了兩個大隊到軍司令部待命,他已經決心要當敢死隊長,要自己帶人衝鋒。要不是朋友再次以故舊之情和利害關係挑明,乃木希典真是能做出大將衝鋒的舉動來。

俄軍《宣傳畫》

最後日軍上下也決定孤注一擲,給乃木希典增兵繼續進攻203高地,到11月26日,5萬日軍再次強攻203高地,一波波日軍如潮水,他們最後終於衝上高地,其間乃木希典爲了徹底攻佔203高地,不惜炮擊正在和俄軍拼刺刀的日軍,最後日軍又陣亡了11000人,203高地才被日軍拿下。

這場戰役被認爲是一場非常失敗的慘勝,乃木希典因此一役也“臭名天下”。據說乃木希典當時已經備好了三口棺材,剛好夠父子三人一同殉葬。乃木希典此後便一蹶不振,在明治天皇死後,乃木兩個月後夫妻二人便雙雙自殺殉葬了。

也許203高地一戰後,乃木早就覺得活着已經毫無疑義了:兩個兒子的戰死,作爲父親,精神當然備受沉痛打擊,戰鬥中數萬士兵也因他冤死,他的內心可能也始終忍受着巨大的煎熬。按常理,他一生戎馬,卻幾次犯下必殺之罪,都是因爲明治天皇的器重才得以繼續從軍,在明治死後,這位無能的將軍也便草草了此一生!

《歷史雜談驛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