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组织人事报》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全球纺织品产业小镇——瑞士朗根塔尔小镇。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海外一游,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欧美小镇故事多。

比如,英国剑桥大学就在剑桥镇,距伦敦80千米,人口不到十万,却是英国教育和科技创新中心。举世闻名的航空发动机公司罗伊斯·罗尔斯(罗罗)总部,却隐在一个名叫Sinfin的小镇上。比如,德国汽车制造业享誉全球,但著名的高端汽车品牌——奥迪的全球总部和欧洲工厂都没在柏林,它们待在一个叫英戈尔斯塔特的小镇,小镇也因此被称为“奥迪之城”。此外,被喻为“对冲基金大本营”的格林尼治对冲基金小镇,面积仅174平方千米,却是大约380家对冲基金总部的所在地,管理资产总额逾1500亿美元;加州的门罗帕克小镇则是美国风险投资基金聚集地,纳斯达克一半以上的高科技公司都是这个“小镇公司”——风险投资基金投的。

发达国家的特色小镇现象表明:所谓“马太效应”并不存在,高端产业并不一定要集中在高大上的地方。那么,这些大企业为何偏爱小城镇呢?

小而优美

欧美国家的小城镇虽宛若小家碧玉,沉静如水,但并不闭塞。

无论你何时去,它们给人的印象就是不卑不亢,无论名声多么响亮,它们要么将自己掩藏于幽林静丛之中,要么独处于旷野阔原之上。在这种自然与人文交错综合的诱惑下,喜欢在小镇里安居乐业的逻辑也就无懈可击了。加之不少小镇还是古董级的,无论是建筑风格、人文风情,还是商业形态、生活习惯,都是不要报酬的文化宣传员。

利益所驱

从上世纪中期开始,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时代,大城市病日益凸显,于是人们开始向往田园生活。美国曾一度出现“逆城市化”,之所以这样,主要还是利益使然。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指出,集聚是为了降低运输成本。生产要素在城市中的集聚,有助于降低三类运输成本:运物的成本、运人的成本和运思想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加之都市周边小城镇的地价便宜,环境宜居、交通便利,很多企业就把总部或部分核心功能搬迁至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了。

当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没闲着,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小城镇与当地特色产业或外来的大企业有机融合,以商业促发展,以发展带经济,以经济养人文,逐渐形成了人才、资本和文化高地。最后,慢慢沉淀、结晶出了一批充满吸引力和丰富内涵的特色小镇。

这方面的代表,不胜枚举,如法国香水产业小镇格拉斯。从16世纪起,该镇居民就从事花卉种植业及香水制造,发酵产生了大量世代从事香水产业的技师及相关配套基础,最后形成了世界著名的香水王国。

至于全球纺织品产业小镇——瑞士朗根塔尔小镇,则因系蓝拓纺织品公司和阿曼集团的所在地,而拥有全球化的分支机构和供应商网络。小城镇为其提供了充沛的劳力及长期形成的、足以支持本地产业持续发展的愉快氛围。对此,有人总结:“小镇就是公民、政府和企业间的和谐合作综合体。”

小镇之“核”

有人认为,过去城市是单核城市,现在是多核城市,未来是网格化城市。既是“多核”,必有多个“核心”。若不具体细微地探究下其小镇之“核”,好比入宝山而空返。幸好,我有机会探访位于德国巴符州黑森林小镇劳斯伯格的全球注塑机生产商ARBURG(阿博格)。德国工业最有特色的就是企业隐形冠军群。如果把这个群比作沧海,那么阿博格只是一粟。那么,阿博格凭什么成为小镇之“核”呢?

首先,体量甚大。企业员工分布在全球33个生产基地。其次,外松内紧、兼容并蓄的经营理念和井然有序、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节,让我过目难忘。中午在阿博格餐厅吃饭时,各种肤色、风格各异的员工、客户往来穿梭……就是这支“拥有人均为13.5年工龄,老中青搭配,传帮带不断,不脱节不断层的人力资源队伍,层层递进,稳步前进”,才助推阿博格最终戴上了行业王冠。

这,也许才是造就隐形冠军、成为“小镇之核”的“隐秘的角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