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化學品是半導體等製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關鍵性材料,隨着國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臺,以及下游規模迅猛增長,國產化率提升,新需求不斷湧現,我國電子化學品產業突破“卡脖子”技術,提升國產化率需求迫切。當前行業短板在哪兒?如何突破關鍵技術,實現產業“開道超車”?10月19日,由中國化工信息中心和銅陵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0中國(銅陵)電子化學品產業發展大會上,多位專家各抒己見。

電子化學品破除瓶頸正當時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主任 揭玉斌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主任揭玉斌表示,電子信息產業是新一輪國際產業競爭與分工重構的核心領域,已經成爲大國之間博弈的關鍵籌碼。具備關鍵電子化學品自主生產能力,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加速電子信息製造業“內循環”的重要保障。

儘管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仍同比增長5.7%。受益於電子信息產業的飛速發展,電子化學品成爲專用化工皇冠上的明珠。近年來,我國石化行業大力淘汰落後工藝、裝備、產能,積極培育化工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現代煤化工、高端專用化學品等戰略性產業,行業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深刻變化。但我們需要認識到,仍有不少高端產品供給嚴重不足。尤其在電子化學品領域,高純磷烷特氣、CMP拋光墊材料等電子信息領域所需的關鍵化學品和化工材料完全依賴進口。儘管有不少電子化學品和新材料產品已實現國產化,但產品質量與進口產品差距仍較大,只能滿足中低端需求。因此,加快實現關鍵電子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國產化、提升自給能力仍是我們當前非常急迫的首要任務。

原化工部副部長、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原黨委書記、會長 李勇武

原化工部副部長、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原黨委書記、會長李勇武認爲,要大力發展電子化學品,就要先了解什麼是電子化學品,要認清電子化學品發展的地位,要明確電子化學品的短板在哪裏。對外依存度高,產業鏈發展不完整,不但制約了電子材料產業的快速發展,而且削弱了顯示器、芯片等電子產業行業的溢價能力。我國電子化學品國產化配套不足,只有將電子材料產業鏈上的關鍵技術環節補上,才能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實現自主可控。此外,我國電子化學品層次較低,整體實力與國際巨頭相比仍有較大差距,必須加快產業升級的步伐,實現整體競爭力的提升;企業規模總體偏小,與下游協同發展聯接不緊;高層次人才匱乏。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以視頻形式發佈大會致辭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諮詢CEO 黃音國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諮詢CEO黃音國發布了《中國電子化學品產業發展報告(2020年度)》,報告分析了電子化學品的產業特點、發展趨勢以及成功關鍵因素,重點分析了電子氣體、溼電子化學品、光刻膠,以及重點下游半導體、平板顯示、印製電路板、太陽能電池的產業特點和未來趨勢。

黃音國指出,隨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居民消費水平不斷提升,家電、智能終端市場需求旺盛;隨着環保觀念的加強,太陽能、電動汽車等清潔能源、綠色出行備受關注。下游產業的迅速發展不僅在規模上增加了對電子化學品的需求,同時下游產業的新工藝、新產品也將進一步拓展電子化學品的應用領域,不斷產生新的電子化學品產品需求。隨着IC、平板顯示等電子產品國產化率的提高,高品質關鍵電子化學品的國產化是大勢所趨;隨着我國企業在電子化學品領域中投入加大,產品等級、質量均得到很大的提升,國內企業開始穩定供應部分高端電子化學品。

隨着下游領域快速發展、國家加大支持力度以及各大國內企業進一步加大投入,我國高端電子化學品配套能力有望快速提升,替代進口的趨勢也會更加明顯。然而,國內電子化學品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落後,同質化發展問題嚴重,企業實力不強,專業人才儲備不足。

黃音國預計,未來我國電子化學品行業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電子化學品國產化需求推動產業發展,本土供應商競爭地位將不斷增強;二是先進製造工藝技術持續發展,對電子化學品的技術要求持續提高,推動定製化需求增長;三是行業競爭將逐步趨向於綜合服務能力的競爭。

關鍵產品和技術國產化待提速

1柔性電子:智能時代關鍵核心科技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副主任 王學文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副主任王學文介紹了柔性電子材料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柔性電子是智能時代的關鍵核心科技,具有廣闊市場,未來市場規模將迅速擴張。據IDTechEx預測,柔性電子產業2028年爲3010億美元,處於長期高速增長態勢。當前我國在柔性電子領域具有研究優勢,在一些關鍵方向已取得創新突破,但研發力量仍然分散,缺乏頂層設計。要推動我國柔性電子產業發展,要通過創新鏈部署產業鏈,通過產業鏈完善資本鏈,通過資本鏈促進創新鏈,實現大學、政府、企業“三螺旋”,集合科學家、創業家、企業家,瞄準原創成果、核心技術和顛覆性突破。

2新型顯示化學品:未來發展注重這四點

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祕書長 胡春明

中國新型顯示產業在全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但材料和裝備發展不均衡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祕書長鬍春明表示,新型顯示技術迭代升級速度很快,對化學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且複雜。當前,我國顯影液國內品牌已初步具備競爭力;新型蝕刻液目前國內品牌還待改進提高,預計2023年能夠量產進入國內市場;銀蝕刻液成爲新的潛在需求市場;剝離液國內品牌相對較少,目前在OLED領域韓國品牌較多,市場集中度較高;高分子導電液、PI前清洗劑等新型顯示化學品目前還處於國內空白階段,日韓品牌市場集中度高,產業鏈安全受到影響。

胡春明建議:

1.應注意規模效應,提高超高純溼化學品質量的穩定性

2.應不斷追蹤新技術、新用途,實現技術創新。

3.應注重環保型溼電子化學品的開發。

4.應重點圍繞產業集聚區進行合理佈局。

3半導體微電子材料:全產業鏈無死角國產化是必然

亞洲輻射固化學會主席、北京化工大學教授 聶俊

亞洲輻射固化學會主席、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聶俊表示,半導體材料主要分爲晶圓製造材料和封裝材料兩大塊。晶圓製造材料中,硅片機硅基材料最高佔比31%,其次依次爲光掩模版14%、光刻膠5%及其光刻膠配套試劑7%。封裝材料中,封裝基板佔比最高,爲40%,其次依次爲引線框架16%,陶瓷基板11%,鍵合線15%。聶俊認爲,全產業鏈、無死角國產化是行業必然趨勢,要注重上下游合作、政產學研合作,以及知識產權佈局,還要充分發揮行業組織作用。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6研究所首席專家、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半導體材料分會祕書長 林健

在談到半導體材料趨勢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46研究所首席專家、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半導體材料分會祕書長林健認爲,半導體材料向大尺寸方向發展的趨勢不會改變,硅材料作爲主流材料長期趨勢不變,新一代化合物材料和硅基共存共生,超寬帶半導體材料等新型前沿材料不斷湧現,整合併購或將成爲主旋律。

與會專家還分享了高端電子材料與未來電子技術的發展、電子級特氣、有機薄膜晶體管及其關鍵材料、先進電子封裝材料等,以及國內外電子化學品企業發展歷程與現狀。

申萬宏源首席分析師 宋濤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劉孝波

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設計院總工 孫福楠

合肥工業大學教授 張國兵

中科院化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楊士勇

中科院過程所 陸平博士

藉助先進手段,實現“開道超車”

專家指出,我國電子化學品要實現“開道超車”,需要藉助先進的手段。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半導體行業元素分析應用專家 應鈺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半導體行業元素分析應用專家應鈺介紹了安捷倫半導體及電子化學品高純分析解決方案。2010年後,國產溼電子化學品開始快速發展,國產化替代集中於中低端的製程,主要原因是溼電子化學品的中的雜質含量不達標。

據估計,半導體制程中50%的廢片產生及良率損失是來源於所用試劑及材料中的痕量污染,包括鹼金屬和鹼土金屬、過渡元素和重金屬,以及滲透元素等。隨着先進製程工藝的發展,測試難度提高,安捷倫的ICP-MS測試不斷升級,儀器靈敏度提高,做到了更低的檢出能力。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情報資訊事業部高級情報顧問 張月娥

中國化工信息中心情報資訊事業部高級情報顧問張月娥介紹瞭如何通過電子化學品前沿科技情報驅動產業升級。中國化信實踐了和美國競爭情報從業者協會SCIP一致的綜合情報池理論。以溼電子化學品爲例,基於論文和專利數據計算的成熟度結果,目前是電子化品相關應用技術處於穩定成長期,相關技術已趨於成熟,通過技術合作許可,技術併購的方式獲取相關技術的可能性相對較高。

研究發現,溼電子化學品相關技術論文發表美國居首位,其次是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德國、中國(臺灣),top國家地區與專利數據表現基本一致,同時通過兩類數據結果對比也可以看出,中國同樣也在基礎研究階段進行發力。從熱度分佈看,中國與美國、日本、韓國三個在電子信息領域領先的國家相比相對滯後,雖然近幾年我們國家研究熱度高漲,但這也說明我們在技術成熟方面與領先國家還存在較大差距。

來源:中國化工信息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