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總是和很多飲食禁忌聯繫在一起,比如“不能同時喫海鮮、喝啤酒”,“不能喝太多甜飲料”、“不能喝肉湯”等等。這些飲食禁忌到底是爲何?痛風病人的飲食究竟如何?

痛風是如何產生的?

痛風的產生與血尿酸密切相關。人體代謝會產生嘌呤,從食物中也會攝入嘌呤,嘌呤代謝之後產生尿酸。正常情況下,尿酸經腎臟從尿液排出。但是如果嘌呤過多,產生的尿酸也多。尿酸過多,或者人體排出尿酸的通路不暢,尿酸就會在體內蓄積。蓄積到一定濃度,尿酸會結晶析出。這些結晶發生在關節處就會導致痛風。通常痛風是從大腳趾開始,逐漸擴展到其他關節。一般女性痛風發病率低於男性。原發性痛風有一些遺傳因素,患者體內嘌呤合成途徑的相關酶活性增加,高嘌呤食物往往是促進因素,但內源性代謝紊亂是主要的病因,所以痛風病人應該避免的食物不等於健康人也不能喫。

痛風的飲食因素——高嘌呤食物

人們不容易改變身體代謝產生的嘌呤,但可以避免高嘌呤的食物來減少尿酸的產生。在中國人常見的食物中,動物的內臟和大腦是嘌呤含量最高的,比如肝、心、胰臟等。此外,某些魚類,比如沙丁魚、鳳尾魚等也是這一類。通常100克這些食物中所含的嘌呤能達到200毫克以上。其次是各種肉,比如豬肉、牛肉、羊肉、水產等,通常嘌呤含量在每百克75到150毫克之間。有的食物如果按乾重來計算,嘌呤含量也很高。比如牛肝菌,100克乾貨的嘌呤含量可以排入“最高”的陣容。不過,如果按照“鮮重”或者烹飪之後的“食物重量”來計算,它們的含量就會減少。比如豆腐,每百克所含的嘌呤大概在60到70毫克,而煮熟的大豆每百克則不到50毫克。

痛風的非嘌呤因素

痛風來源於體內的尿酸蓄積。如果說高嘌呤飲食是尿酸蓄積“開源”因素,那麼還有其他一些因素會影響到尿酸在血液中的蓄積。雖然詳細的機理還不是非常清楚,不過對於痛風病人來說,也足夠用來指導生活方式的調整了。高糖是一個重大的風險因素,儘管高糖飲料和零食本身含有的嘌呤量往往很低。還不清楚高糖飲料導致的尿酸增加是因爲肥胖還是胰島素抗性降低等其他因素,但是高果糖漿的攝入量與血液中的尿酸含量正性相關。雖然許多調查是針對高果糖漿,沒有證據顯示蔗糖會比高果糖漿更好,所以一般結論是“糖會導致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加”。

酒精飲料也是一個重大的風險因素。大量飲酒可使得嘌呤的分解加速,加快尿酸的生成,同時酒精飲料不利於腎小管對尿酸的濾出,使得尿酸的排泄也減少。酒精和飽和脂肪可能會干擾尿酸的排出,也會導致血液中尿酸的增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