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4种教育,不但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也会害了自己的晚年

有个古老而符合实际教育的故事是这样说的:

古时候,有一个多次触犯刑法,最后不得不押捕刑场的少年罪犯,国家在对他施行刑法的最后一刻,他说要见一见自己的母亲最后一面。

执刑人员答应了他的要求,便传唤他的母亲过来。

但是,在见到母亲之后,他说:“娘,这是我最后一次见您了,您让我再吃一口奶行吗?”

母亲答应了他的要求,谁知这个少年犯,竟然一口咬下母亲的乳头,并恶狠狠地说:“都是你,从小不调教我好好做人,让我犯下诸多的罪恶,我才让落得今天的下场,现在我让你自食恶果!”

可想而知,这位母亲,又痛又羞,便大叫一声,当场便晕了过去。

刑场的人们,看到这一幕之后,纷纷议论,无比感叹!

那么,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对孩子从小进行正确合理的道德品质教育,从小教孩子好好做人是多么重要。否则,不但毁了孩子的一生,也害了自己的晚年,所以有些教育,对孩子的人格发展来说,是断不可缺乏的:

1、着重德育方面的教育

在德育方面,尤其应该掌握分寸和技巧,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孩子毕竟非常幼小,又处于开始出现独立性的阶段,不能约束过多。要珍惜孩子的独立性,否则过了这个关键时期,儿童就会失去独立活动的积极性,养成事事依赖成人,懒于思考和动手的不良习惯。同时,又应教育儿童懂得初步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则,并且要求他们逐渐学会约束自己。

2、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

许多事实表明,教养方式不当、教育方法不正确,直接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要掌握正确教养儿童的知识,坚持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

首先,教育爱抚孩子要适度。有的家长对孩子是娇生惯养,百依百顺,结果造成孩子骄横跋扈、自私任性,或过分依赖、胸无大志,见困难就退缩,遇挫折就气馁。而有的家长采取封建式管教作用,对孩子要求过高,约束过严,动辄训斥打骂,结果伤害了儿童的自尊心,限制了儿童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这就是未掌握好教育的度的结果。

【心理提示】

人在儿童时期,必须注意教育,而且必须善于品德的教育。具体要涉及体、智、德三个方面:1-2岁孩子的身体还很弱,仍然容易患病,3岁左右才开始结实起来。因此,这个年龄仍应把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保证儿童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基础。

3、为儿童树立良好榜样

儿童期是个性形成发展的时期,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具有很大的可塑性。所以榜样的作用在儿童期是很大的,家长、老师、同伴的言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孤僻、胆怯、固执、恐惧、说谎等不良行为往往都是从父母处习得的。有的父母虽不断地教育孩子要诚实、助人为乐、大公无私,但自己却言行不一致,结果收效甚微甚至是无济于事。

因此,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父母和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为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要重视电视电影对儿童的影响,儿童许多不良行为如偷窃、打斗等都是从影视剧中模仿来的,因此,成人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这些情节,不断提高他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4、帮助儿童学习人际交往技能

衡量健康的一个标准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和谐的人际交往又是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必不可少的条件。儿童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里,主要接触的是父母及亲人,交往范围狭窄。同时父母及亲人给孩子更多的是呵护包容。

上学后,儿童进入集体生活,交往的范围对象都在扩大,也复杂多了,既有依旧交往的父母和亲人,又有老师和许多同伴,人际交往显得更为重要,所以应及时教给儿童一些人际交往的技能,以帮助儿童适应新环境。

首先,要培养儿童的同情心,教儿童学习了解、关心、体谅他人,多与同伴进行感情交流,在交往过程中要以诚待人;其次,要教育儿童在学习游戏中,要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否则孩子离群索居,交不到一个知心朋友,形成人际交往障碍,进而造成适应困难,会引起学习困难、性格缺陷、不良行为等多种问题。

孩子缺乏4种教育,不但会毁了孩子的一生,也会害了自己的晚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