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任性心理是如何产生的?都是这种不理智的教育惹下的祸!

有个叫军军的男孩其性格就特别的性任,“我不要,不要,就是不要!”下雨了,无论妈妈怎么苦口婆心的劝说,军军就是不肯带雨具出去玩,这是他一贯的性格。

还有礼拜日本来是个快活的日子,军军的小表哥明明在地区儿童绘画中获了奖,又逢8岁生日。爸爸妈妈就带着军军一起去祝贺,还送给表哥一盒装饰得很精致的画笔。不料,这使军军十分嫉妒,执意让妈妈立即为他也买一盒相同的画笔,否则就不吃饭。军军的任性使得妈妈十分不高兴。

任性的成因

造成孩子的任性的具体原因就是对孩子太过宠爱,甚至是,娇生惯养、百依百顺。

孩子任性脾气大多数是由于平时家教的起因,特别是爷爷奶奶辈的家长过分宠爱造成的。特别是前几年独生子女的孩子们,家长总是把他们视为至宝,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时刻不离孩子左右,一切包办代替,结果使之发展到了成人无法控制的程度。可见,孩子任性都是这种不理智的教育惹下的祸。

【心理提示】

任性是孩子常见的品德性问题行为。任性的孩子缺乏自我约束,无论什么事都要随着自己的心愿,如不能如愿就抵制或反抗成人的要求,由着性子来,面对这样的孩子,家长不要再袒护下去,要对立即对进行有益心理发展的教育方式。

任性如何纠正,3种方法可改变

首先对孩子的任性行为要严格对待。一些家长对年幼孩子的任性缺乏应有的重视,觉得孩子任性一点也没多大关系,有的甚至认为是一种聪明的表现,在外可以不吃别人的亏。要知道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有的从小任性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后,完全把家长的教育、劝导当作耳旁风,甚至根本不把家长放在眼里。所以,一定要早些帮孩子改正:

一、为防止孩子过分的任性就要切忌娇惯。家长的娇养宠惯,是幼儿任性心理、行为发展的温床。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防止和纠正幼儿的任性心理和行为,家长对待孩子的各种要求应做到:

一要把握原则,严格区分合理要求和不合理要求;二要把握分寸,即使是合理或正当的要求,也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度地满足,切忌百依百顺。

二、对孩子的管教要一致。孩子任性心理的产生和发展,常常是建立在利用家长弱点的基础上的。通常,孩子在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同时也在对家长进行试探,了解家长的弱点;多数孩子在4岁左右就能感悟家庭中微妙的人际关系,比如家里是爸爸说了算、还是妈妈说了算,应向谁提出买玩具的要求,犯了错误应向谁求饶,等等。

三、面对孩子的任性要冷静处理。教育任性的孩子要采取一些策略,当孩子出现任性哭闹时,成人不可立即做出反应,应采取不理睬或冷淡孩子的态度。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任性行为发生时,不要去注意他,不要做出任何有强化作用的反应,而是转过身去不理他,或走出房间离开孩子,任其一个人在那儿发作,直至他发现自己的任性表现起不了任何作用时,也就觉得无趣或厌倦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