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起姜太公“封神”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爲三千年前的那場“封神之戰”,給我們上演了一出精彩紛呈的“封神大戲”。不過,這場大戲的背後,卻隱藏着一個早已被我們所忽視、但卻又非常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這就是——在“封神大會”之後,爲何就連荒淫殘暴的商紂王都能夠封神,而向來以仁義治天下的周文王姬昌,卻沒有得到神位?

這就是個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了。按理說,如果在商紂王和周文王之間,只能夠有一個人被封神的話,那麼應該是仁義的周文王纔對,而不會是殘暴的商紂王,但事實卻恰恰相反,這又是爲什麼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這個問題吧。

首先,我們知道,最後被封神的那些人,其名字早就寫在了“封神榜”之上,凡榜上有名者,註定會封神,而榜上無名者,則註定不會封神。換句話說,誰能夠封神,誰不能夠封神,其實早就被元始天尊等大神們所安排好了,周文王姬昌之所以沒有封神,是因爲元始天尊沒有給他安排神位而已;而商紂王之所以能夠封神,是因爲元始天尊給他安排了神位。

顯然,對於這樣的回答,我們並不能感到滿意,我們甚至認爲,這樣的回答簡直就是廢話,因爲這根本就沒有說到點子上,所以,我們還可以繼續追問——爲什麼“封神榜”上會有商紂王的名字,而沒有周文王的名字呢?或者這樣問:爲什麼元始天尊會給商紂王安排神位,卻不給周文王安排神位呢?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首先搞清楚一件事,這就是,在“封神大會”上,被封了神的,並不一定就是“好人”,而沒有被封神的,也不一定就是“壞人”,誰能封神,誰不能封神,並不是以人的“好壞”爲依據的。搞清楚了這一點之後,我們再來看爲何殘暴的商紂王能夠封神,而仁義的周文王卻不能封神,也就不再那麼困惑了。

這樣又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爲何“封神”的標準不是人的好壞呢?我們就以商紂王與周文王的情況來舉例說明。事實上,天上羣星閃耀,每一顆星,就是一位神仙,如此算下來,天上的神仙就是不計其數的,所以,也就不在乎再多一個商紂王了,就算商紂王不是什麼“好人”,也沒有關係,畢竟他的神位也不高,只是一個“天喜星”嘛。

然而人間的帝王,卻不會太多,尤其是處處以仁義爲本的帝王,則更不多見。元始天尊之所以不給周文王安排神位,是因爲他不願意將人間的一代明主“調走”,他要爲天下蒼生,留下仁義之君,畢竟,全天下的老百姓最渴望的,並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神仙,而是一位更夠給天下萬民帶來實實在在福祉的明主,而這,恰恰就是商紂王能夠封神,而周文王卻不能封神的最關鍵原因。

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對於殘暴的商紂王最後封神,而仁義的周文王卻不能封神的問題,你又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討論,來發表你的高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