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回縣通過“講守愛”主題教育、新時代文明實踐等活動,在該縣各級幹部中凝聚了無窮的正能量。圖爲該縣政府辦工作人員劉飛雲在灘頭鎮桃仙岩村幫貧困戶收割稻穀。

桃花坪街道木樑村的恆豐愛心超市內,工作人員正在爲貧困戶刷積分兌物資。

花瑤傳統節日“討僚皈”每年都能吸引大量遊客。當地旅遊產業發展帶動貧困人口脫貧。 申興剛 攝

“講正氣、守規矩、愛隆回”主題教育活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貧困戶參與“愛心超市”建設……近年來,隆回縣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廣大居民尤其是貧困羣衆創新開展各種活動,提振老百姓尤其是貧困羣衆脫貧致富的精氣神。

“講守愛”凝聚強大正能量

2018年5月,隆回縣委主要負責同志調整後,適時提出在全縣開展聲勢浩大的“講正氣、守規矩、愛隆回”(簡稱“講守愛”)主題教育活動。隆回縣委書記王永紅說:“我們開展這項教育活動,主要是在全縣樹立向上向善的時代新風,激發內生動力,切實做到講正氣、守規矩、愛隆回,凝聚強大正能量,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抓好經濟社會發展,讓人民羣衆過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在活動中,隆回縣委首先以深入廣泛開展“捫心三問”活動來敲開萬名幹部的心扉:“你是不是講正氣?有沒有守規矩?愛不愛隆回?”捫心自問中,凝聚正能量。之後,該縣開展了“四大行動”:紮實開展幹部作風專項巡查行動,讓守規矩真正令行禁止;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行動,讓守規矩轉化爲執行力;廣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行動,讓守規矩蔚然成風;持續開展“掃黑除惡”專項行動,讓守規矩成爲遏制犯罪的帶電“高壓線”。最後,該縣以“比學趕超”活動持續激發正能量。

通過“講正氣、守規矩、愛隆回”主題教育活動,隆回縣呈現出一派風清氣正、團結一心、正能量迸發、擼起袖子加油乾的喜人景象。爲了早日實現整體脫貧摘帽,該縣人民積極參加縣委號召的“爭當脫貧攻堅排頭兵”活動。

當年,隆回縣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5.5億元,推進扶貧“七大行動”“七大工程”。落實就業扶貧政策,新增工業園區就業崗位5000多個,和亞運動等公司將“扶貧車間”建到貧困村,讓貧困人口有機會在家門口就業。選聘2954名貧困人口擔任村級保潔員、生態護林員,讓其實現穩定增收。加大產業扶貧力度,落實省重點產業扶貧項目15個,208家農業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建立穩定利益聯結機制。191個貧困村光伏電站全部併網發電,貧困村集體經濟實現新突破。推動旅遊扶貧,帶動2800戶貧困家庭參與。推進健康扶貧,貧困常住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100%,“一站式”結算服務平臺在全市率先建成運行。實施“愛心改變面貌”扶貧幫困宜居行動,幫助5600多戶特困家庭改善居住環境。

當年,隆回縣脫貧41290人,退出62個貧困村。

文明實踐激發脫貧內動力

在“講正氣、守規矩、愛隆回”主題教育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後,隆回縣文明實踐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8年12月以來,隆回先後被納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首批省級試點縣和第二批全國試點縣。該縣立足縣情實際,堅持先行先試,紮實推進建設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的成效。

該縣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工作陣地,建立了縣中心、鄉鎮(街道)所、村(居、社區)站三級組織構架,搭建起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法律服務、文體服務、衛生健康服務、科技與科普服務等六大活動平臺,組建有理論宣講、教育助學、文體旅遊、農業科技、法制宣傳、衛生健康、社會慈善、青年志願等八支專業志願隊伍。該縣共組建志願服務隊737支,志願者9.7萬人,基本解決了文明實踐“誰來做”的問題。該縣出臺工作要求、建設考覈細則等,初步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宣傳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支持配合、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的運行機制,落實解決了文明實踐“怎麼做”的問題。

隆回縣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積極探索文明實踐“做什麼”的問題。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是文明實踐的主題。去年以來,該縣共開展文明實踐活動4500多場,參與人數達到12萬人次以上。形成了一大批有特色的志願服務項目,如荷香橋鎮九牛坳村移風易俗、七江鎮建華村家風家訓、司門前鎮湴塘村知心屋“點亮微心願”、三閣司鎮石馬村扶貧“愛心超市”、隆回縣大邵公益志願者聯合會“合力監護·相伴成長”關愛留守兒童等。

該縣組織開展的“戶幫戶親幫親 互助脫貧奔小康”活動,引導非公經濟領域和愛心人士參與社會扶貧活動,建設扶貧“愛心超市”,籌集愛心資金,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等。特別是今年疫情發生以來,該縣各級各類志願服務組織和廣大志願者迅速響應,主動參與,踊躍爭當防疫“引導員”、救助“戰鬥員”、生活“保障員”、復工“聯絡員”,使“志願紅”成爲疫情防控一線一道亮麗的色彩。

通過一年多文明實踐活動的開展,隆回縣黨員幹部的文明理念和服務意識進一步增強,跟老百姓“掏心窩子”談心、“一身汗、兩腿泥”幹事的多了。農民羣衆的思想覺悟和社會公德意識進一步提升,村民做公益的積極性提高了,貧困羣衆脫貧的內生動力增強了。

“愛心超市”持續供應新動能

爲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隆回縣委、縣政府在全力做好產業扶貧促增收的同時,精準聚焦精神扶貧,把激發貧困羣衆內生動力作爲主要抓手,探索出以“愛心超市”爲平臺的社會公益扶貧新模式,鼓勵和引導貧困羣衆用脫貧實踐和文明表現換取積分,再以積分換取相應分值的物品。通過自今年5月以來抓試點促全面的推廣建設,帶來了致富精氣神和文明新風尚的雙贏局面。

政府主導,社會捐贈。鄉鎮(街道)黨(工)委、政府(辦事處)作爲主體,結合當地實際採取新建或依託已有超市,籌劃、建設“愛心超市”,成立專門管理辦公室,負責制定並落實“愛心超市”物品發放、積分管理、安全保衛、捐贈接受等各項工作制度。“愛心超市”的貨源主要來自社會的捐贈,包括社會慈善機構、愛心人士、企事業單位及幹部職工個人捐贈的物品、資金。其中,捐贈的資金用於購置大米、食用油、洗漱用具等生活日用品和種子、化肥等生產必需品。服務對象主體爲區域內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等4類重點幫扶對象。

積分管理,規範兌現。實行積分申請、評定、兌現全過程規範化管理,在積分卡申請上,各村(居、社區)所屬對象戶到本村(居、社區)委員會提出申請,由村(居、社區)委會統一到所在的鄉鎮(街道)“愛心超市”管理辦公室辦理登記,一個對象家庭只能辦理登記一張愛心超市積分卡,全家人可共存共享積分。在積分評定上,堅持“嚴格要求、區別對待”的原則,各鄉鎮(街道)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計分標準,積分既有設置基礎分,也有設置孝敬父母、就業務工、人居環境整治、參與志願服務項目的考覈分。在積分兌現上,評分結束並通過公示無異後,幫扶對象戶就可以用自己獲得的愛心積分,按照1分等同1元錢的標準到超市兌換相應物品。

廣泛參與,煥發活力。由於愛心超市實現了社會愛心捐贈與貧困羣衆個性化需求的精準對接,吸引了更多的社會人士和貧困羣衆主動參與“愛心超市”建設。隆回縣愛心基金會平均每天會收到上萬元的超市建設捐贈,每家超市每天有3名以上村民志願參與超市物品配送和運營。同時,通過“積分改變習慣、勤勞改變生活”動力引擎,受幫扶對象積極參加脫貧實踐行動和公益志願服務項目,一改過去貧困戶坐等扶貧物資上門的狀況,並使他們感到自己有面子也實惠,增加脫貧心勁,提振了致富的精氣神。許多貧困戶由過去懶得清掃庭院到現在主動常掃常清;公益事業也發生了由過去“推不動”到現在“比着幹”的巨大轉變。

目前,隆回縣由起初僅三閣司、金石橋、桃花坪3個鄉鎮(街道)試點,現已發展普及到25個鄉鎮(街道),共建成“愛心超市”37家。這些“愛心超市”籌集愛心基金2700多萬元,惠及建檔立卡貧困戶、特困供養戶、五保戶等5.5萬戶近20萬人,吸引近6.5萬名貧困羣衆參與脫貧實踐行動和公益志願服務項目。“愛心超市”正成爲該縣助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持續新能量,也真正實現“扶貧扶志扶精神,脫貧脫困脫俗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