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智慧醫療在醫療服務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智慧病房就是其中重要板塊——暢享一下,身處智慧病房裏,你能夠輕鬆實現觸之有感,感之有應。是不是覺得,冰冷的牆壁都像人的皮膚一樣,能夠給人帶來安全與溫暖?

其實,智慧病房離我們並不遙遠。在綿陽市婦幼保健院婦科住院病區,大屏加小屏,科技已經串聯起了這裏的人情味。

省心 一屏操作直通“神經中樞”

“牀頭呼叫、管牀醫護人員信息、費用查詢、點餐、健康宣教……一塊牀頭電子屏解決了所有問題。”完成點餐後,王女士舒服地躺在牀上,“現在科技進步得好快,在這裏就算是一個人住院,也不會覺得不方便。”

王女士口中的牀頭電子屏就是綿陽市婦幼保健院智慧病房裏的智慧牀旁服務系統,作爲這套系統的“神經末梢”,它的功能十分強大。

輕輕點擊一下,患者的姓名、年齡、住院號、入住時間、主治醫生、責任護士、護理級別、過敏注意和飲食要求等各個信息都出來了。王女士隨手劃了幾下,找到了自己最新的費用明細,“過去住院檢查輸液喫藥,查詢費用非常麻煩,現在通過一塊屏幕,費用情況及時更新,非常透明。住院方便又省心。”

屏幕雖小,卻能直達醫院“神經中樞”,節約了大量的交流成本。電子顯示屏代替牀頭的信息卡後,相關醫囑信息等也可以通過系統第一時間得到更換。

婦科護士長張永蓉介紹,患者入院後,“一號”伴隨其全過程,但以往手寫住院號難免有出錯的時候;且護理要求變更沒及時通知到位,會影響後續治療,而智慧牀旁服務系統,就很好解決了這些問題。“例如有的患者病情較重,我們特意用紅色標籤標註了’一級護理’,方便每一位交接班的護士都能看到,同時標註出了過敏源、飲食要求,也提醒患者及家屬注意。”

安心 多屏互動提升服務精準度

病房變化多,病房外也變了。

在護士站裏,印象中這裏常見的厚厚藍色文件夾已經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護士站智能看板顯示屏,上面每位病患的情況、醫護人員值班情況清清楚楚,且實時更新。醫生護士查房登記也不用手寫登記,在病房外電子門牌大屏上點一點,即時完成打卡。

“叮鈴鈴,2牀請求幫助......”護士站的值班護士收到呼叫信息後,立即趕往相應牀旁提供幫助,及時又準確。

“通過智慧病房系統,我們能節約時間,進一步提升服務的精準度。”張永蓉說,以健康宣教爲例,以前病人需要了解治療注意事項只能通過面對面講解,或者發放紙質版的宣教手冊,如今標準化視頻推送,簡練生動,讓患者更容易接受。當患者需要幫忙時,管牀護士忙不過來,患者的需求就無法及時得到響應,但通過智慧病房系統,更合理地調配人員,護士也可以節省出更多時間,去做更重要、更緊急的事。

輸液常常是讓護士和患者最操心的環節。有了智能輸液監控系統,將平臺與輸液檢測系統連接後,護士就可以遠程查看患者輸液的滴速和剩餘液量,“有了智能輸液系統後,護士也能隨時掌握拔針時間和輸液異常等情況。即使沒有陪護,患者也能睡個安穩覺了。”張永蓉說。

網絡牽線,將護士站、走廊、病房等各個“零部件”通過智能終端集結,解決醫療信息散亂、滯後、錯漏、溝通不良、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醫與患、人與物溫情互動,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同時,大大改善了患者就醫體驗。

綿陽市婦幼保健院信息科主任徐麗介紹,醫院智慧病房還在升級優化中,通過基礎平臺架設和應用設備接入,醫院將進一步建成集各種健康監控、智能穿戴和及時交流設備爲一體的“智慧空間”。後續還包括智能監控牀墊、手環、智能監控衛生間等,讓病區護理工作變被動爲主動,讓“安全網”穩穩罩住病區的每一位患者,給患者帶去更好的護理體驗。

來源:四川大衆健康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