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汽車市場一片叫苦連天,在市場大環境下行的情況下,上汽大衆接連發布新車,對家族產品佈局進行優化。而隨着“共創2025”的戰略推進,上汽大衆加快了電氣化建設,在下半年,大衆首款MEB平臺純電動車ID.3也將和大家見面。作爲上汽大衆全新產品序列中的第一款車型,ID.3定位於緊湊型純電動車,從海外版本的售價來看,也有意將矛頭指向特斯拉Model 3,引得不少關注。在ID.產品揭開神祕面紗之前,汽車生活搶先來到上汽大衆新能源汽車工廠,探尋ID.系列出生地的奧祕。

爲了一個“MEB”,建了一座工廠

如果你對大衆稍有研究的話,不難發現,在幾個大衆集團發展的關鍵節點上,上汽大衆都擔任起了品牌轉型的急先鋒,而這次,在電氣化改革這條路上,上汽大衆又當起了排頭兵。作爲“MEB”平臺孵化的搖籃,上汽大衆新能源汽車工廠於2018年10月破土動工,在2019年11月落成並迎來首臺全工藝樣車下線,並在今年10月正式投產,僅用時一年,就建成了一座規劃年產能30萬臺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同時,這也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最大、效率最高的純電動汽車工廠。

都說大衆品牌嚴謹,這點在產品中的確有所體現,但追根溯源之後,汽車生活彷彿看到了除了這份嚴謹之外的東西,就是效率。從破土動工開始,僅用一年時間就建成了一座規劃年產能30萬臺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可謂時間效率;當別人都在強調自己的工廠規模有多大,佔地有多少時,上汽大衆新能源工廠講的是如何有效的減小佔地面積,在單位面積裏創造更大的價值,可謂空間效率;而在智能製造方面,工廠採用1400多臺工業機器人,大規模應用領先的製造技術,實現製造全過程的智能化和數字化,可謂生產效率。也正是這樣從生產源頭就貫徹“高效”的理念,讓上汽大衆得以在汽車市場中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數字化”工廠,生產“雲互聯”

作爲大衆汽車集團全球首個專爲MEB平臺車型生產而全新建造的工廠,上汽大衆新能源汽車工廠自規劃之初就自帶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及綠色環保的基因,大規模應用領先的製造技術、實現生產數據互聯互通。

MEB工廠採用了大衆汽車集團全球最先進的數字化生產技術,也是上汽大衆首個實現工業無線網絡全覆蓋的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數據信息將被實時收集並傳輸至數據平臺儲存,實現系統集成、數據協同。

同時,爲了實現生產資料“雲互聯”,工廠應用了中央監控系統、設備智能管理系統、生產關鍵指標動態管理系統、能源智能管理系統四大核心繫統。這些系統對生產線上產生的“大數據”進行監控與分析,不管是在設備運行,還是產品質量、物流、能源消耗等信息都一目瞭然,讓製造可視、可追溯、可預測,每輛ID.車型也都將在智能系統的全方位數字化管理中駛下生產線,讓品質“有跡可循”。

“Go To Zero”,向綠色工廠邁步

綠色環保是現代所有生產企業共同面對的難題,而對於上汽大衆來說,新能源汽車工廠踐行了大衆集團“Go To Zero”的理念,着重強調建設“零影響”工廠。不過,這裏的“零影響”並不是一點影響都沒有,而是一種生態可修復的影響。在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下,讓新能源汽車工廠在環保可持續領域更進一步。

工廠秉持綠色生產理念,運用了太陽能光伏發電、熱電聯供、餘熱回收、雨水回收利用、中水回用技術、能源管理系統等28項節能環保措施;同時,能源智能管理系統(EMS)還會動態監測5大能種消耗,利用大數據和雲計算手段,分析和預測車間能耗,實現精細化的能源管理。憑藉一系列環保技術,工廠的能源、水、二氧化碳、揮發性有機物和廢棄物5項關鍵環境指標下降了20%,成爲上汽大衆最綠色環保的工廠。

作爲消費者,產品纔是他們關注的重中之重,不過由於ID.3現在還處於保密階段,並沒有太多信息。也只是從三電系統的介紹中可以知道,先期版本的車型會有8模組NEDC407KM、9模組NEDC450KM和12模組NEDC577KM的三種版本。在電池包的安全性上,上汽大衆自主設計了整套熱量控制系統,在發生極端情況時,可控制5分鐘內明火不從電池殼體中冒出,並且車間生產的電池包通過了338項嚴苛測試,遠高於國標測試要求,在安全性方面毋庸置疑。

面向未來,作爲上汽大衆電動化之路的開端,新能源工廠在保證了一貫的高水準的同時,又加入了現代化的科技裝備,在不斷的自我革新中,上汽大衆的“智電”戰艦即將起航。

圖片來源於官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