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原標題:造芯片不是賺快錢

近期,芯片項目爛尾報道引發關注。10月20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回應說,“國內投資集成電路產業的熱情不斷高漲,一些沒經驗、沒技術、沒人才的‘三無’企業投身集成電路行業,個別地方對集成電路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盲目上項目,低水平重複建設風險顯現,甚至有個別項目建設停滯、廠房空置,造成資源浪費”。

芯片斷供,燃眉之急。伴隨中國兩大通信設備廠商中興、華爲接連遭遇美國禁運,中國在芯片方面的短板,政府、市場、創業者都意識到了,與此同時,芯片又一再出現在各種頂層設計文件中,成爲新一輪產業建設的熱門選項,蔓延全國的造芯熱情並不難理解。

只不過,熱情實在造不出芯片,PPT 更不能。芯片是典型的技術含量高、資金密集型產業,投資大、週期長。芯片項目考驗的是過硬的技術、投資及後續源源不斷的融資能力。而對於相當一部分地方政府來說,技術和資金的硬指標都是大考。有媒體在報道這些芯片爛尾項目時,就直言不諱一些財政能力稍弱的地方政府,低估了芯片製造項目的資本投入密度,同時高估了當地的資源和社會化融資能力。

沒有金剛鑽,攬不得瓷器活。實力問題,說白了是幾斤幾兩的自知問題。出了問題的造芯工程,最怕明知自身實力不足鴻溝難以跨越,仍然對造芯項目“喜聞樂見”,將此視爲圈錢圈政績的“好項目”。

芯片是一項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事業。橫亙前方的,是短期內難以追趕的技術鴻溝。國產芯片在起跑線上並無先天優勢,更沒有什麼後發制人的捷徑可走。在大多數高科技領域,中國作爲一個後發追趕國家,所謂“自主創新”都極爲艱難。因此,大多情況下,許多領域都遵循着一條引進、消化、再創新的技術路線。而關鍵點則在於“如何獲得技術”,在於如何再創新。

真正的造芯,應該真心誠意。這份誠意至少要有一個綜合業務能力過硬的統籌者,地方政府若要充當這個統籌者,就要把上至頂層設計、下至基礎工程一一執行落地。複雜的造芯工程不僅包括產業園區規劃、土地環評,還涉及研究機構人才輸送與培養,市場環境孵化、產業鏈建構躍遷、資金鍊完整安全等系統性工作。

造芯,是一項金貴的事業。它的金貴,在於盲目自大不行,妄自菲薄更不行;按兵不動不行,急於求成更不行。既要撬動市場的槓桿,又不能完全依着市場的性子來。既要有政府的力量,又要與政府釐清邊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