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必然繞不開其司令員楊成武,繞不開這個軍分區的兩個主力團:以陳正湘爲代表的老一團,以邱蔚爲代表的新三團。至於本文,我重點要介紹的則是新三團。1940年9月,這個團一度集結了兩千多人,於河北淶源的東團堡村圍殲了日軍170餘人。至於我軍,這一戰到底一共損失了多少人呢?

提到新三團,要從1937年開始說起。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約有1700人在團長楊成武的率領下,來到了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隨後,獨立團很快發展爲獨立師,下轄三個團,同時還組建了幾個遊擊支隊。不久,師政委鄧華帶走了第三團。師長楊成武則以三個支隊爲基礎,重新組建了一個團,即爲新三團。

這三個支隊分別爲:廣靈支隊、靈丘支隊、淶源支隊,老紅軍邱蔚則是其中一個支隊的支隊長。1938年下半年,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司令員突然出走。隨後,這個支隊約有1500人被編入了新三團。第五支隊的一個總隊長紀亭榭改任爲新三團團長,老紅軍袁昇平改爲團政委,邱蔚改爲副團長,王建中改任爲團政治處主任。

邱蔚

根據老八路高糧的回憶,在1940年前後,新三團已經發展到了三千多人。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這個團的裝備最好,人數最多,其指戰員的文化素質也相對要高一些。在楊成武的一分區,老一團是頭號主力團,新三團是二號主力團。這個團先後參加過著名的雁宿崖戰鬥和黃土嶺戰鬥,因表現突出,一直深得上級的重視。

1940年9月,在著名的百團大戰中,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奉命指揮數個團發動了淶靈戰役。老一團負責去攻打淶源縣城,三分區第二團負責去攻打三甲村,新三團負責攻打東團堡。當時,新三團由於長期征戰,一直未能補齊缺員,約有兩千人蔘戰。團長邱蔚,政委王建中,副團長蕭應棠,政治處主任方國華。

王建中

東團堡,這是位於河北淶源東北部的一個村落,它距淶源縣城約有40公里。此時,日軍在村內駐有一個士官教導大隊。這支部隊共有170餘人,隸屬於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其總部在宣化,作戰部隊駐在東團堡。東團堡守軍的優勢在於:工事堅固、彈藥充足、武器精良、人員訓練有素。其劣勢在於:比較孤立,距縣城略遠。

我軍爲何一定要攻打東團堡,而且不惜一切代價?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東團堡守軍比較孤立,而且兵力有限,我軍完全可以在其援軍到來前全殲守軍。第二,東團堡位置險要,它是日軍的一個重要補給站,也是日軍封鎖一分區的一大支撐點。第三,一些戰將已經離開一分區,楊成武急需一場硬仗來樹立威信。

蕭應棠

9月22日夜,著名的東團堡戰鬥打響了!第三營在營長陳宗坤的率領下,負責主攻。第一營在營長賴慶堯的率領下,負責攻打附近的上莊,以切斷東團堡守軍和其他據點之間的聯繫。第二營負責在東團堡的東面和南面助攻,營長郭延林。其中,第三營的第九連奉命作爲全團的突擊隊。至於楊成武,他並未親臨一線去指揮戰鬥。

楊成武雖然並未親臨一線,但是他一直通過電話在指揮這場戰鬥。一直在第一線指揮戰鬥的,則是團長邱蔚和副團長蕭應棠。卻說第九連很快砍開了鬼子的鐵絲網,並且殺到了鬼子的碉堡前。令人遺憾的是,第二營走錯了路,所以未能第一時間趕到第一線戰場。最終,第三營只能孤軍奮戰,並和部分守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楊成武

經過一夜激戰,第三營終於殺入了村內。第二營也終於趕來,並且佔領了村子南側的幾個碉堡。第一營雖然英勇頑強,但是在上莊守軍的瘋狂反撲下,很快損失慘重並且被迫後撤。根據楊成武的回憶,爲了擊退八路軍,喪心病狂的日軍甚至還動用了毒氣彈。他們槍法好,彈藥足,躲在暗處以碉堡爲掩護,先後殺傷了不少八路。

我軍的損失主要在於,一些指戰員要麼被鬼子的擲彈筒炸傷,要麼被鬼子用白刃刺中要害,要麼被鬼子的冷槍射中。此時,我軍已經損失了上百人,但是一直進展甚微。所以,楊成武和邱蔚等人都已心急如焚。但是,我軍急缺火炮和炮彈,而且日軍的防守幾乎沒有任何漏洞。所以,我軍只能繼續硬攻下去,並沒有更好的對策。

9月24日,我軍終於攻佔了日軍的所有外圍工事。殘存的守軍,退入了村子西南角的一個大院,並且依仗核心工事固守待援。不幸的是,新三團黨總支書記楊志德壯烈殉國。他是一名老紅軍,一直深得楊成武的器重。聽到這個噩耗,楊成武心如刀絞。團長邱蔚,他親眼看着一個排全部犧牲,他紅了眼眶,也差一點衝進了大院。

當天晚上,我軍正式對鬼子的殘部發起了總攻!第二營的一個排用炸藥包打開了這個大院的一個大門,並且配合友軍佔領了院子東南角的幾個碉堡,第三營迅速佔領了院子西南和西北角的兩個碉堡。鬼子見勢不妙,其殘部退入了院子東北角的碉堡,並且一直拒不投降。爲了遏制我軍的凌厲攻勢,這羣魔鬼竟然再次動用了毒氣。

我軍猝不及防,不幸有幾百人中了毒。團長邱蔚和政委王建中只好下令,全團暫時停止進攻,並繼續圍困守軍。根據一些參戰人員的回憶,第三營已經損失過半。所以,營長陳宗坤急壞了,他甚至在電話裏和楊成武吵了起來。最後,楊成武向他許諾,一定會在戰後優先爲第三營補充新兵。陳宗坤這才消了氣,他率部繼續苦戰。

25日上午,一架敵機突然飛了過來,然後給守軍投下了一些彈藥。不過,這些彈藥大多落到了我軍的陣地上。當天下午,殘存的守軍終於準備突圍。但是在我軍的猛烈圍攻下,這股鬼子走投無路,最終集體自焚。根據一個朝鮮籍翻譯的回憶,還剩下27個鬼子,他們把汽油澆到了剩下的機槍和擲彈筒上,然後一起跳進了大火中。

隨後,我軍終於衝入了這個碉堡。據統計,這一戰我軍一共殲敵170餘人,繳獲了4挺機槍和100多支步槍。令人遺憾的是,碉堡內的糧食和擲彈筒大多毀於戰火。此時鬼子的援軍即將趕來,所以,我軍簡單掩埋了上百名烈士的屍體,然後立刻撤離了東團堡。幾十年後,一場大雨衝開了這個地方,當地百姓一共發現212具屍骸。

戰後,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曾經這樣表揚過新三團:東團堡戰鬥,是以頑強對頑強的典型戰例。這場戰鬥結束後,一分區論功行賞。新三團的許多指戰員都受到了提拔或者表彰:邱蔚改爲老一團團長,蕭應棠升爲新三團團長,賴慶堯升爲新三團副團長,陳宗坤升爲第二十團團長,郭延林則被調往延安學習炮兵技術……

這一戰,我軍一共損失了多少人?對此,說法不一,一說我軍損失了200人上下,一說我軍犧牲了200多人。我倒是查到了這麼一處資料:東團堡戰鬥結束後,新三團由於損失太大,餘部被編爲了一個營。所以,這個團並未開往靈丘去支援鄧華的五分區。楊成武直接率領新三團回到了河北易縣,隨後,該部一直駐紮在滿城。

這場戰鬥結束以後,一個鬼子軍官寫了一首詩,以紀念那些在東團堡戰鬥中被我軍擊斃的鬼子們。由於篇幅有限,我暫且只引用其中的部分句子:慘復天地炮聲震,團堡一戰臺悽慘。此處誰守井出隊,幣處誰攻老三團。敵賴衆攻新手替,我僅百餘敵三千。突擊部分晝與夜,決戰五日星斗寒。高齊唱君代國歌,決然投死盤火裏……

我軍回到易縣以後,楊成武很快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不久,淶源當地徵兵,他把這些新兵大多劃給了新三團。另外,楊成武還從老一團抽調了一些指戰員前來支援新三團。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鄭三生,時任營教導員。蔣志剛,時任連指導員。潘永堤,時任團青年股股長……再後來,新三團發展成爲了第65軍第193師第577團。

建國後,楊成武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擔任過代總長。邱蔚是開國少將,擔任過河北軍區副司令。王建中是開國大校,擔任過空軍後勤部副部長。蕭應棠是開國少將,擔任過內蒙古軍區副司令。賴慶堯是開國少將,擔任過海軍第二航校校長。陳宗坤是開國少將,擔任過廣州軍區副參謀長。方國華是開國少將,郭延林則是開國大校……

(本文主要參考了以下資料:楊成武回憶錄、歷史的腳印、第65軍軍史、陳正湘回憶錄、征程四部曲、軍事百科全書、聶榮臻回憶錄、八路軍史、彭德懷自述……如有紕漏,歡迎指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