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爲了減重,丟棄了自行車、電動車、地鐵的出行方式,改成步行上班。實行幾天,感覺神清氣爽,還能看看清晨和日暮的秋景,好不愜意。前兩年,很多人會在網上各個軟件中拼步數,排在前十的人號稱運動達人,雖然如今熱度有所下降,但走路確實是一種很好的運動方式。

美國針對步行和死亡率進行了一次研究,研究人員對4800名40歲以上的成年人進行了長達10年的追蹤,按照行走步數將考察者分類對比,發現相比於每日步行4000的參與者,每日步行8000的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51%,而每日步行12000步的參與者全因死亡風險降低了65%。

網上有所謂的專家說,日行萬步毀全身,這個有點危言聳聽了。經常走路對身體能起到鍛鍊作用,能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改善人體新陳代謝,增加肺活量,改善肺功能;走路還可以運動50%的肌肉,保持肌肉總量;走路屬於有氧運動,一呼一吸可以增強免疫細胞的活性,從而抵抗病菌侵害的能力越高;走路還可以增強胰島素的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走路消耗身體多餘的能量,幫助減輕體重。

走路方式方法要注意:

1.每日步數

國家衛計委2016年發佈的《中國公民健康素養66條》提倡成年人每日步行量控制在6000-10000步比較合適,同時建議缺乏運動者動則有益,貴在堅持。如果每天零散的步行,1萬步的運動量是可以接受的。如果短時間選擇快步走,每次6000步足夠了。50歲以上的人尤其要注意適度,不必每天苛求1萬步以上,過量的話反而傷害心肺功能。速度過快,強度過大、長期暴走會容易損傷膝關節、踝關節、髖關節,引起關節及腰部的疼痛。對於心肺能力較弱的老年人,如果骨骼、關節也不好,每天走路的步數控制在3000步左右即可。

2.運動強度

心率是人類身體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會隨着人體承受運動強度的增加而增加,我們可以通過觀察心率指數,判斷自己的運動強度。在靜止狀態,成人正常心率爲60-100次/分鐘,快速走路時,心率通常會在100-120次/分鐘。慢走時,步行的心率在80-100次左右。

3.注意細節

爲防止低血糖及心血管疾病發生,空腹不可行走;觀察天氣變化,極端天氣行走要適量,尤其是嚴寒及酷暑時;運動要循序漸進,過度肥胖的人不能短時間過度走路和爬山,否則對膝關節及踝關節損害巨大。

總之,走路要量力而行,持之以恆。不同人應該根據自己的飲食量、體力狀況及工作強度等諸多因素,綜合計劃自己的走步量和步行方式。

#百裏挑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