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有戲嗎?

——《演員請就位2》

文丨舊故麻袋

不出意外,郭敬明又被罵上熱搜了,這已經記不清是“郭導”第幾次上熱搜,總之熱搜對他而言反面言論總歸大於正面言論,我想應該是習慣被“罵”了,所以這一次他也未對此事做出任何回應,好在流量還在,他還是那個成功的“商人”。

這次是什麼原因呢?不是他又拍了什麼爛電影,而是在第二季《演員請就位》的舞臺上,郭導用實力促成了一出battle名場面,因爲他把手中的S卡發給了一個毫無表演功底、念臺詞沒有任何感情、演技無話可說的新人演員何昶希。

名場面

場面一度非常尷尬,尬到連作爲觀衆的我都覺得郭敬明此舉荒唐,更別提場上的各路導演和一衆參賽的演員了。

抱着喫瓜的心態,想聽郭敬明如何“自圓其說”,沒料到坐在一旁的李誠儒看不下去了,他直接開懟了郭敬明,表示很不喜歡這種“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各種做法”。

後臺的演員席上也有人坐不住表示“好離譜”,有人表示“拔苗助長”。董思怡直接懟了一句:“他是不是當這裏是《少年之名》來選的?”而演技被批的張大大更是在郭敬明給出S後,誇張的表示:“如果爾冬升老師沒有在今天錄完以後補給我個S卡,我就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沒錯,所有的人眼睛都沒瞎,有沒有演技一眼就能看得出,而郭敬明給出的理由也非常沒有說服力,他說:“我給S的人,就是我想找他拍戲。”這是重點,看看郭敬明曾經導演的那些電影,不是帥哥就是美女,解讀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無非就是他的顏值剛好長在我的喜好點上。

這場腥風血雨並未在這期節目結束後結束,而是愈演愈烈,很多人開始質疑:郭敬明真的有資格坐在那個“導演席”上對一衆演員評頭論足嗎?

暫且不討論他“有沒有資格”這件事上,反正《演員請就位2》的編導心裏是美的,至少有話題有流量啊,總比請一些大導,節目不溫不火的好,所以觀衆如果把這檔綜藝當個熱鬧看,也許就不至於那麼生氣了。

其實在《演員請就位2》開播前,我是非常期待的,因爲節目組請到了很多優秀的老戲骨,也請到了很多正在奮進的青年演員,還有剛步入演員殿堂的新人演員。這三檔演員,年輕的有流量,有顏值;年紀稍大的有演技,有實力。

但沒想到的是,好演員的好在節目只不過是來走走過場的,他們這麼多年在熒幕前的付出,需要得到更多的認可,可是在表演結束後,留下的竟然是一些不滿意的聲音,即便大部分是好話。比如倪虹潔的《隱祕的角落》、馬蘇的《隱祕的角落》、辣目洋子的《小偷家族》……演了,好了,過了,啥重點也沒有。

演員需要通過導演的認可,被切分成S級、A級、B級,雖然這些演員中有不少人在“影視人才市場”上仍舊炙手可熱,可通過片段式的表演來判定一個演員演技的好壞是否太片面了,就因爲這些片面,演員纔會對這些自己不熟悉的表演片段亦步亦趨,就像演完《小時代》之後的李溪芮和孟子義,用趙薇的話來說就是“臺上的戲比臺下的戲要矯情多了”,這句話不僅是對這兩位演員的評價,個人認爲也是對這個節目的評價,臺下磨鍊再磨鍊,不過就是幾分鐘的表演,而臺上的“戲”如果不足,很容易影響你的評級。

而臺上坐着的四位導演,需要通過自己的點評給演員指引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在這一點上,陳凱歌、爾冬升導演的點評部分,都很乾貨、很有含金量。爾冬升的批評和毒舌,句句在點上,而對於黃夢瑩提出的“主角臉和配角臉”的問題,導演們也表示對演員從來都不會有這樣的分別,趙薇更是對有這種論調的人彪了句髒話,因爲自己做演員那會也曾遇到過這種導演,真性情,愛了愛了。

郭敬明得單獨拎出來講,他和其他導演不同,評論起來頭頭是道,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話術很漂亮,語言組合很完美,還有很多我們沒聽過的理論和專業用語,但總結一下他真點到了什麼嗎?好像也沒有,他喜歡特立獨行,對其他導演褒獎的作品,他幾乎都會有點異議。

而且他只喜歡他喜歡的戲劇性和符合他審美的演員,對於黃奕的《風月》,他評價說平淡;對於溫崢嶸和黃夢瑩的《梅蘭芳》,他評價說各演各的。

臺下演的片段如何,真不是《演員請就位2》想要抓住的重點,節目組更喜歡把鏡頭對準臺上的battle和火藥十足,要是來些勁爆的場面,那就更完美了,其實這種初心就已經偏離了《演員請就位》原本想要“甄別、激發、塑造演員選手,最終發掘並向行業輸送優質、有潛力的優秀演員”的“角色競演真人秀”綜藝,因爲衝突和話題成了關注的重點。

真心覺得下一次就別整什麼《演員請就位》了,直接整一個《話題請就位》就完事了,也別請什麼優秀演員了,直接請網紅和流量鮮肉,這樣估計收視率不爆都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