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10月20日,國新辦舉行治理淮河70年有關情況新聞發佈會。水利部總規劃師汪安南會上表示,在疫情和洪水的雙重考驗和嚴峻形勢下,水利部採取針對性措施,加快災後恢復和治淮建設,重點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做好災後重建工作。及時組織各省覈實災情,依據國家法規,做好行蓄洪區的運用補償,使受災羣衆加快生產自救,恢復生產。同時,及時制定災後重建實施方案,全力以赴開展水毀修復工作,保障災區供水安全和防洪安全。據初步統計,今年淮河流域的河南、安徽、江蘇、山東四省有1.8萬多處水利設施受損,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6億元,各省已投入水毀修復資金21億元,正在加快水毀水利設施的修復,確保明年汛前全面完成。

第二,緊盯脫貧攻堅目標。一是在今年6月底前,流域內180萬貧困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全部解決,“十三五”期間累計提升了5000多萬農村人口的供水保障水平。二是有序實施行蓄洪區和灘區居民遷建,逐步將不安全居住人口外遷,遠離洪水威脅,防止因災返貧等問題發生。三是繼續實施行蓄洪區莊臺和安全區建設,在保障羣衆居住安全的同時,改善生活環境和生產條件。

第三,推進重大工程建設。一是緊抓復工復產,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3月初治淮工程全部復工。二是緊抓前期工作,結合“十四五”規劃編制,謀劃實施一批基礎性、樞紐性、流域性的治淮項目。今年新批覆立項重大水利工程6項,汛後新開工重大工程3項。三是緊抓建設進度,在確保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治淮工程建設進度。目前國務院確定的進一步治淮38項工程已累計開工32項,其中10項已全面完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