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胡場鎮第二中學少年宮美術教室內,老師指導學生繪畫。 攝影 記者 劉賢雙

練書法、學剪紙、吹葫蘆絲……剛剛過去的週末,湖北省仙桃市胡場小學、仙桃二中等多所學校的留守學生,在胡場鎮鄉村少年宮,度過了一個充實的週末。

“以前放假寫完作業沒地方去,只能看電視、玩遊戲。爺爺奶奶管不住我,爸爸媽媽管不了我。”胡場小學6年級留守兒童小輝說,自從加入少年宮書法興趣班後,他發現練字也是一件挺有趣的事。

少年宮,曾經只是城裏孩子的“專利”,如今也成了該市農村孩子的“快樂大本營”。近年來,針對鄉村孩子課後無處去、課外活動匱乏等問題,仙桃市大手筆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管理,讓少年宮樹起來、動起來、火起來,真正成爲農村孩子多彩的樂園、築夢的舞臺。

經費保證“一鎮一供”全覆蓋

10月16日,張溝鎮新里仁口小學。一幢磚紅色四層小樓內,動感樂器聲、琅琅書聲、笑聲交織一起。這是鄉村少年宮每週五的固定活動時間。

新里仁口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是2019年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項目之一。今年5月,張溝鎮採取“專項撥款+自籌”方式,對現有教學樓進行改造升級,面向全鎮開設科技製作室、誦讀室、沔陽三蒸製作坊等11個室內外活動場。

場地完善、器材設備購置一直制約着少年宮的發展。爲打破這一瓶頸,我市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改建一批”的辦法,制定《仙桃市鄉村少年宮建設工作方案》,力求讓每個鎮都擁有設施齊備、環境優雅的少年宮。

“物理實驗室撤掉器材就是剪紙室,化學實驗室配備有水龍頭,非常適合書法練習。”胡場二中校長裴波介紹說,學校將現有功能室有效利用起來,通過合理改造,建起功能齊全、器材完備的鄉村學校少年宮。今年暑假起,對外開放毛筆書法、剪紙等10個社團,輻射全鎮45個村居近4000名未成年兒童。

像胡場這樣,對功能教室進行改建、提升,實行一室多用的,全市還有9處。

場地問題一直是困擾通海口鎮、郭河鎮少年宮建設的大問題。這兩個鎮先前沒建少年宮,也沒有富餘的教室。市教育局和兩鎮中心學校決定,在通海口第二小學、郭河紅廟中心小學新建鄉村少年宮。

今年6月,郭河少年宮啓動建設,共設活動室6個,購置近18萬元各類器材。少年宮每週開展各類活動3次,參與學生達300人次。通海口少年宮建設投入資金20萬元,目前開辦器樂、象棋、科普、手工等11個項目,要求每一位學生都參加一至二項社團活動。

功能齊全的少年宮,高檔次設施設備和豐富多彩的活動開展,吸引了學生、引來了專家、影響了社區,極大地拓展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陣地,豐富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內容。

截至目前,全市總投入1000多萬元,建成鄉村少年宮16個,功能教室167個,爲廣大農村學子提供琴棋書畫、科技發明、體育鍛煉等農村急缺的素質教育活動場所,實現了鄉村學校少年宮全覆蓋。

10月16日,張溝鎮新里仁口小學少年宮“沔陽三蒸”教室香氣四溢,學生正在老師指導下,學做“沔陽三蒸”美食。 攝影 記者 劉賢雙

快樂學堂填補放學後的“真空”

“給家人做一頓飯根本不是問題。”在張溝鎮新里仁口小學少年宮內,12歲的李舒悅正在老師的指導下和着米粉,桌上菜、肉、魚做成的半成品一字排開,8個“小廚師”分工合作,製作着代表仙桃特色的“沔陽三蒸”。

秋季學期開學後,李舒悅就報名參加了少年宮的沔陽三蒸社團,每週定時參加活動,既學到了知識,學會了做菜,又陶冶了情操。

提及鄉村學校少年宮,胡場一中初一學生王雨萱的媽媽讚不絕口。女兒在少年宮裏學到了一技之長——吹葫蘆絲,填補了放學後的“真空”。

加入葫蘆絲興趣小組不久,王雨萱就能照着曲譜吹奏《月光下的鳳尾竹》《小小新娘花》等4首經典曲目,讓全家人又驚又喜。

過去,孩子放學後去哪裏是家長的一塊“心病”。除了學校很少有別的去處,更別提培養興趣愛好了。在很多家長看來,鄉村學校少年宮最大的好處,除了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更重要的是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們感覺“我不比城裏孩子差”。

11歲留守少年鄭宏宇每週五下午到少年宮學習剪紙,喜字、金魚、蝴蝶各種圖案信手拈來。他自豪地告訴記者:“現在我也有了特長,可以在同學面前秀一秀了。”

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起來容易,但要長期正常運轉卻非易事。市教育部門積極探索有效辦法,用特色課堂活動吸引學生參與其中,幫助農村孩子增長知識、擴展視野、提高素養,實現“以樂促智、以技促能、以德育人”的辦宮目標。

在內容設置上,我市從立德樹人的高度,不斷突出沔陽文化和鄉土文化特色,在“潤物細無聲”中厚植學生文化底蘊,提升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出臺了《沔陽花鼓戲進校園活動工作方案》,學唱花鼓戲成了各地鄉村學校少年宮的特色項目。組織專班編寫《仙桃,我的家鄉》(包含《鄉音》《鄉景》《鄉事》《鄉味》等)系列鄉土教材,對學生實施培根教育,讓孩子們記得住仙桃,留得住鄉愁。目前,全市16個鄉村少年宮全部運作起來,成爲農村孩子的快樂大本營。

練書法

吹葫蘆絲

學剪紙

科學管理讓少年宮活起來

“鄉村少年宮運行的核心就是建立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而這正是我們的短板。”裴波介紹,根據少年宮申報的項目需求,胡場鎮中心學校整合全鎮在校教師,統籌調配安排輔導員,實行“一師多用”。

眼下,胡場鎮少年宮建立起擁有專兼職教師12名、輔導員6名、講解教師2名、講解學生8名的獨立運行團隊,爲各項社團活動有聲有色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批特色品牌活動,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張溝中學少年宮“常寬老師印痕工作坊”,以其藝術創意引領學生在藝術之路上留下最美印痕;鄭場鎮中心學校少年宮着力開發東方舞蹈培訓課程,其編排的舞蹈《紅紅的中國結》在全市第十屆學生藝術節展演中獲得一等獎;楊林尾一小鄉村少年宮“抖空竹”課程,既讓抖空竹文化得以傳承,也讓學生在訓練中愉悅身心;沔城回民一小擦亮足球品牌,聘請專業教練定期組織訓練比賽,學校獲評全國足球特色學校。全市連續三年舉辦少兒春晚,有一半以上的節目由各地少年宮編排展演。

開展特色品牌活動

城鄉結對更是擴大資源共享朋友圈。城區16所中小學與鄉村少年宮開展結對共建,對場地佈置、師資培訓、項目輔導和活動聯辦等方面進行“傳經送寶”。校級領導之間互動交流、經驗分享,摩擦出思想火花,不僅有效提高了共建學校幹部隊伍的能力素質和管理水平,還爲鄉村少年宮持續運轉註入了源頭活水。

建好、管好才能運行好。市教育局對各校“鄉村學校少年宮”實行長效管理機制,制定《仙桃市鄉村學校少年宮教學實施流程》《仙桃市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測評標準》,定期組織人員對“鄉村少年宮”進行監管、督查和考評,考覈評價結果納入到對各中心學校的年度綜合考覈,與年終獎勵掛鉤,對錶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對考評不合格的單位嚴格整頓,限期整改。

目前,全市16所鄉村學校少年宮已全部完善活動開展、檔案管理、督導檢查等各項工作制度,梳理規範了少年宮輔導員隊伍建設,並完成了有關檔案資料錄入工作,形成了市、鎮、校三級聯動的制度體系。(仙桃日報全媒記者 鄧一凡 張鈺 謝伯康 圖/全媒記者劉賢雙、鄧一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