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近日悄悄上線了“標籤功能”,並且引發了熱議。經常玩微博的人,不論是對熱搜標籤還是個人標籤,能已經習以爲常。但如今在微信這個熟人社交領域也出現了標籤功能,讓人摸不到頭腦。因此,人們對標籤功能的評價也出現了兩極分化,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想法吧。

01

在微信的上一版更新裏,微信悄咪咪地向用戶開放了一項新功能:朋友圈標籤。

和微博標籤的使用方法差不多,只需要在發朋友圈時輸入「#+文字」,就可以在文本里插入一個超鏈接,用戶連接超鏈接會跳轉到標籤詳情頁。

跳轉後頁面內容的排序分別是視頻號動態、朋友圈和搜一搜。也就是說會優先視頻的內容,其次是你的朋友圈是否同樣有人再聊,最後纔到公衆號、新聞等內容。

這個排序有些耐人尋味,把用戶接受度較高的公衆號文章,放到了優先級較低的位置,反而把視頻號提了上來,類似微博等平臺的標籤內容展示上,視頻多和文字平級或更低。

微信這個舉動,可以比較明顯地看出,是想給視頻號引流。

02

從視頻號誕生以來,每一次微信改版都會悄悄提高一些視頻號的權重,但目前視頻號依然還是一個較雞肋的存在。

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如果不刻意點擊關閉,視頻號會在較顯眼的位置,時不時冒出小紅點。這些小紅點帶來的是習慣或強迫性點擊,用戶會順手刷幾個短視頻,但在視頻號裏kill時間的需求很弱。

視頻號的創作者大致可以分爲兩類:

一類是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作者,他們有些會在各自的平臺上發完視頻以後,往視頻號同步一份,主戰場還是在快手抖音,對視頻號的運營不是很上心。另一類是公衆號號主,他們覺得未來某天視頻號會是一個與公衆號鏈接的渠道,因此在有意養號,但比較遺憾的是,他們還不具備短視頻創作的能力,甚至其中很多人並不適合出鏡。可以看出,不論是對於用戶還是對於作者,現階段的視頻號都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微信想通過標籤功能給視頻號導流,來倒逼內容端升級。

視頻號擁有更多更精準的流量入口,對內容生產者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可能吸引到更優質的作者入駐。

03

朋友圈是微信的戰略級產品,從之前上線又迅速下線的朋友圈表情包可以看出,微信對朋友圈的態度謹慎又敏感,如果沒有足夠的好處,必然不會輕易做改變,標籤功能顯然不只單單服務於視頻號。

還有一個重要的目的是爲了鏈接,微信是一款超12億月活的超級APP,不缺流量,公衆號狂奔了那麼多年,創作紅利沒有了,但沉澱了大量優質內容。

微信有流量,有內容,缺的是把消費者和內容關聯起來的方式,缺的是分發。

標籤功能沿用了微信迷信的社交分發,通過用戶產生鏈接,朋友圈是一個私域流量池,微信希望把這部分流量利用起來,讓它能夠和公域流量產生聯動。

早在今年7月份,微信就在公衆號文章頁面內置了話題標籤功能,希望通過標籤促進公衆號文章閱讀量的整體提升。朋友圈標籤也能起到類似的作用,爲微信生態內的內容增加曝光機會。

04

微信可能也希望借標籤功能,爲日益沉寂的朋友圈注入一絲新活力。出於微信複雜的人際關係,人們在發朋友圈時人設包袱越來越重,不想發,懶得看,朋友圈對於用戶的吸引力是呈下滑趨勢的,

爲了改變這點,微信加入標籤,將朋友圈輻射的面變廣,使朋友圈從原來的熟人社交中跳脫出來,變成一個公共的社交圈,提升朋友圈的泛社交屬性,從而更好地聚合和利用朋友圈這一流量池。

類似於微博快手等內容平臺,藉助話題標籤功能,將整個平臺內主題相似的內容整合在一起,以此吸引流量的注入。

原先大家發的朋友圈、視頻號、公衆號,都是處於較零散的狀態,微信做一個水池,將他們分門別類,用戶可以一次性在微信裏看到更多感興趣的內容,微信也可以進一步挖掘微信朋友圈的價值。

05

當然,以上都是在理想狀態下的想象,實際執行起來,依舊困難重重。

最主要是生產端的問題,標籤功能可以給微信的內容生態引流,可以盤活朋友圈,道理大家都懂。但落到用戶層面,用戶的問題是:我爲啥要生產帶標籤的內容?爲了微信的內容生態嗎?還是爲了那抹憂鬱的藍?

朋友圈的屬性終究還是封閉,我發的動態帶不帶標籤,能看到的人都是那麼多,和我在微博上發話題討論,可以收到更多回復是不一樣的。

我的朋友們根據我的標籤,瀏覽到了什麼內容,沒有辦法直接反饋給我,這會讓我沒什麼動力繼續這樣做。

甚至我作爲內容生產者,我沒有辦法預知標籤帶出來的內容是什麼,推薦的內容不受控制,也因此,用戶不能將此作爲引流方案(比起發佈標籤,直接轉發原鏈接倒更精準一些)。

沒有激勵,標籤功能就像在爲微信打工,社畜搬磚已經很累了,爲什麼要打工呢

標籤功能可以給微信生態帶來好處,這毋庸置疑,但比較糟糕的是,這個功能需要依靠用戶去推動,光給你帶來好處沒有用,得用戶願意陪你玩起來纔行。

目前看來,對於普通用戶來說,這個功能的價值還非常有限,如果未來微信沒有更多引導動作,多半會淪爲雞肋般的存在,新鮮感過去以後,消失在茫茫人海。

甚至比起「拍一拍」,它還缺了一些趣味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