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吃饭需要色香味俱全一样。

照片也讲究光影色彩俱佳。

尤其是色彩,

丰富度与否往往能够决定一张照片的讨喜程度。

但是这次在桂林的拍的照片中,

有些奇怪的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几张照片,

居然多是出自黑白或者单色。

虽然颜色单调,但是不是觉得意境颇丰?

这些照片,有的是后期所致,有的则是我在拍摄时,就刻意选择了相关的模式。

用单色突出层次

比如这张照片,拍摄于大面山的清晨。

其实当天的天气比较一般,

原片拍出来,有一点朦胧甚至可以说是有些污浊。

那么,我在后期的时候,就进行了两步的调整。

对比原图,你应该可以看出。

第一,我是把色调调整为冷色,将画面的蓝色增强,

这样的好处,首先是符合清晨的氛围感,其次让照片看起来颇有水墨丹青的味道。

第二,我则是进步一提高了亮部,降低了暗部。

这样,画面的对比强了,重点突出,层次感也会更好。

其实这张照片同样是关键,可以看到,原图中,近山远山以及天空的色调几乎是一致的:

但是,当我用黑白处理过后:

画面的层次一下就出来了。

而手法,和上图几乎是如出一辙。

之前,很多人都问过我,为什么他们拍出来的照片都不通透。

那这几个例子应该就能说明问题了。

其实,并不是颜色出了问题,

而是层次上的问题。

说的更为简单直接一些。

调亮&增暗,那层次,自然也就出来了。

当然,这样的对比,在单色上,是更为明显的。

用单色掩盖缺陷

其实通过上图,你也应该能够看出使用单色来处理图片的另一个好处——克服缺陷。

比如拍摄大面山这张照片的时候。

其实在现场,我就不断的尝试使用各种滤镜的效果。

而原因,当然是天气不太好,云层过厚。

如果有日出,那金光普照的情形是越鲜艳越好,但赶上阴天多云,就必须要用一些办法来掩盖缺陷。

拍摄过程中,突然有一片微弱的光透过了云层,照射在了一小片土地上。

在彩色的照片中,这并不是很明显,你甚至可能察觉不到。

这主要还是天空的云层过于厚重,画面颜色过多,会对观看图片的人造成干扰。

但是,当我使用黑白滤镜拍摄。

便会发现,在“白”云与“乌”山之间,这片高光投射下的烟雾缭绕感就会特别突显了。

再看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时,是太阳初升,逆光。

因为太阳的位置还不是很高,且手机对于逆光,尤其是光源的处理宽容度不是很强。

所以,太阳就会呈现一个大窟窿的样子。

但是,如果使用黑白,并提高了高光之后,这个缺陷,就会被掩盖,

实际上,在逆光时拍摄远山,这种光线的不透彻,是非常适合使用黑白来中和画面的。

看过今天这篇推送,

你应该就会明白,

单色,有时并不单调,

在某些场景,甚至比颜色,

会更令画面显得饱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