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這部劇怎麼樣?

至今在豆瓣上仍是9.1分的高分!以天道爲題的文章,幾乎篇篇爆火。

不全部是因爲自媒體造勢,而是這部優秀的豆豆作品《遙遠的救世主》的確有內容有東西,值得人們反覆琢磨。

“思維顛倒“的主人公丁元英,幾乎是“神”一樣的人物。

從物質方面,他解決了自己的財務自由,擁有德國永久居留權。

私募基金一把,丁元英就可以分到500多萬馬克,按照1995年的匯率,相當於3000多萬人民幣。(而當時中國普通職工的年收入大約在5000元左右。)

在精神方面,他看透了人間冷暖,看透了商業運行規則,深諳俗世之道!

這麼高智商卻願在古城這個地方隱居,幾乎等同於是一個“世外高人”。

相信很多人會好奇,明明也是小家出身的丁元英,爲什麼如此厲害?

01丁元英出身

1959年,丁元英出生於成都(影視劇中丁元英的妹妹和母親也是操着一口四川方言)。1978年考入清華大學,畢業後去德國洪堡大學,獲經濟學碩士。後來分別就職於柏林H.N.S國際金融投資和北京通達證券公司。

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成就的人,出身並不高,並且還帶有原生家庭問題。

他的父親在老家有一家老茶館,維持一家老小的生計。他是不受待見的家中老二,既不是頭胎長子,也不是深受父母喜愛的小妹妹。

從丁元英與她們交流的語氣來看,他的性格並不討家人喜歡,並且還帶有特別強烈的誤解。

原生家庭對他來講,是愛的缺失,還有着對母愛的一種渴望。

“乖,我再也不能疼你了”,其實芮小丹的出現是彌補了他心中對母愛的缺失。

他學習優秀,終成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經濟學碩士,愛好的是古典音樂,抽555香菸,喝的茶是鐵觀音,喜歡讀哲學書籍,擁躉的是辯證式思維......

他的愛好決定了層次,也註定了他和原生家庭越走越遠。

芮小丹去他德國的房子時感慨,“從屋子裏的陳設就能看出,丁元英是怎樣的埋頭苦幹,爲的僅是一紙德國居留。”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他目的性很強,並且有苦幹精神。

在過去的人生經歷中,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喫苦,得到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享受過各種慾望遊戲。

做人,卻低調內斂,能屈能伸。

他就是網上那種抽離了世俗虛榮的人,能花四十萬裝置一套音響,也能坐路邊攤,喫兩塊一碗的餛飩。

大家都很好奇丁元英爲什麼洗手不幹,要回國隱居?

丁元英說自己想清靜一段時間,而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丁元英的個人經歷。

1977年恢復高考後,他是第一批考入清華大學的天之驕子。當時出國深造,去歐美髮達國家留學,獲得永久居留權,是那一代人的夢想。

爲此,丁元英在德國奮鬥10年。

即便如此,他依舊覺得自己是個“邊緣人”,所以,他回國。

他自知與中國傳統文化格格不入,總想找個地方,一個人待著,喝喝茶,聽聽音樂,沒有主義,沒有觀念衝突,誰也別妨礙誰。

“更高級別的人獨處着,並不是因爲他想孤獨,而是因爲在他的周圍找不到他的同類。”

02丁元英的性格

“本是後山人,偶做前堂客。”

他是一個追求精神高度超過世俗快樂的人,比一般人的精神高度高,這是他的性格底色。

判斷一個人性格,關鍵在於其看世界的角度,即世界觀。

丁元英是一個遵循他眼中的“天道”的人,這種天道似乎有點像老子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說是明白點,就是一種“自強自救”的精神。

比如丁元英剛搬到小鎮古城,錢被凍結,落魄到賣碟片維持生活卻一聲不吭。

丁元英的“扶貧神話”也是爲了證明“強者自救”的道理。

自助者天助,所以丁元英是個具有極強自我意識、自強精神的人。

爲什麼養成這種性格?

這一定和他讀過的書和經歷有關。

丁元英讀書時期,閱讀過大量的哲學類書籍。

加上後來從事操盤交易,交易是需要大量時間獨處和思考,需要冷血無情和無動於衷,只對自己的理念負責,這種工作更加深了他冷眼看世界的理性性格。

關於親情,他有這樣一番論調,

如果養兒爲了防老,就別說母愛有多偉大。養來養去還是爲自己,那是交換。講責任本來就已經錯了,說孝順再加個美德就更錯了,那應該是血緣關係的本來。”

關於女性,他認爲:女人是形象思維的典範,辯證思維的障礙。因此,他對女人避而遠之。

他有過一段婚姻,並且離婚了。

前妻對他的評價是:

“他永遠都不會跟你吵架,他的每一個毛孔裏都滲透着對世俗文化的居高臨下的包容,包容到不屑於跟你講道理。這時候,你只能想到一個字,逃。”

他骨子裏的清高,讓他老婆感覺自己低俗自卑。

直到遇到紅顏知己芮小丹。

在人的一生中,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03人是按次第而分

不管你承不承認,人活在世上,是按次第而分。

劉冰,是庸人。

明明沒有翅膀,卻想一飛沖天,結果摔得粉身碎骨。

葉曉明,是聰明人。

慧眼識人,出謀劃策,及時抓住機遇,借高人的力來創自己的業。

可這種聰明人,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會。成在審時度勢,擅於借力;敗在眼界太窄,格局太小。

馮世傑,忠厚人。

他想帶動自己所在貧困村發家致富的出發點屬真。

基於這點初衷,退股後,他決定用個人股份保住村裏那些機械設備。

馮世傑比劉冰多了做人的忠厚,比葉曉明多了做人的反省。

三個人,只有他,在意識到事情真相後,自我批評是“爛泥扶不上牆”。

很多人認爲,肖亞文才是這部劇中最聰明的人。

“最聰明”並不至於,肖亞文不會一開始就料到後來的林林總總。她的過人之處是,建立在學識與認知基礎之上的會看人、明事理。

會看人,讓她透過丁元英,揣摩到事物真相;明事理,讓她審時度勢,做出正確抉擇。

在她眼裏,丁元英雖有魅力,對女人而言並“不實惠,沒有女人想要的那些東西”。

基於這點考慮,她理性又自持地將丁元英定位在熟人與朋友的位置,以確保其價值。

肖亞文活得格外現實。於所經之事,步步爲營;於男女之情,冷眼觀之。

再次梳理劇中人物,不由得讓我想起一句話:

三流小說拼情節,二流小說秀文筆,一流小說玩境界。

原著《遙遠的救世主》是一流的小說,對道、商道、人性、道德觀,情愛觀,生死觀都有不同的演繹,不同的人看了之後會有不同的感悟和收穫。

很多人看了電視劇意猶未盡地把原著《遙遠的救世主》看一遍。有興趣推薦您去看看!

#天道#系列文章推薦:

《天道》中被刪減的“丁元英五臺山談經論道”片段,實在可惜!

《天道》:丁元英說的“文化屬性”,究竟是什麼?

多少人沒有真正看懂《天道》?丁元英,德國文化血統下的中國覺者

《天道》:從小白領到女總裁,肖亞文逆襲全靠這七個字,值得一學

《天道》:井沿三兄弟劉冰葉曉明馮世傑,爲什麼跳樓的只有劉冰?

(作者:墨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