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圓圓

過去的“十一黃金週”,大家沒少浪。

據數據顯示,八天長假,國內共接待遊客達到6.37億人次!雖不及往年,但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80% ,算是非常不錯。

當然,比起數據,更直觀的是個人感受。

最明顯的,就是排隊。

尤其去幾個網紅城市,什麼重慶西安長沙,要想找個不排隊的地方,真是少得可憐。

這不,有人在長沙“超級文和友”排隊,結果被提醒已經排到了7千多桌!也難怪有人打趣:是不是假期結束了,還輪不到我喫飯。

調侃歸調侃,隊伍還是照排,取號的人也沒見少。

更誇張的是,馬雲前幾天也去了這兒,喝茶聽相聲,玩了一把復古。

但你可知道,如此火爆、成爲長沙旅遊地標的“超級文和友”,其實是從路邊攤起家的。

1文和友:路邊攤的最強逆襲

起初的“文和友”,還沒有名字。

2010年,彼時的創始人文賓,剛剛辭去汽車銷售工作,打算在長沙坡子街上,擺攤炸串。

創始人文賓

1、地攤裏走出的長沙地標;

每天下午4點,文賓就出門擺攤,一直到凌晨才收攤,差不多就睡三四個小時。

當初動用五千塊作爲啓動資金,兩千買了個推車,另外兩千買炸串串的材料,其餘的錢,還專門請人喫飯當“學費”。

功夫不負有心人,文賓獨創了一門招牌菜品叫“犀利排骨”。

3個月後,文賓的攤子每天最高賺三千元,要知道其他夜市小攤日均收入普遍不足一千塊。

但10個月之後,文賓不想再擺攤了。因爲他發現自己被“小販”的角色困住了想啥做啥,都被自己的身份標籤困住。

換句話說,沒有大格局,這樣想的文賓,索性不再出攤了。

當時他酗酒成癮,用酒精麻痹自己,過得很消沉。幸好,有次在飯桌上,認識了生命中的貴人老楊,也就是後來的“文和友“合夥人之一。

老楊也是長沙市的香腸老闆,掌控了長沙100、200個攤位的香腸供應,他沒少開導文賓。

後來,二人合計之下,開了第一個門店“老長沙油炸社”。

第二年,又開了第一家“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算是初具規模。

機緣巧合下,2013年,文和友還上了回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自此之後,不少來湖南錄綜藝的明星都會過來光顧,文和友也因此走上了餐飲網紅道路。

2、從“文和友”到“超級文和友”

說起來,文賓一直不喜歡稱“文和友”爲網紅餐廳。

因爲骨子裏,他是個有文藝夢的青年,微博上自稱“坡子街王家衛“。

文賓對坡子街感觸很深,童年記憶全部停留在這裏,但因爲老城改造,兒時街區消失了,路邊攤變得不合時宜,取而代之的是一條仿古民俗美食街。

雖然在竭力模仿過去的樣貌,但土洋結合的裝修還是讓人一眼出戏。

類似的仿古民俗街道

所以文賓心裏,一直想要重現八十年代的老長沙風貌,他也一直強調,自己在做的是文化公司,不單單是餐飲。

於是文和友開始實行“一店一品”的模式,將老長沙經典小喫油炸串、臭豆腐分類開店。

並把店鋪選址,放在一些旅遊景點的密集處。

這樣一來,隨着來長沙旅遊人數增長,文和友的名氣也越來越大。

2015年,文和友重新定位,正式走上“餐飲+文化”的道路。

並接連單獨開發新品、收購老字號湘春酒家。

又在2018年,唐人神以不低於7000萬的投資入股共同運作“老長沙大香腸”後,以加盟的形式,在其他城市開設“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

那時候一天賣出3000噸龍蝦,都不是問題,前來排隊喫蝦的人,一波接一波。

2019年,迎來關鍵性的一年,文和友升級爲“超級文和友”。

在長沙最繁華地段、最具人氣景點,用破舊的建築材料築起一棟1980年代的老長沙社區。

總計7層樓,2萬平方米的空間內,進駐30餘家商鋪。

成爲2019年國慶黃金週的最佳打卡景點。

就連不瞭解長沙的陌生人,都開始被”超級文和友“的形象所吸引,“文和友”招牌,徹底出圈。

2排隊五小時,拍照五分鐘

從“文和友”到“超級文和友”,用了不到10年時間。

從長沙到知名旅遊景點,也用了不到10年時間。

而談論文和友的成功,少不了要提到“復古”。

復古風潮,其實也是最近幾年興起的,與其說是復古,不如說是一種對過去的懷念。

但文和友的復古,體現在細節上。

走進這些復古年代的房子,隨便打開衣櫥,也能看到與環境相貼合的穿搭。

甚至連電視機裏都在播放過去的電視劇。

來到這裏,彷彿回到了小時候,看着石灰路的地板,以及脫落的牆皮,都在提醒這裏的遊客,已經成功穿越回童年。

還有這些老舊的霓虹燈招牌、搭配破舊的門板,讓人立馬想到了過去大院裏的生活。

甚至走進店鋪裏,也能馬上體驗這種親切感。

時代加速變化,難免有人會懷念過去,而文和友恰恰抓到了這一點,那就是消費者的懷舊需求。

但僅有這一點還不夠,還得抓住更年輕的羣體。

那就是“Z時代”出生的年輕人,他們面對這些老舊的經典物件,可都是滿滿的新鮮感。

所以,文和友的出現,既滿足了80、90後的復古情結,也做到了令00後、05後眼前一亮的新意。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文和友的成功,少不了社交需求。

放眼整個餐飲行業,走復古情懷的,也不止是文和友一家。

比如,也是以小喫起家的“馬路邊邊”麻辣燙。

整個店面也是模仿八十年代的風格,老舊的建築風格。

店內也有這樣接地氣、一眼看上去就拉近距離感的小賣部:

至於紅火,也不比文和友差。

但是要論名氣,卻與文和友相差甚遠(當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究其原因,是缺少精彩的IP內容。

想必大家也能感受到,如今餐飲消費不再是單純的喫,而是更注重體驗的過程。

也就是所謂的“手機先喫”,正在成爲一種新式的用餐禮儀。

所以那些顏值高、有着獨特體驗的餐廳風格,就成爲餐飲的新賣點。

而文和友正是如此,好喫不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適合打卡拍照,也成爲一家餐廳能否紅火的要素。

擁有好的IP內容,這就意味着有獨家賣點,也是文和友成功的一大主要因素。

比如長沙的超級文和友,“街頭巷尾”都展現出了鮮活的城市舊時光,偶遇老字號美食檔口,讓人擁有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

光沉浸體驗還不夠,文和友裏的一些餐飲店鋪,還會用互動方式,與消費者產生關聯。

這樣一來,很容易產生情感共鳴,還順便帶活了自己的IP。

除此之外,其中的地域因素也不容忽視,長沙是一座越夜越嗨的城市,夜宵文化尤其鼎盛,所以在這裏,很容易打造爆款餐飲品牌。

刀哥還是那句話,文和友的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創始人文賓說過,文和友的目標是做“餐飲界的迪士尼”。

既然如此,那麼情懷這張牌,就得認真往下打。

3情懷雖好,毛病也有

有人說,逛了文和友,等於來了長沙。

一是說明文和友的確做得強,做得大,但另一方面,有一個問題反映出來,那就是:快。

文和友內部什麼都有,從小龍蝦到相聲匯演、從洗腳城到照相館,把喫喝玩樂全都裝在一棟樓裏,這種複合文創,往往能帶來更多引流。

導致很多人懶得打卡做攻略,去文和友,直接“一鍵式體驗”老長沙的懷舊,少了幾分在長沙閒逛的悠哉。

與這種快相對應的,卻是店內營造出的時間倒流,這種對比,實在是諷刺。

除此之外,來到文和友打卡的消費者,已經成爲沒有感情的拍照機器。

造型還沒擺好,就被其他等待拍照遊客的眼神差點殺死,於是只能草草了事,發個朋友圈,表示來過即可。

至於文和友的食物,那更是褒貶不一,雖說不至於一邊倒,但還是有不少差評。

今年7月,文和友再次走出長沙,在廣州最繁華的CBD又建了一座“城中村”式的超級文和友。

旁邊就是各種奢侈品店鋪,逛完隔壁的LV,再來城中村喫一碗接地氣的臭豆腐。

這是文和友的美好願景,只是現實過於殘酷。

其實,刀哥想說,市井文化,對中國每個城市都是千變萬化的,如果只想一鍵式複製,再粘貼全國各地,註定是一場圈地自嗨。

誠然,文和友的入駐,的確有助於推動民俗文化和民間飲食在大都市裏的傳播。

但跨地域複製文化的結果,有可能帶來的就是災難。

過去,有很多城市開設的“失戀博物館”,開始轟轟烈烈,到頭來也只是曇花一現,割完就走。

所以刀哥想提醒一句,復古情懷,不是“復舊”那麼容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