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閉上眼睛試想一下這樣的場景:

某天,老師在講臺上聲情並茂地講着課,你在座位上百無聊賴地打發着時間。

毫無徵兆的情況下,老師的腦袋突然爆裂成無數血珠子,叮叮噹噹散落一地。

什麼鬼???

別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電影。

——《要聽神明的話》

《要聽神明的話》

01

主人公高畑瞬是個很喪的差生,每天覺得所有人都去死就好了。

沒想到這個念頭似乎被神明當真了,於是就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緊接着,一尊達摩不倒翁出現在講桌上,自顧自地玩起“123木頭人”的遊戲來。

每當它轉過身時,衆人必須保持靜止,否則就和老師一樣,當場爆頭。

其身上還有倒計時和一個按鈕,倒計時結束,所有人都得死。

但如果有人按下按鈕,遊戲就會結束。

《要聽神明的話》

經過數輪殊死較量,教室裏只剩高畑瞬和一個眼鏡小哥。

在兩人的配合下,高畑瞬終於成功按下按鈕,可還沒來得及高興眼鏡小哥就被爆頭。

原來,只有親手按下按鈕的人才能免死。

然而一切遠沒有結束……

《要聽神明的話》

提起本片的導演三池崇史,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其作品大多是黑暗、暴力與血腥集於一體的“怪咖”,對於血腥暴力的展現毫不吝嗇。

暴力語言藉助鏡頭直觀宣泄,暴力影像以赤裸裸的傷口舐觸觀衆的神經。

近乎迷戀般地描述鮮血狂飆時的快感,甚至帶有一種莫名的崇拜。

但這不同於單純的視覺衝擊,而是通過刻意渲染血腥暴力的方式來弱化故事的寫實成分。

從而將原本尖銳的cult理念化繁爲簡,更形象、更通俗地呈現在觀衆面前。

《要聽神明的話》

本片也是如此。

根據日本同名人氣漫畫改編,遊戲闖關的故事模式比較符合年輕人的獵奇心理。

全片共五場遊戲,被迫參與的學生們只要輸掉就會沒命。

正如上文所說,第一場“123木頭人”過後,一個班就只剩下了高畑瞬自己。

殘忍嗎?更殘忍的是,這場遊戲實際上是在每個班級裏同時進行的。

也就是說這場遊戲過後,一所學校的學生死得只剩一個班一個人,甚至有的班全滅。

而且類似的事件在全日本乃至全世界範圍內都接連發生,殘忍程度可想而知。

真不知道作爲一個出生率低、老齡化嚴重的國家,原作者是怎麼想的......

隨口吐槽,不必當真。

《要聽神明的話》

總之原著漫畫積累的人氣加上三池崇史的血腥暴力風格,很難不讓觀衆爲之期待。

可正所謂噱頭是把雙刃劍,既可以吸人眼球又可能會使觀衆由於期待過高而產生心理落差。

因此本片在當年上映後,也沒能逃離口碑平平的囹圄。

很多影迷認爲它與三池崇史的前作《惡之教典》相差甚遠,沒有發揮出他真正的導演功底。

《要聽神明的話》

的確,本片雖說起來十分血腥,但其實與三池崇史之前的作品相比視覺衝擊已經放低了好幾個等級。

單說第一場遊戲的爆頭,血漿被替換成了血珠子。

遊戲過後滿地血珠子,沒有一絲血跡,與《黑袍糾察隊》第二季中簡單粗暴的真實爆頭完全不同。

也算是照顧心理承受能力比較低的觀衆了。

《要聽神明的話》

02

用遊戲闖關的形式講述故事。

這在日本電影裏並不少見,甚至可以說相當偏愛。

此類電影的共同點非常明確:

關注社會中存在的那羣不良少年——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趣,沉浸在虛幻的暴力中無法自拔。

因此本片並非無腦的血腥暴力那麼簡單,而是三池崇史試圖讓這些不良少年走出虛擬遊戲世界的一劑“苦口良藥”。

片中的五場遊戲,都以青少年能夠接受的方式展現角色身處極端環境中的掙扎求存。

在或合作或對抗的過程中各自揭示一個人生道理或黑色幽默。

《要聽神明的話》

第一場遊戲裏給高畑瞬墊背的眼鏡小哥,顯然頂着捨己爲人的光環。

爲了拯救同伴將規則置之腦後,於是成了無辜的犧牲品。

而如今的社會現實就是如此,很多時候你的捨己爲人真的會成爲別人上升的階梯。

《要聽神明的話》

第二場遊戲,需要有人將鈴鐺投進巨大招財貓脖子上的籃筐裏。

擅長打籃球的男生原本是全場的希望,沒想到鈴鐺入籃的一瞬間卻被招財貓以一個犯規動作接住。

那些穿上老鼠衣服、冒着生命危險吸引招財貓注意力的同學則爲其他人創造了機會。

可見信任是成功的基石,有天賦的人說不定真的會“死”在自己的天賦上。

《要聽神明的話》

第三場遊戲木偶人類似丟手絹。

自以爲智商學識碾壓、看不起其他人的學霸最終以叩頭謝罪的方式下線。

反倒是偷奸耍滑的高畑瞬破解了謎題,還投機取巧地救下了另一個人。

說明投機取巧在必要時是可取的,也是生存的一種方式。

書本上的東西不足以讓你在殘酷的社會中生存下去,說白了成爲學霸也沒什麼用。

《要聽神明的話》

第四場遊戲是北極熊的真心話大冒險。

北極熊說有人撒謊,幾人便要指認出那個人,不管是不是他,他都得死。

這場遊戲基本就是人性的呈現和友情的背叛了。

坦白自己喜歡高畑瞬的女生被衆人指認而慘死,這不僅是他們對於她的背叛和孤立,更是生死關頭爲保全自己犧牲別人的自私本性的暴露。

《要聽神明的話》

最後一場遊戲則是神明的虛晃一下,關鍵在於之後的喫雪糕環節。

雪糕棍實際是生死籤,決定了最後誰生誰死。

這就不難理解了,無論你實力多強,運氣不好,依然無濟於事。

《要聽神明的話》

所以你看,本片表面看上去是一部遊戲式的爆米花電影。

但其實每一場遊戲中都暗藏着一個人生道理,頗爲諷刺的黑色幽默更是一覽無遺。

它以尖銳的視角對準現實社會中青少年身上的種種問題,並對其進行着警醒式教育。

可以說三池崇史的血腥片也具有另一種衝擊。

現實批判。

難得。

(本文由High電影原創,請勿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