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楊林初逢羅家將,靠敵我雙方兩人幫忙,靠山王才躲過一劫保全名聲”這樣一個標題,不知道熟悉隋唐系列小說故事的朋友,能否將相關的人物對號入座。楊林不用說了,以靠山王的年齡和經驗,他第一次遇到的羅家將,當然不是羅成,而是羅成的父親,羅藝。畢竟當年楊林爲隋朝打江山的時候,羅藝纔有條件成爲他的敵人,兩人進行一場龍爭虎鬥也是在所難免的。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所謂的敵我雙方這兩人,又是誰呢?

想要說清楚這二位的身份,還得從楊林對陣羅藝的故事開始。需要說明的一點是,作爲隋唐的第一代名將,楊林和羅藝年輕時的故事,並不是主線小說的內容,反而來自大量的衍生作品,因此,版本各有不同。但是,大致情況差不多,最大的區別,就是羅藝到底算南陳還是北齊的將領。因此,老樂選取《興隋傳》作爲一個標準,以這部小說的框架來簡單介紹——話說楊林率領隋軍攻打南陳,兵至六合城下,羅藝作爲南陳的將軍,自然要挺身而出,前來迎戰。可在當時,楊林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將,羅藝卻還只不過是個沒什麼經驗的年輕人,大家對他更多的印象,不過是太宰秦旭的女婿,換句話說,羅藝背景夠深,後臺夠硬,然而,他自己有沒有本事,誰都沒底。

在這種情況下,隋軍更是不會重視這個毛頭小子,所以當楊林率軍與之對陣的時候,雖然看到羅藝威風凜凜,殺氣騰騰,但考慮到身份問題,自己並不打算上場。這樣一來,作爲隋軍的先鋒官,尚司朗責無旁貸地催馬上陣了。尚司朗在隋唐主線小說中,是個沒有出現過的人,但他卻絕不是泛泛之輩,因爲他的兒子尚師徒,正是那個可以憑綜合實力,排名在天下第十的四寶將。尚師徒的夜明盔、唐猊鎧、鼉龍槍、呼雷豹正是繼承自父親那裏,只有武藝不是跟父親學的,因爲尚司朗壯年犧牲,否則的話,尚師徒絕不僅限於武評榜第十的位置,由此也能看出來,尚司朗的實力該有多強。再考慮到羅藝的兒子羅成,與尚師徒之間的差距不過三個位次,羅藝又是公認的不如兒子,那麼,在這種此消彼長的條件下,尚司朗跟羅藝更算是勢均力敵。

但羅家將總是要有主角光環的,畢竟人氣在那兒擺着,尚司朗還是得敗給羅藝,只不過單純憑槍法和武藝,尚司朗不喫虧。所以,羅藝想贏,只能用回馬槍這種“外掛”手段,然而,尚司朗可是第一代四寶將,護體的唐猊鎧,就是更強的“作弊器”。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自己中槍,除了有點疼,並無大礙。而這一戰過後,也讓楊林對羅藝另眼相看,並且非常慶幸,自己沒有冒失出擊,否則的話,他可沒有刀槍不入的鎧甲自保,那還不讓羅藝的回馬槍給戳上?堂堂大隋名將,被一個第一次上戰場的年輕人打傷,甚至喪命,豈不是名譽掃地?因此,幫助楊林保住名聲的那個自己人,就是尚師徒的父親,尚司朗。

那麼,所謂敵方幫忙的人又是誰呢?羅藝既然那麼厲害,難不成是他身邊出了“叛徒”?這還真不是,但幫倒忙的人還是有的。因爲楊林看到了羅藝的神勇後,知道只有自己出戰纔行,可是他心裏也沒底,不打又不行,正在糾結的時候,羅藝身後的收兵鑼被敲響了。原來是羅藝的夫人,也就是羅成的母親,秦瓊的姑媽,秦蕊珠(版本不同,名稱不同,這個沒必要較真)下令,讓羅藝退回來。理由很簡單,因爲秦夫人知道楊林太厲害,生怕自己的丈夫有什麼閃失,這才替丈夫做主,選擇撤退。由此可見,靠着來自敵營的秦蕊珠幫忙,楊林壓根就沒機會跟羅藝動手,也許對楊林來說,真不是壞事。

這個故事的大致情況就是這樣,就像老樂一開始提到的,這只是衆多民間藝人創作的版本中的一個,當然是與真正的陳隋歷史無關的虛構內容。但老樂常說,別看故事不是真的,但背後折射出的道理卻不是虛的,就拿本文來說,我們可以借鑑的經驗很明顯,楊林那麼高的身份,那麼大的本事,卻時刻保持謙虛低調,從不輕敵,往小了說,有助於他自保,往大了說,這是取得成功不可或缺的必要素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