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樂歪批道短長。看到“傳說中的木人火馬天雷炮,是諸葛亮發明的嗎?爲什麼三國演義沒有”這樣一個標題,也許會有人問,不是說隋唐嗎?跟諸葛亮和三國演義有什麼關係?其實,對於我們傳統的歷史演義評書小說來說,在數百年的創作與傳播的過程中,相互借鑑的做法隨處可見,無論是經典名著,還是不大入流的作品,這種情況都不少。

比如《水滸》中,大刀關勝是關羽的後代,林沖被稱爲“小張飛”,而比《水滸》的文學價值低很多的《說岳》,幾乎就可以看成是水滸續書,其中也少不了關勝的兒子,大刀關鈴。至於各種有無關聯的評書,相關內容更是隨處可見,比如羅成這位隋唐書中頂級的人氣名將,他的後人就可以說是佈滿了歷朝歷代,甚至在單田芳先生的《七傑小五義》中,都有一個叫羅林的用槍高手,最後被義俠太保劉世傑打敗。

因此,《三國演義》的元素,在隋唐書中也必不可少,除了隨處可見的“賽典韋”、“小關公”之外,最典型的還是羅家將,因爲羅家槍的源頭,按照小說的介紹,就是蜀漢名將,姜維。雖說姜維在整部三國中,不算超一流的名將,但是在後期,能比得上姜伯約的也不多,特別是他能跟老年趙雲戰平,更是成爲了他勇武異常的證據。因此,羅家槍出自姜家槍的概念自從被創造出來後,很快就得到了民間的認可,但姜維的能力不單純是槍法,更重要的是,他是諸葛亮的弟子,得到了孔明先生的畢生所學,應用好不好,是個人素質的事兒,但諸葛亮的各種寶貴遺產,他肯定是繼承了。按照這個邏輯下來,既然羅藝已經學到了姜維的槍法,自然也該多少掌握些姜維的兵法,也就是諸葛亮的精神遺產。

最終,在這個基礎上,羅家將的綜合素質,被塑造得越來越強。比如在《興隋傳》中,羅藝也得到了第一任岳父,也就是姜維的嫡傳子孫給他的兵書戰策,其中有兩大成果,成爲了羅藝年輕時擊敗隋軍,打得靠山王楊林找不着北的祕密武器:一個是升級版的一字長蛇陣,還有一個是木人火馬天雷炮。這倆名聽着就挺炫酷吧?其實,一字長蛇陣倒是在各種評書小說中經常出現,威力有多強,全靠作者一張嘴來定義。但是木人火馬天雷炮,就比較“新鮮”了,據說就是將空心的木頭人,塞滿火藥,然後放在戰馬上,將火藥引燃,馬羣受驚,衝擊力非同小可,再加上木頭人帶來的“火力”,在冷兵器時代,還真是惹不起。再加上《三國演義》中,孔明先生最擅長火攻,所以乍一看,這個巨大的發明,歸功於臥龍,還真挺合情合理。

但實際上,這個“大殺器”真的是諸葛亮發明的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因爲我們不僅沒有在《三國演義》原著中看到如此炫酷花哨的詞彙,在衆多的民間傳說中,似乎也找不到相關的內容。甚至可以說,即使這種工具真的存在過,也不可能是諸葛亮發明的,畢竟這個“火馬陣”,算是“火牛陣”的升級版,而火牛陣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的齊國名將田單,而田單的宿敵,則是諸葛亮的偶像之一,燕國名將樂毅。雖說田單的火牛陣打敗的燕將不是樂毅,而是接替樂毅的騎劫,但在此之前,樂毅唯一攻克不了的敵將,就是田單,從這裏我們就能看到,自比樂毅的諸葛亮,對田單應該是不屑的。甚至可以說,諸葛亮除了自況樂毅外,還有管仲這位名相,而管仲輔佐的是“姜氏齊國”,田單則屬於“田氏齊國”的爪牙。因此,無論從立場還是個人追求的角度上看,諸葛亮都不可能去效仿田單,自然也不可能發明什麼火馬陣了。

因此,綜合這些信息,我們不難發現,在隋唐乃至於各種傳統小說中,向《三國演義》這種經典名著“借力”的情況雖然很多,但這僅限於小說家自己的聯想,與原著無關,與真正的歷史更是大相徑庭。對於我們這些書迷來說,大家業餘消遣,看個熱鬧就夠了,如果太過較真,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