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

來源:醫脈通

作者:賈茜

本文爲作者授權醫脈通發佈,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9月29日,抗疫題材時代報告劇——《在一起》上線各大衛視,一句話形容就是“用影像傳遞感恩敬意”。在我動筆寫此文的時候,這部劇已迎來了最後收官。自上線以來,網友們對這部劇評價可謂一邊倒,紛紛讚歎“致敬時代英雄”“催淚大作”“太好哭了”“眼睛裏進了磚頭”……

微博截圖

其實,抗疫劇能看哭觀衆並不奇怪,之前被我diss的《最美逆行者》也讓我流過不少眼淚。爲啥?因爲我們每個人都身處這場戰鬥洪流中。我們之所以會感動,是這些鏡頭語言和我們記憶裏的某些片段產生了共鳴。而《在一起》沒有刻意煽情,沒有歌功頌德,它向我們展示偉大,也不避諱讓我們看到偉大的背面,這樣客觀展現的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豆瓣評分8.7的《在一起》和關閉評分的《最美逆行者》

前幾天,我在醫脈通發表了一篇文章,對同屬抗疫題材的電視劇《最美逆行者》提出了一些個人觀點。平心而論,這兩部劇質量孰優孰劣觀衆們有目共睹,《在一起》豆瓣8.7分的高評分也足以說明一切,要知道豆瓣羣衆眼睛可是很毒的。

本來準備用一篇文章來談談我對《在一起》的看法,但追完劇後想法卻發生了變化。泛泛的全劇評多如牛毛,我作爲非專業的影評人,談不出更高大上的東西;但作爲羣衆中的一員,我親身經歷了這次疫情;另一方面,作爲一個初出茅廬的醫療從業者,疫情給我上了一堂職業道德教育課。每一個單元劇裏每個鮮活的人物,都想單獨拎出來,好好說說他們的故事。

01 張嘉益→張定宇:如果前路永夜,我便自己化作微光

同爲老張家的人,張嘉益飾演的角色原型是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

說實話,張嘉益一出場我就已經入戲了,他演的醫生實在是太絕了,我經常懷疑他是不是還有個某科室主任醫師的隱藏身份。有幾個醫學生能沒看過他演的醫生?又有多少人就是看了他演的《心術》而被洗腦,選擇了學醫這條道路。

圖源:見水印

在劇中,他飾演的院長張漢清是整個醫院的掌舵人,用豐富的臨牀經驗第一時間鎖定傳染性質,積極抗擊疫情。同時他也是所有職工的“定海神針”,彷彿只要這個老院長還在,大家的心就不是懸在半空中。

年逾六十,已經準備退休的他,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主動選擇上了一線,扛起了巨大的責任和挑戰。

“我這樣奮力地工作,是因爲我無比熱愛生活。”

第一單元表現的是疫情剛剛爆發時的醫院狀況,儀器不夠,設備不夠,物資短缺,人員疲憊,不停有醫護感染的消息傳來,醫院被病人圍得水泄不通,護工,清潔工,保安和司機紛紛辭職……怎一個“亂”字了得。然而張院長在安靜無人的走廊裏步履蹣跚的樣子,卻直戳我的淚腺。忍着病痛怕自己的病情被發現,假裝打電話支開同事,這麼一個英雄般的人物,他的右腿卻邁不上一節十幾公分的臺階。

劇情截圖
張定宇院長《面對面》專訪視頻截圖

漸凍症,是一種表現爲進行性骨骼肌無力、萎縮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一開始只是活動笨拙無力,慢慢地肌肉開始萎縮,到最後就會像劇裏說的那樣“縮成一小團”。這種病目前不能根治,只能儘可能延緩疾病進展。預後不良,大多數患者會在3~5年內死於呼吸肌麻痹或肺部感染。死亡,對普通人來說已足夠可怕,但對漸凍症患者來說,他們是親眼看着自己的生命一點一點地消逝,這是怎樣的一種痛苦煎熬和折磨。

《在一起》視頻截圖

張定宇院長在抗擊疫情的那段時間裏,每天強忍着極大的病痛在戰鬥。即使這樣,他每天只能睡三四個小時,幾乎是在挑戰人類體能的極限。

02“疼痛沒有壓倒我,人要有追求,要做更有意義的事。”

在抗擊疫情的那段日子裏,張定宇院長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同時進行着兩場“戰爭”,一方面,他要保護那些被新冠肺炎傷害的人們;另一方面,身體裏住着一隻正在蠶食自己的兇獸,他要從它手中儘可能地奪取時間。他說的那句話大家可能都記得:“我的身體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必須拼命地跑,才能夠跑贏病毒。”

疫情期間,張定宇院長就這樣拖着一雙跛腿,奔走在抗疫的第一線。他幾乎是按照倒計時的方式與生命和時間賽跑。如此大的工作量對他的病體無疑是巨大的負擔,但他顧不上那麼多。他的名言被口口相誦:“我們當醫生的苦一點沒什麼,看着患者遭受的痛苦,疫情還沒有被攻克,根本顧不上身上的疲憊。”“現在正是疫情最喫勁的時候,我不能倒下。”

03 “對不起,我能給你的只有一句‘保重’”

在劇中,“張漢清”與愛人兩地分居,兩個相愛的人之間隔着無垠的山海。微信的聊天記錄永遠都是妻子在提醒他“按時喫藥,注意身體”。他撥通了視頻通話,卻在還沒接通的時候慌亂地掛掉,只是打出兩個字“保重”。

視頻截圖

在真實的故事裏,張院長在1月19日得知愛人被確診新冠肺炎。但當時,他根本無暇分身,每天都有幾十上百個危重病人送到他眼前,需要去處理,他自己也面對極大的傳染風險。

張院長和愛人已相守了近30年,感情甚篤。妻子入院3天后,他終於有時間去探望,當見到臥牀的愛人,他不敢表現出焦急和擔憂,只淡淡地說了一句“保重”。他說,那段時間特別害怕電話鈴聲突然響起,心都是懸着的,就怕聽到不好的消息。“一開始,我特別擔心她會扛不下去。”好在天佑良善,20天后,妻子兩次核酸檢測陰性,終於順利出院。

04 即使只是一塊磚,也要做堅如磐石的那一塊

9月23日,張定宇回到母校華中科技大學,在開學典禮上發表了一段講話。

圖源:見水印

談起漸凍症的病情,他說願燃燒微弱之光,療愈世間病痛;提起抗疫一線的堅守,他說位卑未敢忘憂國;談起新生校友的未來,他說即使只做一塊磚,也一定要做堅如磐石的那一塊。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報之以歌”。原來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擁有着兼濟天下的胸懷和擔當。

攝圖網

第一單元劇中還有許多令人動容的真實場景還原。升遷在即的副院長怕事態複雜,一再強調要等待上級部門的指示,他內心有過掙扎和私心,但最終還是選擇堅守在一線崗位上。爲防止影響家人,以車爲牀,可還是意外被感染。以婚假爲藉口臨陣脫逃的傳染科醫生,最終還是回到了工作崗位,倚着牆喫盒飯的時候,一句“她是協和的,也是傳染科”,懂的便也就都懂了。這些人能稱得上完美嗎,他們也有人性的背面,可是我們能怪他們嗎?在那樣嚴酷的疫情下,任何人都會害怕,他們只是人而已,不是聖人,沒有人生來就偉大。

《在一起》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的“真”。對疫情實境的客觀表現,是它的真實;不避諱人性中的複雜和軟弱,則是它的真誠。不用粉飾美化過的劇情去襯托醫務人員的“偉光正”,以此來昇華整部劇的立意,它沒有刻意迴避那些混亂的,不體面的,害怕的,慌張的,急促的,壓抑的,崩潰的。這樣的真實,纔是“時代報告劇”的意義所在。

責編 | 蘇暄 亦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