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一出生他就处于非常尴尬的地步。在齐国、楚国、秦国、魏国的四面包围下,他一个都打不过,让他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只能十分憋屈的成为战国七雄当中,实力最为差劲的存在。

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到公元前230年被秦国所灭,韩国历经173年。如果是从三家分晋开始算起,那韩国就拥有着近200年的历史。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200多年里,韩国先后迁都4次,先后拥有过5个国都。

那么,韩国究竟是出于哪些原因,这才让他先后迁都4次,拥有过5个国都的呢?

一,从韩原,迁往平阳

韩国国君的先祖,一开始是晋国的大夫,被晋国分封到韩原(今陕西韩城)。但随着晋国王室的不断衰弱,尤其是三家分晋开始后,晋国王室更是形同虚设。

当时韩氏的老大韩贞子,为了能够更好的抢夺晋国的资源和地盘,于是便带领这族人,将自己的大本营从韩原迁往平阳(今陕西临汾)。

平阳依山傍水,又靠近晋国的核心区域,十分有利于跟赵氏、魏氏抢夺资源,因此这一迁都,是韩国发展必走的一步。

二,从平阳,迁往宜阳

大约在公元前424年的时候,韩国将都城迁往宜阳(今河南宜阳)。宜阳位居中原,在当时,赵、魏、韩三家分晋已成定局,韩国的下一步计划便会是逐鹿中原,因此迁都宜阳,是有利于他们接下来对中原地区的争夺。

虽说韩国在宜阳的时间只有十多年,但是这十多年的时间,是为韩国接下来的中原争霸奠定下不少基础的。

三,从宜阳,迁往阳翟

公元前408年,韩国将国都从宜阳迁往了阳翟(今河南禹州)。这地方,地处伏牛山脉和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贯穿其中,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

而在历史上,阳翟也曾经是夏朝的都城。而韩国之所以迁都到阳翟,一方面是因为此地本来就比较繁华,又曾经是夏朝的国都,而另一方面是因为,阳翟靠近郑国,有利于韩国对郑国的各种谋划。

没办法,在当时韩国的周边,秦国、魏国、楚国、齐国,都是他惹不起的存在,他只能从周围挑选一个软柿子捏。郑国于是就这么的,成为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的垫脚石。

四,从阳翟,前往新郑

公元前375年,韩国灭掉郑国,这才拥有跻身战国七雄之一的资本。对当时的韩国来说,新郑(今河南郑州)西高东低,西部大多为山地丘陵,东部大多为平原,再加上郑国的多年经营,这让新郑成为中原地区十分繁华的城市。

人口密集,工商业繁荣,这无疑是国都的最好选择。而韩国的迁都新郑,也正式开启了韩国的强盛。

但不管韩国再怎么迁都,也无法改变他国土狭小,发展空间严重受限的事实,也早早的埋下韩国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伏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