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四川的彭家聲,四代前,也即從他太爺爺始,離開老家,靠着做賣冥幣的生意,輾轉來到果敢。生意做大後發了家,從此定居在果敢。

果敢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的雲南省。

果敢地區原爲中國領土。英國殖民緬甸後,於1894年與清政府重新劃定邊界,雙方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規定果敢地區爲中國領土。3年後的1897年,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清政府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

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彭家聲,1931年出生於果敢。這時,已是民國時期,果敢仍爲緬甸所有。

彭家聲的父親彭積昌共生七子,彭家聲是家中的老大,老二早夭,老三至老七都長大成人,後成爲彭家聲傳奇人生的有力幫手。

彭家聲生於亂世,其出生地又是當時毒品氾濫的金三角地區,加之彭家聲有不甘寂寞,勇於冒險的天性,內外因共同起作用,使得他在18歲那年,抓住了一個機會。

1949年,退至果敢地區的國民黨殘軍在當地土司楊振材主持下,開辦了一個軍事訓練班,彭家聲參加了這個訓練班。結業後,彭家聲被分配到土司自衛隊任分隊長,從此走上了扛槍打仗搶山頭之路。

1963年,32歲的彭家聲升任副大隊長。直至1965年緬甸政府軍進駐果敢、土司政權結束,他才離開果敢地方部隊,回家待機。

彭家聲呆在家裏沒多久,果敢政局再度陷入混亂,同年6月底,44歲仍不甘寂寞的彭家聲,帶着幾十名青年成立了“果敢人民革命軍”,開始向緬政府軍發動襲擊。勝則進,敗則退。果取山多路險,適於游擊戰。再則,果敢有250公里的國境線,方便退避國外,重整旗鼓,回頭再來。

與緬甸政府軍作戰的那幾年,彭家兄弟歷盡坎坷,九死一生,化腐朽爲神奇。因之,驍勇善戰之名也隨之傳開。

1968年1月,彭家聲將自己的部隊改稱爲“緬甸人民解放軍”,進入果敢。在幾近失敗的轉折關頭,竟然奇蹟般地扭轉了戰局,政府對之無可奈何。

1969年4月,果敢立縣,彭家聲任縣長。主政果敢後,彭家聲減少稅收,讓利與民,愛護部下,關心百姓,果敢社會相對安寧。

後來由於各種勢力的消長,彭家聲起起伏伏。從1977年開始,彭家聲一直隱居緬北勐波縣的賀島區。直到後來舊部逐漸控制了果敢的局勢,他才復出主持局面。

1989年,彭家聲成立民族民主同盟軍,與緬政府達成停戰協定,成立了高度自治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彭家聲任特區政府主席。其後,緬甸境內其他十多支武裝紛紛效仿,與政府簽訂和平協議實現停火。這不能不說是彭家聲之功,因爲,是他第一個開啓了和平之路,極具示範效應。

擔任特區政府主席後,彭家聲從來不去特區政府辦公地點辦公,緬政府的常駐官員與聯絡員有事都得上他家彙報。另外,彭家聲也很少參加政府召開的會議,都是派代表去參加。看來,他心裏還是有自己的盤算的,這也埋下了他與緬政府不和的種子。

1990年,彭家聲同意在果敢進行禁毒。不可否認的是,拉隊伍與政府軍對抗時,他曾暗中採取“以軍護毒,以毒養軍”的政策,結果被國際禁毒署列爲世界通緝的十大毒梟之一。

可實現停火後,他又在緬北第一個提出了禁毒,對果敢種植、販賣鴉片採取了非常嚴厲的打擊措施。所以,彭家聲也是一個衆說紛紜的人物。

2002年底,果敢根除了罌粟種植。其後,果敢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展。

在經歷一段時間的和平後,緬甸政府軍與彭家聲家族矛盾再起,2009年8月8日,政府軍派兵攻打了彭家聲領導的果敢同盟軍。同盟軍抵擋不住,很快被擊潰。彭家聲只帶着兩名警衛逃往他鄉,後輾轉到過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其間,彭家聲爲重新打回果敢,四處尋求幫助。2014年,彭家聲已83歲。這年11月下旬的一天,彭家聲和他的兒子、果敢同盟軍司令彭德仁接連指揮武裝力量與緬軍交戰,欲再次奪回對果敢的統治權,卻也更加困難。

彭家聲抗擊政府軍達數十年之久,爲果敢民族爭利益,他也因此得到了果敢人的尊敬。

在彭家聲兄弟6人中,老三彭家富已於2017年6月20日81歲病逝。彭家富跟隨彭家聲常年征戰,戰績卓著,曾任果敢武裝部隊總司令;老四彭家貴具體職位不詳,也是大哥彭家聲的重要助手;老五彭家榮曾任果敢政府駐地——老街市市長;老六彭家華擔任過同盟軍某連連長;老七彭家振是同盟軍副參謀長。

說句笑話,彭家聲的太爺爺從四川販賣冥幣移居果敢時,做夢也沒有想到,他的四代傳人竟能在果敢弄出這麼大的動靜。滄海桑田,後代的事,誰能說得清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