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王聰
2020年10月19日,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NAM)增選100位新院士,其中90名常規成員和10名國際成員。
新增後,NAM院士總數超過2200人,其中國際院士爲175人。入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被認爲是健康和醫學領域的最高榮譽之一。
此前我國科學家陳竺、高福、曹雪濤等曾當選美國國家醫學科學院外籍院士。
此次新增院士中,莊小威、劉如謙、李飛飛、宋紅軍等多位華人學者當選,其中王辰院士當選外籍院士。
莊小威
莊小威,哈佛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
發明了基於單分子熒光檢測的超高分辨率成像方法(STORM),並創造性地將熒光光譜和顯微分析技術應用於單個分子,這種嶄新的物理手段,使得實時揭示覆雜生物過程中的分子個體及其運動步驟成爲可能,在單分子動力學、核酸與蛋白的相互作用、基因表達機制、細胞和病毒的相互作用等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2014年諾貝爾獎頒發給超分辨率熒光顯微技術,莊小威未能獲獎,引發廣泛爭議,2019年莊小威獲得科學突破獎。
David R. Liu(劉如謙)
劉如謙,哈佛大學教授、博德研究所副主任,開發的單鹼基編輯(base editing)和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修正基因組,爲遺傳病的治療帶來無限希望,發展了DNA編碼合成方法大大加速了藥物發現,發展了噬菌體輔助技術大大加速了蛋白質進化。
李飛飛
李飛飛,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國際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學者,幫助建立基於視覺的人工智能領域,帶來多種重要醫療應用,入選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2018年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宋紅軍
宋紅軍,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神經科學系教授。發現並揭示了神經元表觀基因組的意外動態和可塑性,以及其在生理和病理條件下的功能。及時發現了寨卡病毒感染的發病機理,機制和治療方法。
Kam W. Leong(梁錦榮)
梁錦榮,哥倫比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與系統生物學系教授。BioMaterials雜誌主編,主要從事納米醫用材料、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等領域的研究。尤其在藥物輸送和非病毒載體基因輸送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
Edward Chang,加州大學舊金山醫學中心的神經外科教授、主任。他爲破解人腦皮質中語音的功能藍圖,率先開發出先進的人腦圖譜臨牀方法,並率先爲癱瘓的患者提供新型的轉化神經修復技術。
Wendy K. Chung
Wendy Chung,哥倫比亞大學歐文醫學中心兒科系教授,發現並確定了超過45種單基因遺傳病,並領導了新生兒篩查脊髓性肌萎縮症的關鍵研究。
王辰
王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呼吸病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因爲對醫學機構的領導以及富有影響力的臨牀研究和醫學改革入選。
參考資料:
https://nam.edu/national-academy-of-medicine-elects-100-new-members-2020/
編輯|宗華
排版|華園

不想錯過科學網的推送?

喜歡本文?點贊 + 在看 支持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