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爲“詩仙”,與杜甫並稱爲“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李白一生有1000多首詩詞流傳於世,其中《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等名篇婦孺皆知,今天給大家科普李白鮮爲人知的10首詩,看看你讀過幾首?

1、北上行唐代:李白北上何所苦?北上緣太行。磴道盤且峻,巉巖凌穹蒼。馬足蹶側石,車輪摧高岡。沙塵接幽州,烽火連朔方。殺氣毒劍戟,嚴風裂衣裳。奔鯨夾黃河,鑿齒屯洛陽。前行無歸日,返顧思舊鄉。慘慼冰雪裏,悲號絕中腸。尺布不掩體,皮膚劇枯桑。汲水澗谷阻,採薪隴坂長。猛虎又掉尾,磨牙皓秋霜。草木不可餐,飢飲零露漿。嘆此北上苦,停驂爲之傷。何日王道平,開顏睹天光?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至德初年安史之亂爆發初期,當時安祿山攻佔洛陽,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詩筆觸極爲細緻,追本溯源,刨根究底,描繪災民圖時由環境而哭聲,由哭聲而身體,由身體而行動,莫不窮形盡相,給人以極深的印象。

2、紫騮馬紫騮行且嘶,雙翻碧玉蹄。臨流不肯渡,似惜錦障泥。白雪關山遠,黃雲海戍迷。揮鞭萬里去,安得念春閨。

這首詩表達的是詩人即將遠赴邊塞時的矛盾心情。他十分渴望立功邊塞,但踏上遙遠的征途時總不免對家鄉有些戀戀之情。

3、送賀賓客歸越鏡湖流水漾清波,狂客歸舟逸興多。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這首詩基本是李白信手拈來之作,但他一下就抓住了兩樣東西:一個是紹興的鏡湖,另一個便是王羲之當年寫字換鵝的故事。全詩實際上所寫的也就是這兩件事。但它們卻都恰能表現出友人故鄉即山陰的地方特色,同時也都能顯示出賀知章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和才華所在。

4、送友人尋越中山水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迴。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臺。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是一首送別詩,但此詩並非重在表現送者與行者的離別之情,而是讚美了越中的山水之美和友人的詩才逸興。

5、王右軍右軍本清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遇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這首詩中王羲之愛鵝的典故出自南朝宋虞和“論書表”。詩人以簡潔精煉的語言把上述故事詩化了,便於人們朗誦、歌唱。

6、結襪子燕南壯士吳門豪,築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

這首詩,可以看作是李白讀《刺客列傳》後所作的詠史詩;也可以看作是李白頓悟生命價值即興抒發的豪情。

7、鸚鵡洲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這首詩寫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當年春天,遇赦的李白經過一冬的巴陵之遊又回到了江夏。在這裏,詩人覽勝訪友,一度又恢復了詩酒放誕的豪情逸致。此詩借描寫鸚鵡洲的豔麗春景以及古人禰衡的悲慘遭遇,反襯詩人自己飽經顛沛流離之苦的孤寂心情。

8、春日醉起言志處世若大夢,胡爲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慾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這首詩深受陶淵明《飲酒》詩的影響,是“擬陶之作”,但又保持着李白自己的風格,寫得“流麗酣暢”。不象陶淵明那樣沉靜、淡泊,只在沉醉的時刻,有些陶淵明的影子,等他一旦完全醒來,就又回覆到豪放曠達的李白了。

9、蘇臺覽古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裏人。

這首詩所表述的不僅有古今盛衰的歷史喟嘆,而且有執着強烈的生命意識。因爲,作爲萬物之靈的人,總是在不斷追求着自由自在,追求着超越解脫。但是,這種渴望與追求常常難以實現,人就常常難免陷入一種痛苦絕望的境地。

10、赤壁歌送別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這首詩把歌詠赤壁和送別友人這兩個內容藝術地統一起來,並突出前者。作品風格慷慨雄壯,蘊含了作者濟時救民的思想感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