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過最惡毒的謾罵,是來自我的父母。」

當你看到標題時,也許會覺得匪夷所思,你根本無法想象這種惡毒的手段有一天會和我們的父母扯上關係。

如果你有關注最近一年的新聞,你應該會對PUA有所瞭解。PUA,顧名思義就是藉着愛的名義,披上「爲你好」的外套,卻不擇手段打壓你、指責你、嘲諷你、擊垮你,最終控制你。

從我們接觸PUA這個新名詞開始,基本上就簡單粗暴地認爲PUA只會出現於兩性關係間。但事實上,我們都錯了,兩性關係並不是PUA的高發區。

原生家庭,纔是PUA重災區!

「你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好」

挫折式教育,是家庭PUA的第一招。

說說大學同學小董的故事吧,以下內容來自本人口述:

我的父親脾氣暴躁,典型而傳統的大男子主義,在外一旦遇到不順心的事,回到家便是對我一頓痛罵。

和父親相反,我的母親更像是一個爛好人。每當父親發脾氣時,母親總是默不作聲,承受着這些暴風雨。

但母親卻有一個習慣,就是打擊我。當我拿到獎學金時,母親只會感嘆我沒有考上研究生;當我的作品獲獎時,母親卻嫌棄我不會兼職賺錢。

從他們嘴裏,我聽到最多的話就是:

「我這麼辛苦還不是爲了你;你看看誰家的孩子怎麼怎麼樣了,你怎麼這麼不懂事...」

我深知這是種畸形的愛,但我不能說他們不愛我。

他們會按時給我打來生活費,會給我做不同花樣的菜,會定期給我打電話問我近期狀況...可是,他們似乎很吝嗇自己的讚美,從來沒有想過我想要的只是一句肯定,哪怕不否定也好。

我敏感、小心翼翼,甚至可以說我從不敢相信任何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被撕成兩半,一半的我開朗積極又溫柔,身邊的朋友也很多;另一半的我凡事小心、害怕失去很少與人交心。這種雙重人格,既可恨又可憐。

上面的內容,看起來簡單而枯燥,卻是無數家庭PUA的縮影與家庭PUA「受害者」的真實寫照。

在PUA理論裏,有一招就是教學員如何打壓對方,並慢慢讓對方自卑,以達到控制的目的。這個理論和「看看誰家孩子多好」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可能父母說出這句話的初衷,只是想激勵孩子。但這種永無止境的隨意打擊、嘲諷、指責,只會讓孩子越陷越深,最終走入自卑懦弱的深淵中,這種自卑往往會相伴一生,並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不管你怎麼努力你都是最差的。

如果你是子女,回想一下你是否聽過類似的話?如果有,很不幸,你被PUA了!

「我這麼做都是爲你好」

武志紅老師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在中國,你要當皇帝,只要生個孩子就行。」

爲什麼這樣說?畢竟在現實中,你想要別人對你另眼相看需要無數倍的努力,最終可能還無疾而終。

但生孩子不一樣,生孩子是唯一一個你不需要太大能力,但卻能夠完完全全做到對另一個生命掌控的有效途徑。

「爲你好」,是家庭PUA中又一個有效且很難看出破綻的招數。

如果你是父母,也許你也曾說過「我這麼做還不是爲孩子好」之類的話;如果你是子女,這些話你肯定聽了不止一遍兩遍。

這席話,表面上看起來是爲孩子好,本質上也是爲孩子好,但帶來的結果卻往往根本不是爲孩子好。

「你一定要考個編制,我這麼要求都是爲你好」

「那個男人家庭條件不行,你不要和他相處了,我這麼說都是爲你好,不然以後有得你後悔的」

「別人家孩子都在考研,你怎麼就知道天天擺弄你那破音樂,趕緊去看書考研,我這麼說都是爲你好,聽我的沒錯」

...

一個又一個「爲你好」,卻是滿滿的束縛與控制。在這些家庭中,家成了牢籠,愛成了枷鎖,親人成了恐怖的劊子手。

聽到這些話時,孩子明明感覺到自己不被尊重,卻無法表達不滿與憤怒。因爲父母都是爲了自己好啊,如果反抗不就成了大逆不道。

「你知道我爲你付出多少嗎」

「我這麼累,還不是爲了你」

「要不是你,我和你爸早離婚了」

「要沒有你,我何必過得這麼辛苦」

...

PUA中最典型的一招,苦情式道德綁架。

父母們永遠不知道,這種帶着自虐式的洗腦言論如果說多了,在孩子內心就會印刻下自己生來就是欠父母的,自己自打出生那刻起就已經欠了一屁股債。這個債沒法還,以後的每一天在面對父母時都滿是自責與愧疚。

有一期《奇葩說》讓Dr.X印象深刻,節目中黃執中說了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媽媽,每次都會把魚肉留給自己的孩子,自己卻只喫魚頭。等到快去世時,媽媽對孩子說自己其實不喜歡喫魚頭。

聽到這個故事,我們的第一反應是感動。

但是!感動的背後卻是愧疚!因爲這種情感上的道德綁架,比「爲你好」更加難以掙脫。

這樣的自責有意義嗎?捫心自問,這種自責與愧疚固然會抬高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但更多的是讓孩子活在負能量的陰影之中。

家庭PUA下長大的孩子

有些父母的愛太過於沉重了,失去了自我,像一個枯藤一般纏繞在子女身上,哪怕最後吸乾了兒女,還不自知,甚至覺得自己偉大。

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曾意外袒露自己的軟肋——原生家庭的痛苦。

「我一直處於一個極不自信的狀態,我要做得比別人好很多,我心裏纔會踏實。」

我們很難想象,這席話是從平日裏看起來自信熱情的董卿嘴裏說出來的。

父母不給她照鏡子、不給她買新衣服,甚至不給她參加任何文體活動...這種近乎變態的家庭PUA行爲,讓年近50歲的董卿依然時常自卑敏感。

自卑、敏感...這些對於家庭PUA受害者來說已經算是不錯的結局。那些長期經歷父母PUA的孩子,更缺乏感受愛與表達愛的能力,他們內向、懦弱、患得患失、小心翼翼...也更容易成爲校園霸凌和性侵案的受害者。

這纔是最好的家庭關係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類本性上最深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讚美、欽佩和尊重。」

在家庭關係中,這依然很適用。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你的一句誇獎或讚美也許會成爲孩子日後更加努力的動力。這句讚美,不僅僅只是浮於表面的效果,也許它會指引着孩子朝着這個方向努力。

另外,尊重孩子也十分重要。孩子一般從3歲開始便有了自我意識,所以從這個時候開始要多詢問孩子的意見,不要把孩子當作寵物去圈養,這更有利於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

最重要的是,還是希望你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你到底想要一個能歌善舞、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出色,但已經失去自我的孩子。還是想要一個真正獨立、完整的孩子。

作爲3個孩子的父親,Dr.X也時常爲親子關係感到焦慮,也有不知道處理親子關係的時候。

但Dr.X自始至終覺得,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不是讓外人看到他們做得有多好,而是讓他們能夠真正瞭解自己,學會獨立面對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與挑戰,以自信、溫柔、陽光、熱情等所有能夠想到的美好詞彙去面對生活。

Dr.X說

可能你是家庭PUA的受害者,希望你在經歷這些後,能夠真正找回自我。可能你已經爲人父母,希望你不要讓自己的下一代成爲家庭PUA的受害者。

#健康好文,百裏挑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