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財經(ID:chaintruth)原創

作者 | 趙磊

編輯 | 饒霞飛

“現在不上,還要等到什麼時候?”

2020年火爆的市場行情,讓一些投資人坐不住了,一位參與過某互聯網教育獨角獸早期融資的投資人對燃財經表示,這大半年來他每天都在翻看被投項目名冊,給創始人打電話,讓他們趕緊做財務合規,準備材料,提前和投行的人接觸,“不管能不能上,先把隊排上。”

創始人們更急,本來去年的市場已經非常冷了,在美股、港股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大多都是破發,一二級市場估值倒掛的情形非常嚴重,沒想到今年疫情影響下,全球經濟全靠寬鬆的貨幣政策吊着一口氣,側面利好了金融市場,A股、港股、美股都迎來了牛市,投資者們瘋狂把錢砸到股市裏,這讓本來已經打算流血上市的創始人們紛紛激動起來。

那些穩如泰山的超級獨角獸們,也開始把握這“最後的機會”。

10月8日,平安集團旗下的投資理財平臺陸金所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招股書,尋求在紐交所上市,上一輪融資之後估值近400億美元,IPO融資額或達20億至30億美元,將有望成爲美股史上最大的金融科技IPO。

而在國內,螞蟻集團尋求在科創板和港股同步上市,估值或達2800億美元;另一家金融科技公司京東數科也已確定落戶科創板,估值也有望達到300億美元,兩家重量級的公司都將對A股市場造成巨大的衝擊。

在中科院《互聯網週刊》公佈的“2020新經濟獨角獸企業150強”榜單中,螞蟻集團、陸金所、京東數科分列第2、5、7位,這份榜單上的其他超級獨角獸們,也已經走在上市的路上。

圖源 /《互聯網週刊》

排名第一的字節跳動將在一年內把估值500億美元的Tiktok分拆在美上市;排名第三的滴滴出行被傳考慮最早於2021年上半年在香港上市,估值或超600億美元,但滴滴隨即否認,此前在阿里拍賣網上曾出現某“全球領先的網約車出行平臺公司”部分股權拍賣,標的爲A輪優先股,可見滴滴管理層和投資方之間對上市存在分歧,但有人確實急了;而排名第四的快手也傳出將最快於年內赴港上市,估值約500億美元。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後年就晚了。”一位投行人士向燃財經表示,“現在不管巨頭,還是剛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只要不是押注未來硬科技的,都在搶灘登陸,這可能是移動互聯網最後一波上市潮了。”

技術紅利和人口紅利將要消失殆盡,一股持續近十年的浪潮,即將伴隨着最後一批獨角獸巨頭的上市宣告結束,技術與資本的熱血故事也將暫時告一段落。

IPO大逃亡

“看着人家公司股票翻倍的漲,我有幾位前幾年的老同事去了跟誰學,分到了一些期權,現在人都已經在北京買房了,這都是命,羨慕不來。”陳明嘆了一口氣,他所在的某互聯網大廠,雖然工資高,但至今沒有上市。他早就不想幹了,但是公司估值很高,他捨不得手裏的期權,“別看少,真上市了能翻好幾倍。”

疫情肆虐下,全球資產配置都在向股市傾斜,從3月份美股熔斷後,各大指數觸底反彈,一路上漲,即便經歷了8、9月份的震盪,回調了一部分漲幅,但截至目前,納斯達克指數漲了28.35%,深證成指漲了30.42%,上證指數也漲了9.11%,恒生指數雖然下跌了12.84%,但恒生互聯網科技指數漲了40.19%。

這讓已經上市的新經濟公司們狠狠撈了一波油水。依年初至今漲幅來看,多家互聯網公司股票漲幅超過100%,如蔚來、人人網、跟誰學、貝殼、京東、拼多多、B站、網易有道、美團點評、小米等,買入以上任一家公司的股票並持有一年以上,都能獲得非常高的投資回報。

圖 / 老虎證券 燃財經截圖

一邊在熱火朝天的賺錢,另一邊卻有很多公司錯過了好時機,那些超級獨角獸們總想着撐到最後,市場會給最高的價碼,但是在這個時候,連他們也眼紅了,上市,成了擺在他們面前最好的選擇。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場新股發行的數量達到1540支,幾乎是去年的一倍,其中IPO數量433起,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403起,按金額算,今年全年中資企業IPO融資額高達6279億元,已超去年全年的5986億元,更何況後面還跟着螞蟻集團這樣的巨獸。

衆多業內人士預測,A股的這波行情從中芯國際開啓,將以螞蟻集團的上市作爲終點。“螞蟻的體量實在是太大了,上市之後將吸納一大部分市場資金,到時候投資者手裏和市場上都沒錢了,牛市可能就會停止。”一位長期研究二級市場的券商人士對燃財經表示。

對於這些獨角獸來說,越晚上市,就意味着只能喫剩下的殘羹冷炙,這就是一場大逃殺,比喻爲“搶錢”也不爲過,對於中小型新經濟企業來說,就算拼了命也要跑到這些巨無霸的前面,不然只有被碾壓的下場。

即使是已經上市的巨頭,也不想放過這波絕佳的市場機會,2020年,在美上市的互聯網中概股開啓了回港二次上市的浪潮,先是阿里、京東、網易,後是B站、攜程、新東方等,既能提振股價,又能增強投資者信心。

排隊上市的着急,已經上市的也着急,但最着急的還是前幾年資本泡沫催生出的那些獨角獸,一輪又一輪的融資砸進去,遲遲等不到退出的機會,又不願意賠本折價賣給別人,對那些幾乎已經絕望的投資人來說,2020年的這波行情是他們唯一解脫的機會,甚至還有希望小賺一筆。

上述參與過某互聯網教育獨角獸早期融資的投資人就很焦慮,他曾經爲手裏的股權驕傲甚至膨脹過,在線教育最火的2018年,有人找上門來要以當時估值溢價30%買他手裏的股權,他立馬拒絕,“我熬到上市,遠遠不止這個價格”,可是後來在線教育賽道逐漸冷場,他手裏的這些股權也越來越成了堵在心頭的一塊石頭,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直到今年這波行情,他意識到,這可能是唯一的離場機會了。

所有人都知道,錯過這一次,下一次就不知道猴年馬月了,比起疫情之後迴歸正常的貨幣政策和市場熱度,新經濟的創業者們更擔心的一點是,未來的資本還會不會青睞他們?

移動互聯網塵埃落定

獨角獸,這是一個曾讓無數互聯網人心動過的名詞,假如一個創始人能把公司做到獨角獸級別,那他就跨入了明星創業者的行列,足以在移動互聯網大潮中青史留名,但在今天,越來越少的人能意氣風發地宣稱要將自己的公司做到十億美金,一個創業者說,活下去就心滿意足了。

過去,成爲一個獨角獸公司是很容易的,但現在越來越難。

在《互聯網週刊》這份“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企業榜單”中,如果仔細研究,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估值最高的這些獨角獸沒有一家是近三年成立的,最年輕的要屬排名第27位的華大智造,從事生命科學與醫療健康領域儀器設備研發,公司成立於2016年4月,而榜單上的絕大部分公司,成立於2013年-2015年,也就是移動互聯網最蓬勃發展的那幾年。

巧的是,2013年-2015年,正是PC時代最後的一波上市高峯,2014年全年,共有31家企業陸續完成IPO,相比2013年的16家幾乎翻倍增長,其中阿里巴巴是當之無愧的頭號玩家,京東則稍早於2014年1月上市,此外還有陌陌、迅雷、智聯招聘、聚美優品等,2013年下半年則是58同城,去哪兒網,500彩票網、汽車之家等。

一邊是瘋狂上市,另一邊則是老玩家的謝幕。2014年,陸續有中概股從美國打道回府,這些開啓私有化進程的大多是PC互聯網時代最先獲得資本青睞的遊戲公司,盛大遊戲私有化、巨人公司私有化、九城私有化,“美國市場看不懂中國的遊戲公司,就像看不懂今天的虎牙、鬥魚、YY等直播公司一樣”,回A股,這是當時許多遊戲公司的想法。

時間回到2020年,也有許多中概股要私有化了,這些也都是互聯網“老人”,新浪、58同城、攜程、易車、聚美優品、搜狐暢遊,甚至時不時有人會問,百度啥時候從美股退市?

圖 / 視覺中國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根本是由於暗合着某種規律:從興起到巔峯再到衰落,又一個時代走到頭了,有些公司能在自我進化中完成歷史的跨越,有些則只能逐漸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但可以確定的是,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和空間供那些還沒有上岸的公司繼續發展壯大了,上市不僅關乎着創始人和投資人的財富自由,也關乎着公司能不能存糧過冬,能不能等到下一次紅利的到來使自己完成跨越。

被優酷合併的土豆網,就是因爲上市沒成功,而倒在了移動互聯網到來的前夜裏。

但毫無疑問的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已經消失殆盡了,榜單上最優秀的獨角獸公司都已經是“老人”,CVSource投中數據給出的結果顯示,2018年成立的獨角獸只有4家,2017年成立的獨角獸有12家,2016年有19家,2015年則有44家,享受紅利的佼佼者,如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已經是市值千億美元的巨頭。

互聯網變得平靜了。在科技記者袁斯來的視角中,在底層技術沒有更新的情況下,科技公司的創新普遍枯竭,一些公司參與到了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的進程中,如打車、外賣、電商、本地生活,在激烈的競爭中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最終由資本主導的大合併劃上句號。

一個細分行業最頭部公司的上市,往往就意味着這個行業已經塵埃落定,即便不是一家獨大,也是雙雄並立或三足鼎立的格局,而整個互聯網行業裏最頭部的幾家超級獨角獸都要上市了,也就意味着,移動互聯網的故事即將告一段落了。

資本和技術:飛輪何時再次轉起來?

2014年,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這八個字第一次出現在達沃斯夏季論壇上,那時候還沒有幾個人明白這八個字的力量,中關村創業大街的咖啡店裏,有人和總理握了手,他們充滿幹勁地掀起一股創新浪潮。

到了2019年,全國新增創新創業公司僅1427家,而在雙創剛提出的2014和2015年,這個數字都超過了9000,2016年也有2053家創新公司成立。

縣城手機店老闆小米,是不自覺的歷史見證者,在2015年和2016年,每到學生放假,都來店裏排着隊買手機,村裏人進城了,也會給鄉親帶個幾百元的智能機回去,“聊微信,方便”,小米靠着手機店,買了20多萬元的大衆車,置辦了一間50多萬元的臨街商鋪,給上小學的女兒報了各種興趣輔導班,還生下了二胎。

現在,他每天都爲錢途擔憂,手機生意不好做,門庭冷清,有時一天只能賣兩個手機,賺50塊錢,他逢人就打聽什麼生意好做,想盡早轉行。

宏觀的數據則是,國內手機出貨量增速連年下滑,2015年國內智能手機出貨量5.18億部,同比增長14.6%,但到了2020年1-9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僅2.26億部,同比下降21.5%,QuestMobile發佈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0半年大報告》顯示,全網月活用戶在疫情期間衝高後回落至月均MAU11.55億,這個數據在2019年和2018年同期爲11.35億和11.09億。

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消失後,連時長紅利都快被消耗殆盡,即使在疫情加深羣衆對互聯網依賴後,2020年6月全網用戶人均時長也只同比上漲了5.2%。

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乏味,你有的業務,我也要做,即使可能沒有什麼成效,一個時髦的詞流行起來,“內卷”,公司之間拼價格、公司內部的員工之間拼加班時長,想要脫穎而出而付出的成本越來越高,就像節節攀升的獲客費用。

互聯網公司開始比拼“內功”,說直白點就是比誰耗得起,外部資本開始捂緊口袋,一來他們自己也沒錢,二來確實沒有什麼能像共享單車那樣一個故事就讓人全身血液沸騰。華興資本的創始人包凡2018年接受36氪採訪時說:“把各種服務搬到移動互聯網上,大小巨頭還有很多事可以做,但從投資角度,這個我覺得已經玩得差不多了。”

資本的偏好開始轉向了,要麼是硬核科技,要麼是B端生意,拉出來最新獨角獸的名單,普通C端用戶可能一頭霧水,連常年關注投融資的創投記者們,每有一個融資消息,都要百度一下這家公司到底是幹嘛的。

“再投消費互聯網的項目,真的是投不起了,入口都已經被巨頭把持,沒幾家VC能輕易打破這種格局,不如去着眼未來,投確定性高一點的醫療和硬科技,雖然回報慢,但總得幹活兒不是。”一位投資人對燃財經感慨。

圖 / 《超體》

《三體》中,地球基礎物理研究的進展被智子鎖死,科學家們只能在應用層尋求極限突破,但是這條路終究走不下去,一些有理想的物理學家自殺了,留下來的人也空留長嘆。4G技術週期內的技術紅利和人口紅利都消失了,這讓資本和技術的飛輪逐漸慢下來,只有在漫長的技術積累後等到下一次技術突破,才能再一次迎來爆發式的應用層創新。

“假如以10年作爲一個週期,2010年開啓的移動互聯網,到了交答卷的時刻。流量紅利被各方蠶食後,腰部互聯網公司也觸碰到最後的天花板。同一個賽道上,除了要面對越築越高的壁壘,還有可能面臨巨頭的碾壓式擴張。接下來,最重要的是守成式的穩中有進而非冒險開拓,這是符合資本邏輯的自然之舉。任何可能傷筋動骨的創新,都會讓這些公司猶豫不決。”袁斯來在《腰部互聯網沒有新聞》這篇文章中寫道。

2020年到2021年,當最後一批移動互聯網的弄潮兒們通過IPO大逃亡進入安全場時,這個行業還會有驚喜等着我們嗎?

*題圖來源於《飢餓遊戲》。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陳明、小米爲化名。

*免責聲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