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家居網 設計頻道】在過往的《私宅設計名人堂》欄目中,我們看到了近40年老房變身星級酒店,以及祖孫兩代人共同居住的“可生長的家”。每一個家都在訴說自己故事的同時,展現出不一樣的樣貌。

在本期,設計師榮燁帶來了一個質感十足,又充滿文藝氣質的家。在設計師的巧妙設計下,330平米別墅中的諸多“雞肋”空間,變身爲大人與孩子們,向內關照自我的精神領地,書寫歲月的靜美和睦。

一樓平面圖

二樓平面圖

三樓平面圖

設計師主要採取以下方式改造這一空間

改進玄關面積過大,缺乏實用性的問題。通過磚牆、玻璃等劃分空間並保留隱私。樓梯位於房屋中部,體量較大,側面和底部空間比較雞肋,和公區空間缺乏關聯。設計師利用樓梯原結構設立書櫃,整體抬高,將底部空間改造爲孩子的活動場所。將本處於花園的門廊加入到室內起居室,提高了採光,拓展了空間,豐富了動線設置。二樓作爲親子空間和孩子的臥室,加大了空間的可延續性設計,豐富空間局部功能。

玄關與起居室之間,用老磚牆做了空間的劃分,並帶出進入起居空間的過道。大面積長虹玻璃和鐵藝格子窗,既讓視野有所延伸,又保留了起居空間的隱私。

在牆體退讓出的空間處,設置了“L”形的玄關收納單元。櫃體的容量大概是100個20寸登機箱的儲藏空間。卡座長度可以輕鬆坐下三個人同時換鞋。

設計師利用樓梯原本牆體結構設置了書櫃,讓大人小孩都有便於自己取放書籍的區域,增加了樓梯動線拿書的的實用性。

異型空間改爲孩子的“寶藏地帶。樓梯區域整體抬高15cm,界定孩子的玩樂和閱讀空間。攀爬釘的樓梯立面,又給孩子帶來了一個驚喜。窗戶處的卡座,方便大人在這裏閱讀和陪伴。

花園門廊加入到室內起居室空間,提升起居室採光,豐富了空間的動線設置。頂上兩邊對稱的過樑離地高度只有2.35米,如果統一下壓吊頂難免壓抑,所以採用回收的老木板對兩根大梁進行裝飾和弱化,老木板特有質地塑造了平和寧靜的空間氛圍。

女主人清楚自己的習慣與需求,客廳、餐廳、廚房之間緊密聯繫,方便她與孩子的日常生活。

水槽設置到有樹景一側的窗邊,在蔥鬱清涼的綠意映帶下,水盆區的家政也是輕鬆愉悅的。

開放式廚房選擇漏斗式的油煙機,造型上比較利落也方便清洗。水盆櫃和竈具櫃體高度根據女主人身高進行定製做了高低處理。

通往衛生間的走廊盡頭裝飾了彌生志的掛畫,降低經過走廊時的冗長感。

只有2平米的客衛設置成馬桶間。波浪面亮光的墨綠色牆磚搭配黑白拼花馬賽克地面,拉出空間感並提亮空間,盥洗臺下方擱板可以搭配藤籃,用於日後收納的拓展。

設計師利用樓梯下部空間嵌入浴缸功能,在一天忙碌後,屋主可以用泡澡的方式舒緩調整疲憊身心。

一樓客房是女主人爲雙方父母準備的,牆面配色是cf18“歡迎回家”的主題色-暖木棕,色調偏軟,屬於溫暖感強烈的顏色,爲老人房注入了寧靜的包容感。

二樓算是整個房子的第二起居室。利用牆角設計的樹屋,隱蔽了構造柱的同時製造了有趣的空間場景。

兒童房衛生間採用充滿陽光活力的橙色和灰藍色搭配,衛浴空間變得活潑有趣起來。

三樓樓梯間擁有大面積採光和層高的優勢,以百葉窗框構架出空間的層次,百葉可以調節角度引入光線,讓樓梯空間更加舒適。

原有的露臺空間變成了一個多功能的書房。

主臥空間延續了屋主喜好的湖綠色,搭配了深藍色的絲絨布藝,魚骨鋪地板的溫潤,讓人回到臥室可以自然放鬆,深藍色絲絨的窗簾和牀檔營造空間的復古和高級感,但一切都看起來簡單,舒適,自然。

利用牀尾空間規劃了一處臥榻,臥榻下部空間作爲小件衣物收納,用兩扇摺疊玻璃木門實現空間的開合,屋主夫婦可以窩在這裏閱讀、冥想或是彼此促膝談心,享受恬靜時光。

衣帽間做了雙開門的摺疊門,摺疊門上半部分加入了長虹玻璃,讓視野可以得到延伸,光線可以自由的滲透,放大了空間感受。

每個人彷彿都需要一塊屬於自己的居心地,放鬆,撫平,內觀。當我們感到平靜,也是體察到自然與生活相融之時,看到日光灑落在桌子,地板和牆面上就能感受到這裏的平和與包容,就像《人生果實》的電影裏那句:「在這種安心中度過每一天,比什麼都要美好」。

本期主講名師

榮燁

成都吾隅家居設務所創始人

通過“設計思考”去滿足屋主對於家的功能需求及情感連結

用多元化創意嘗試,爲每一個家開啓新的可能

《私宅設計名人堂》系列欄目持續更新中.....

關於《私宅設計名人堂》“堂”在中國文化中代表房子,而它亦有着不流於字面的意義,課堂,是學習之路上的進階,“登堂入室”代表着學問或技能的爐火純青,而“殿堂級”更是對於某個人在其所深耕領域的極高嘉獎。依託於PChouse Award私宅設計大獎,由PChouse發起併成立的“中國頂尖私宅設計名人堂”以“堂”命名,其內涵既是立足於“房子”基礎上的探索與思考,也是由此發掘中國最頂尖的私宅設計師,傳遞最具時代意義的居住美學風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