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日,上海野生动物园发生了一起命案。

一名园区的工作人员,突然被群熊袭击,活活咬死。

而当时车上的游客,亲眼看着熊把人咬死的全程,不断发出恐慌的声音。

从拖走人到咬死这个过程其实很短,按现场的人来说,是当场死亡。

这事发生在前天,而昨天官方才发出通报,确认此事是真的,并马上闭园反省。

接着到了昨夜,事发现场视频也曝光了,看完真的挺吓人的。

虽只有短短几秒,但看到一群熊突然一起跑向人的地方,而人已经被几只熊围在一起,撕咬起来了。

这特么就是活活被咬死啊!看到的游客绝对是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很多人说这些熊一定要击毙。

也有人说以后再也不敢去野生动物园了。

此次事件,我想有四个关键词:

被咬死的工作人员,亲眼看到的游客,咬人的熊,盈利的动物园。

至少我认为前三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无辜”的。

2

被猛兽咬死,谁的错?

首先,对于这名被咬死的工作人员:

他的无辜在于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份工作,本来饲养人员应该要有充足的安全措施的,但这次竟然当场被野兽咬死,一是饲养人员估计没想到被圈养起来的熊的凶猛,二是园方对这类事件考虑不周,有一定责任。

其次,对于亲眼看到的游客:

那绝对是此生最大的刺激,毕竟看到自己的同类就在不远处被活活咬死,这是何等绝望,从车里本能的尖叫与恐慌声,游客的绝望可以想象。

然后,对于咬人的熊: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无辜”的,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知道,动物园里的动物是长期被禁锢在密闭环境里的,虽说这是野生动物园,但始终会对动物的天性造成扭曲;再加上正因为是野生动物园,所以这群熊的野性应该还没完全泯灭。它会袭击人,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而这些责任,最终便落到了园区身上,这类园区有哪些共通的弊病?

第一,很多动物园为了盈利,不会让野兽吃饱,一般会饿着它们,好让游客花钱给动物投食——但却没想过,正是因为野兽吃不饱,所以最后可能会选择吃人。

第二,饲养员为什么能够在没有安全措施之下就接触猛兽,而且还是猛兽群?园区的施工环境难道如此恶劣?不能保证工作人员在作业时不会影响到野兽?

所以,这次上海野生动物园,真的不能光反省就了事。

3

记得之前就有人指出,上野十年养死六只大熊猫;

还有四年前,@世界动物保护协会 就发文批评上海野生动物园。

因为四年前上野向游客发出了拥抱小老虎的邀请。

动物保护协会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

因为有些游客,觉得自己不仅能够和“森林之王”老虎拍照,还能摸老虎屁股,多威风啊!

可是殊不知,大部分圈养的老虎幼崽,在出生两到三个星期后就被迫与它们的母亲分离。

而游客们与幼虎的肢体接触、近距离观赏和频繁的把弄,会给它们造成巨大的压力和伤害。

你想想,这些猛兽虽然看似被驯服,但是它们真的能够做到野兽的天性被完全抹灭吗?

宁波当年就发生过一起老虎吃人事件。

还有一个更凶残的视频,一名游客掉进了动物园的老虎笼。

从一开始的老虎打量,直到十几秒后,老虎确认此人可以吃下。

于是,直接袭击,将这名游客叼起,跑向远处撕扯……

以上种种,无一不在说明:

野生动物是属于大自然的,而不该用于旅游娱乐。

人类过度接近野生动物是非常危险的,不只是人身安全,还会造成猛兽突然受惊吓而失控攻击人类!

4

写到最后,我只想说:

这些年,动物园里的动物伤人事件,屡屡发生,每年都能引起注目。

但是,却没见情况能有多大改善。

一是,动物园一直以来的火爆程度,也非常充分说明了,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一切都是人类的金钱与欲望的产物。

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心不够,以为自己是最高等动物,就能掌控其他所有动物的生死。

如果我们能够从小教育孩子,在观看动物卡通时,能够告诉他们,这些熊不一定个个都是憨厚可爱的,也可能非常凶残,所以要与它们要保持距离,以免伤到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提醒自己,猛兽就是猛兽,就算它被关在笼子里,就算它被人类圈养,它依然是猛兽,不要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它们之上。

因为动物跟人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不具备控制情绪的能力,和思想道德的修养。它们最终是属于大自然的。

那个被熊群活活咬死的饲养员,就是在用鲜血告诉我们:

野生动物和人类是有界限的,不要耍小聪明,自欺欺人,任何时候,都该保持一颗敬畏自然的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