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秋天來得特別早,往年這個時候也就初見秋意,桂花始開。但入秋早,各種秋冬疾病的風險也來得更快。

不僅全球新冠第二波疫情已經卷土重來,在兒童聚集場所的各種傳染病也開始肆虐:手足口、咽峽炎

最近後臺的留言與問題能看出,家長們大多都在糾結孩子怎麼在學校、幼兒園做好防疫。

畢竟家長不能像之前隔離在家時時監督,孩子的洗手“怠慢”問題就變得十分突出。

“人羣密集”的教室與不徹底的防護清潔,真的是讓老母親老父親心底難安。

有沒有辦法,溫柔地讓孩子不逃避甚至牢記洗手這件事呢?

我的答案是,做個遊戲吧!

用100個親子游戲,記錄100個陪娃瞬間,迴歸我陪娃的初心。

我是朵媽,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006篇打卡文。

最近在家閒暇的時間,我開始整理朵朵和豆豆的照片。

不翻不知道,二十幾個相冊,五千多張照片,都是兩個娃成長的點點滴滴。

看着照片,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不禁感嘆孩子們就像被時間吹氣球,呼啦呼啦就吹成了現在的模樣。

整理朵朵和豆豆兩姐弟的照片,不禁感嘆基因的強大,兩枚小喫貨屬性暴露,親姐弟無疑:

小朵朵

小豆豆

不過相比之下,豆豆似乎更愛“喫”,小手能摸到的東西,都要先送進嘴嚐嚐味。

其實豆豆這種“萬物皆可嘗”的狀態,是這個年齡段(出生到2歲間)孩子比較正常的狀態,是發育階段探索世界、訓練感知力的方式。

注意好孩子隨手能抓的玩具物品的清潔和消毒,家長隨着孩子年齡進行引導,一般問題不大。

只要能抓住的,都能“喫”

但東西清洗起來容易,有時候反而是給孩子洗手難。

剛開始寫公號的時候,後臺常常會收到寶媽們關於養育孩子的各種問題,其中不乏問到孩子洗手的問題。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寶媽說自家孩子,玩水時如錦鯉入塘渾然一體,但只要讓他洗手,那掙扎的程度彷彿活泥鰍在懷,生怕靠近水龍頭。

想象一下那個畫面,我也忍不住跟這位寶媽一起頭疼。

孩子愛玩水卻不愛洗手,在平時就已經夠讓家長們頭痛,而在新冠疫情尚未完全解除的情況下,更是個大隱患。

要知道這半年時間裏,專家學者們都一直在強調,保持正確的洗手方式,對防範新冠病毒是有重要作用的。

不久前剛度過了國際洗手日,今天我就帶寶貝們打卡一個洗手遊戲。

這個洗手遊戲叫做【逃跑的胡椒粉】。如果是對遊戲力有所瞭解的家長,估計對這個遊戲不會很陌生。

一隻裝滿清水的大湯碗,一瓶胡椒粉,肥皂和洗手液。把胡椒粉鋪滿整個碗中的水面,遊戲開始!

我先讓朵朵直接伸一個手指進去,水中的胡椒粉馬上像受到吸引一樣,團團沾上朵朵的手指。

媽媽,這些胡椒粉好惡心!都跑到我手上了!那如果細菌啊病毒都像這些胡椒粉一樣黏在你手上,會發生什麼呢?會……拉肚子?那媽媽現在來教你一種方法遠離這些胡椒粉吧!

我給朵朵的手指抹上一些洗手液,然後讓她再將手指伸進水中,開始“見證奇蹟”——

眼見着水面上原本密密麻麻的胡椒粉,如同奇蹟般地向碗邊沿跑去。

“啊!跑了!”朵朵驚呼。

我換了一碗清水倒上胡椒粉,再讓朵朵給另外的手指抹上肥皂,伸進水中。

結果如出一轍,朵朵見到胡椒粉這麼“聽話”,真是高興壞了。

那麼下次朵朵自己洗手的時候,會做什麼呢?我會抹洗手液!肥皂也可以。朵朵真的好厲害啊!

上半年正當疫情期間,我和朵爸感嘆,感覺這幾個月裏洗的手,比得上之前的幾年了。

回想一下,即使是在沒有疫情之前,我讓朵朵和豆豆堅持“飯前便後”要洗手,也更多是命令式的要求。

他們既不怎麼明白爲何要堅持洗手,也並不會把洗手當做一件有益乃至有趣的事。

疫情期間,我們幾個大人會因爲對病毒的恐懼而堅持清潔消毒,但這個年紀的孩子是很難理解這個病毒的恐怖。

洗手這麼“麻煩”的事,孩子當然是能躲則躲。

記得很久前在社交賬號上看到孫儷吐槽自己必須對倆娃耳提面命,催促洗手,不然就會果斷出岔子:

瞬間就有畫面感了是不是?有娃的場合,老母親需要操心每一個帶娃環節。

即使偶爾產生自暴自棄放任自流的想法,但轉念又會發現,現在放任了,最後還得是自己承受這個“果”。

我在後臺常常會收到各種寶媽們關於孩子“喫喝拉撒睡”的細節小問題,大家都呈現一種“如果沒成功”就很沮喪焦慮的狀態。

其實在我看來,做父母的心態也要放開,很多時候就是我們把這些孩子們必經的生活日常給嘮叨成了“任務”。

試想我們成年人對着一項工作任務,會開開心心主動去做嗎?拖延症在遠方默默注視着你。

與其按着孩子的頭去做,不如把這些瑣碎事變成遊戲,讓孩子自然而然地想要嘗試,想要堅持,畢竟孩子的天性就是“萬事皆可變遊戲”。

如果你家也有“不愛洗手星人”的娃,不妨試試跟我一起打卡這個遊戲,說不定就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成果!

這是我的#陪娃100件小事#第006篇打卡文章,我帶朵朵打卡了一個陪娃小遊戲,如果你想加入我的陪娃打卡小分隊,私信我。

漫漫陪娃路,點點小記錄,這週四我會準時打卡,也歡迎更多寶媽加入我的打卡小分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