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朵媽。每週六我都會在《朵媽三分鐘》這個欄目,爲大家解答關於娃心理方面的小問題。

大家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告訴我,點贊最高的留言,我會優先寫出來哦。

這個世上有比奶孩子還困難的事情嗎?

相信各位寶媽的答案都是:沒有!

就拿孩子睡覺這件事情來說。

娃剛出生的時候,餓了就整宿地折磨人;

一邊學着給娃更新不同高度的枕頭,一邊又開始恐慌孩子會不會枕禿?

然後,得教孩子分牀睡了吧?

熬到娃大些了,又鬧起了起牀氣!

起牀氣這個毛病可大可小,輕則只是娃身上的一點小個性,但要是嚴重起來……

相信各位寶媽的印象中,都有那麼幾位,因爲起牀氣而讓全寢敬而遠之的室友,總是小摩小擦不斷。

我的幼師姐妹就吐槽過:午休結束,有起牀氣的小孩,老師都害怕去抱,因爲一個小孩哭鬧不止,就會帶動哇聲一片。

所以,孩子有“起牀氣”,家長到底該怎麼做呢?

愛睡懶覺也會有自然醒的時候。

孩子早上不願起牀,大多是因爲:前一天晚上沒有睡好!

一直熬夜一直爽,有很多家長自己就有作息不良的問題。

經常是坐在沙發上刷着手機,一不留神熬到了深夜,孩子見家長沒有反應,就有樣學樣繼續玩。

孩子晚上不睡覺,自制力又還沒有養成,早上自然起不來。

當孩子被強行喚醒時,其實還在睡眠慣性裏,迷糊的意識被外界入侵,憋着一肚子不滿意。

你家娃是“夜貓子”和“起牀困難戶”的經典搭配嗎?

人體在剛起牀時會有什麼反應呢?

腰痠背痛、頭暈、四肢無力、低血糖、心跳加速、血壓過高、腎上腺素上升…

孩子的器質比成人脆弱,這些表徵可能會更加明顯。

起牀,是一個是需要時間的過程。

但是,有些家長叫醒的方式過於粗暴:

掀開被子,對着睡眠中的孩子就是推拉搖移;猛地拉開窗簾,讓刺眼陽光把孩子照醒;伴隨着“快點!”“起牀了!”的大聲吼叫。

這種用“驚醒”使人立即恢復意識的叫醒方式,被稱作殺傷性叫醒。

人體在剛甦醒的早晨,處於亞健康狀態,突然受到驚嚇,長此以往可能會導致神經敏感。

不愉快的起牀儀式會帶來惡性循環。

孩子一想到起牀就條件反射覺得痛苦,從而對喚醒聲音愈加厭惡,激起叛逆脾氣。

孩子不願起牀,大多就是不想上學,醒來便開始折騰,能拖延一會是一會,甚至還會慘兮兮地裝病。

逃避現實,以至於逃避起牀。

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問出,孩子不願意起牀的根本原因。

如果是不願意上學,是不是不想離開爸爸媽媽?不喜歡老師?在學校受欺負了?……

家長問出抗拒起牀的緣由後,再和孩子一起分析,最後,引導孩子可以怎麼做。

說不定,孩子只是單純的餓了、渴了、做噩夢了。

小朋友的睡眠需求比大人多, 沒有睡夠的危害,除了影響心情外,還會傷害孩子的身體與智力發育。

這就需要家長監督孩子早睡早起,建立科學的晝夜節律。

以下是不同年齡段孩子的睡眠需求:

幼兒(1-2歲):11-14個小時;學齡前兒童(3-5歲):10-13個小時;學齡兒童(6-13歲):9-11個小時。

孩子晚上不願意睡,可以從逐漸減少孩子午休時長做起,白天“睡少”晚上自然就會“睡早”。

第一個遊戲:

1.家長先點播一首孩子最愛的音樂,再依次捏捏孩子的小臉蛋和四肢,緩緩喚醒孩子的意識與身體。

2.通過肢體接觸與輕聲細語把孩子叫醒後,用孩子感興趣的娛樂活動作爲引誘,比如講故事、做手部遊戲。

遊戲的關鍵在於:製造輕鬆的氛圍,給予孩子對於起牀的期待。

第二個遊戲:

1.家長提前準備好3-7天孩子喜愛的早餐菜單,或者讓孩子列清單。

2.然後通過抽籤的遊戲方式,讓孩子決定明天早上喫什麼。

孩子對明天的安排有參與感與期待,就是針對"起牀氣"最好的安撫劑。

舉一反三,還可以是讓孩子挑選自己明天穿的衣服等等。

在早上剛醒的那刻,人的情緒都是非理性的,更何況小朋友。

但反過來想,這也是引導孩子進行自我情緒管理的好時機。

孩子剛清醒時感到煩悶,家長可以通過語言,激起孩子的勝負欲,告訴孩子起牀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喚醒過程中,多叫孩子的小名。

即使孩子睡眼惺忪,也可以誇張地表揚孩子:“乖乖真棒,已經睜開眼睛啦,肯定馬上就可以起牀的!”。

家長還可以提前一段時間,先輕輕地把孩子“喚醒”。

告訴孩子“媽媽待會過來,就要開始穿衣服了哦”,這一步,是告訴孩子:該起牀了!

然後,給予孩子足夠的清醒時間,過5分鐘-10分鐘後,再把孩子叫起來。

輔助配合自然叫醒法,家長提前30分鐘把窗簾拉開。

讓陽光從微弱到明亮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身體感知,讓孩子慢慢接受天亮的事實。

家長忙碌的早晨撞上孩子起牀氣,就是火星點燃炸彈,一觸即發。

娃要上學,自己要上班,那就得起得比孩子更早。

往往在天微微亮的時候,寶媽就已經開始忙裏忙外,再反觀被叫醒的小祖宗:踐行着三不原則--不配合不理睬不着急。

所以也建議大家,減輕早晨的焦慮。

前天晚上就把需要的東西整理好,比如:督促孩子清點課本、準備好明天穿什麼、要帶什麼……

畢竟,家長不困擾於雜務了,纔能有心力對孩子的起牀氣進行耐心安撫。

相關文章